東華有四寶,子孫傳千秋

廣東東華禪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開國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歷史。該寺原名靈鷲寺,乃是印度高僧智藥三藏禪師所創(chuàng)。

公元661年,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繼承五祖衣缽后南歸,經此寺而隱修,改靈鷲寺為東華禪寺,唐宋鼎盛,毀于明清。

公元1997年,已閉過四年關的萬行法師,來到東華山又閉關三年。

而立之年出關后,決定恢復東華禪寺,再續(xù)禪宗香火。



復建后的東華禪寺有四大法寶:愛國文化,祈福文化,農禪文化,孝親報恩文化。這四大法寶是東華禪寺生生不息的精神財富。
我們只做愛國文化
<未建寺院,先立家風>
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fā)心;對國要忠誠,對佛要虔誠,對人要真誠。2000年,萬行大和尚未復建東華禪寺之初,就立下“三先三誠”的東華家風。

當時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僅一洞一僧一袈裟,如是,發(fā)無上大愿,以國泰民安為己任,以普度眾生為使命,虛空有盡、行愿無窮。



歷時二十年,講課過萬場,著述千萬言,創(chuàng)立東華禪,倡導人本佛教,籌集善款七億余萬元,建筑面積六萬余平方,完成三十余座殿堂,同時可容納兩千人的吃住,可舉辦各種修學活動。



2008年10月2日,從全國各地趕來十余萬信眾參加東華禪寺落成慶典,并舉行了升國旗儀式。隨后每年的國慶節(jié)都會舉行升國旗儀式。


2018年,東華禪寺建立佛教愛國館和護國吉祥殿,國家宗教局領導揭匾。

愛國館內陳列了多位愛國高僧的超寫實硅膠像,展示宣揚佛教歷史上高僧大德的愛國事跡和愛國情懷。


萬行大和尚定期會攜四眾弟子,在護國吉祥殿誦讀《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以祈愿世界和平,國泰民安。


2018年11月,舉行了第二屆“海峽兩岸新媒體與佛教文化論壇”以及首屆“佛教愛國思想與愛國高僧護國行跡研討會”。



2019年9月7日,舉辦“首屆傳統(tǒng)文化研討會暨慈善音樂會”,共祝祖國70歲生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以及“全國宗教團體聯(lián)席會第六次會議精神”和“四進”活動倡議。



2019年10月,舉辦首屆“國學與我的人生”——兩岸青年面對面分享交流會暨第二屆海峽兩岸·粵港澳大灣區(qū)音樂節(jié)。本次活動促進了海峽兩岸人文文化的共生與發(fā)展、推動兩岸關系的和平發(fā)展。



2021年9月,東華禪寺獲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天安門廣場慶典紅旗。它的神圣寓意是對東華禪寺十幾年來知行合一、踐行“東華四寶”的肯定。




愛國是東華禪寺僧侶與居士們必須奉行的責任,是衡量四眾弟子們是否有道心的準則之一。有國才有家,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沒有國哪來的太平盛世,哪里有我們安穩(wěn)的工作、生活和修行?
<佛法無邊,和尚有國>
“我是出家,并沒有出國,即便是出國,也還是中國的和尚?!?/p>

佛教團體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僧人也是社會的一份子,國家興亡,你我有責。愛國就是信仰的一部分,不愛國的信仰不是究竟圓滿的信仰。
萬行大和尚曾在書中深情表述:“佛教,是我的信仰;中國,生我養(yǎng)我,是我的母親。無論在哪里,無論是何時,我都深深的熱愛我的祖國。敬佛,此生不變,愛國,永駐于心。”?

信教愛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是東華禪寺全體僧侶畢生的使命與理想。

我們只做祈福文化
<祈愿祖國繁榮富強,祈愿世界和平>
東華禪寺定期舉辦各種佛事法會,順天祈福,祈愿祖國繁榮富強,祈愿世界和平,積極引導大眾眾善奉行,為人為己廣種福田。東華禪寺常規(guī)佛事法會包括:新春祈福齋天法會、觀音開庫、二月二龍?zhí)ь^、清明法會、盂蘭盆法會、護國報恩冥陽兩利水陸空普度大齋盛會、元旦護國祈福傳燈法會、浴佛節(jié)、佛菩薩圣誕法會等。



其中每年舉辦的護國報恩冥陽兩利水陸空普度大齋盛會,是東華禪寺規(guī)模最大、法事儀軌最全、歷時最長、主法法師最多的祈福超度法會,祈禱世界和平、國運昌盛、風調雨順、眾生安康。



當有重大災害事故時,東華禪寺就舉辦法會,為國家、為受苦受難的人民祈福、超度。





2015年5月,舉行尼泊爾地震災區(qū)超薦祈福法會。
2015年,中國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之際,舉行了超度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陣亡將士英靈法會。
2015年8月,為天津8.12爆炸事故中罹難的消防英雄和同胞舉行祈福超度法會。
2017年6月,為四川茂縣災區(qū)舉行祈福法會。
2019年4月,為四川涼山森林火災事故中犧牲的三十位消防戰(zhàn)士舉行超度法會。
2019年4月,斯里蘭卡發(fā)生了震驚世界的恐襲爆炸案,東華禪寺舉行了祈福與傳燈超度法會。
2020年正月初一,為新型冠狀病毒患者舉行祈福大齋天。
2020年正月初五,為奮戰(zhàn)在新型病毒前線的全國各界防控工作者以及病毒患者舉行專場祈福法事。
2020年龍?zhí)ь^,于龍王廟點燈,為全國罹患病毒者、各界防控工作者以及在家隔離者祈福。
2020年清明節(jié),為疫難中犧牲的烈士與逝世的同胞以及3月30日四川西昌火災的遇難者,舉辦超度法事。
我們只做農禪文化
<以農入禪,以禪耕農,農禪合一>
東華禪寺定位是禪宗道場,秉承禪宗祖訓,農禪并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堂上坐禪,堂下禪做。

東華禪寺有油茶地1000畝,茶葉地500畝,耕地200多畝,菜地30畝;山林地2000畝。農禪田地里種植了茶樹、油茶,五谷雜糧、四季蔬果等綠色有機農作物,源源不絕地供應寺院四眾一年四季的三餐素食。



??
僧眾們白天出坡勞作,晚上參禪打坐。農業(yè)和禪修就是僧人的主業(yè)。在工作中修行,在修行中工作。一手抓農業(yè),一手抓禪修,用干農活的方式修禪,農禪并重自食其力。


倡導山林佛教的禪風,自給自足。把禪修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把“農禪并重”的精神貫穿于僧眾的日常生活之中,為眾生提供了與時俱進、踐行、開悟的實修途徑。

以農入禪,以禪耕農,農禪合一,是東華禪寺僧眾獨特的修行法門之一。特別是對注重生命品質、講求科學養(yǎng)生與靈性修煉的現(xiàn)代人而言,農禪勞作是一種身心靈均衡和諧圓融的修煉方式。

我們只做孝親報恩文化
<盡孝不能等,報恩不能等>
眾生成佛無不是從孝親報恩中成就,外出拜佛,不如在家孝親,修善莫于報國土恩,師長恩,父母恩,眾生恩。從2000年開山建寺,至今二十年,東華禪寺一邊籌款建寺,一邊回報社會。
在二十年艱辛的建寺期間,東華禪寺每年從有限的建設資金中拿出20%,用來做慈善。時至今日,東華禪寺已向社會捐款捐物累計八千余萬元。

“為什么我們要這么做呢?因為盡孝不能等,報恩不能等,是我佛慈悲的精神體現(xiàn)。建寺廟可以等一等、可以放慢,因為建寺廟是個漫長的過程,可以放慢腳步,但盡孝不能等,報恩不能等?!比f行大和尚的初衷如是說。

孝親報恩是寺院與眾生的橋梁,是佛教慈悲的體現(xiàn)。東華禪寺從未間斷過對慈善醫(yī)療、貧困寺院、扶貧助學、抗震救災、文化建設、社會孤寡的捐助和扶持。







2005年,東華禪寺榮獲粵港兩地"公益之星"稱號。
2008年,為汶川地震捐助善款38萬元,另為受難亡靈和受災同胞舉辦祈福與超度法會。
2010年,翁源縣及韶關各地遭受了特大暴雨襲擊,災情嚴重,我寺向本縣及韶關各受災地區(qū)先后提供賑災物資。
2010年,為青海玉樹舉行消災祈福法會并捐款。
2015年"中國夢·慈善中國萬里行"各大知名藝術家來寺創(chuàng)作寫風。
2016年,舉行東華禪寺書畫院落成慶典暨“祈福中華,弘揚國粹”義展義賣活動。
2016年,舉行慈善祈福大典暨白內障慈善公益活動。本次活動由東華禪寺倡導捐贈,韶關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提供免費醫(yī)療服務,希望以此幫助粵北貧困老人,讓千名白內障患者復明。
2016年,舉行了慈善中國萬里行“精準扶貧”捐贈活動,把關愛直接送到殘障兒童和貧困學生的手中。
2016年,攜手圣牧集團慰問中國人民海陸空三軍,捐贈有 機奶每人一盒。
2017年4月12日~14日,由民建中央醫(yī)藥衛(wèi)生委員會、中國民族醫(yī)藥學會支持、北京瑤醫(yī)醫(yī)院倡導并開展的全國性防癌抗癌公益活動在東華禪寺舉辦,瑤醫(yī)多名專家教授連續(xù)三天為來寺的信眾和香客們義診,并與方丈萬行大和尚就養(yǎng)生與修心的因果關系開展專題座談。
2017年,攜手中華慈善總會成立慈宗愛心基金,專注于老年人健康事業(yè)、慈善公益救助和文化服務等慈善公益項目。
2019年,開展“敬老愛老行”活動,前往龍仙鎮(zhèn)、江尾鎮(zhèn)和壩仔鎮(zhèn)敬老院看望慰問孤寡老人,為老人們送去了糧食、水果等日常生活用品。
2019年9月7日,舉辦“首屆傳統(tǒng)文化研討會暨慈善音樂會”,共祝祖國70歲生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以及“全國宗教團體聯(lián)席會第六次會議精神”和“四進”活動倡議。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時,東華禪寺分別向廣東慈善總會、韶關市紅十字會捐獻善款共30萬元,用于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與治療。并向翁源縣疾控中心捐贈防控應急物資,以助防控。
2020年,向韓國佛教曹溪宗捐贈10萬只KN95醫(yī)用口罩。
2021年,分別向老撾捐贈10萬個N95口罩, 柬埔寨10萬個N95口罩,尼泊爾60萬個N95口罩和20臺醫(yī)用制氧機。
東華禪寺從2005年開始支持翁源縣的脫貧工作,每年持續(xù)提供幫扶物品、資金供給。與此同時,也給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學習補助金。



翁源縣了坑瑤族村一直是東華禪寺的精準扶貧村之一,自2006年開始,每年春節(jié)前,都會提前送上糧油和資金前往慰問。
2008年,成立 "東華禪寺慈善中醫(yī)門診",設于翁源縣中醫(yī)院內,主要為翁源縣五保戶、低保戶及殘疾人士提供免費醫(yī)療救助。
2016年春節(jié),為翁源縣沾坑村的貧困家庭資助財物,送去溫暖。
2017年,為翁源縣官渡鎮(zhèn)新躍村的貧困同胞和貧困學生,送上糧油牛奶和13名貧困學生一年所需的助學金。
2018年,在官渡鎮(zhèn)六里小學開展助學捐贈公益活動,向六里小學贈送書包、東華禪寺特制水杯等物品。
2021年,給石背村5公里的山路捐贈價值約45萬元的太陽能路燈。

2008年,成立 "東華禪寺慈善中醫(yī)門診"
<對外交流,廣結善緣>
東華禪寺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以佛法為核心,以東華家風為兩翼”作為發(fā)展模式,賡續(xù)禪宗精神血脈,傳承禪宗文化。






2016年3月,萬行大和尚率48名佛弟子前往印度佛祖的故鄉(xiāng)進行佛教文化交流,并向印度佛教最高學府那爛陀大學和德里大學贈送乾隆大藏經。同時,資助那爛陀大學將大藏經翻譯成印度文,且為貧困大學生提供助學金。
2017年3月老撾佛協(xié)代表團參訪東華禪寺,促進中老佛教文化的交流。
2019年4月21日的斯里蘭卡發(fā)生了震驚世界的恐襲爆炸案。東華禪寺以佛門的方式向斯里蘭卡人民致哀,于4月26日為斯里蘭卡人民舉行了祈福法會;4月30日晚上,再次為在爆炸中的遇難者舉行傳燈超度法會,由方丈萬行大和尚主法,全寺常住四眾弟子以及十方善信一千多人到場參加。

2019年5月,中國首次儒釋道圣賢國際漫畫展在東華禪寺舉行,多個國家的漫畫藝術家以及各地書畫藝術家前來交流觀展。這是“老子·孔子·惠能國際漫畫展”在中國首次展出,東華禪寺也是中國首座舉辦儒釋道圣賢國際漫畫展的寺院。
2019年中外文化學者齊聚東華,為世界和平宣言發(fā)聲。
近年來,面對嚴峻的疫情和復雜的國際形式,東華禪寺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捐贈抗疫物質,助力鄰國抗擊新冠疫情。
2020年,向韓國佛教曹溪宗捐贈10萬只KN95醫(yī)用口罩。
2021年,分別向老撾捐贈10萬個N95口罩, 柬埔寨10萬個N95口罩,尼泊爾60萬個N95口罩和20臺醫(yī)用制氧機。

2020年,向韓國佛教曹溪宗捐贈10萬只KN95醫(yī)用口罩
東華禪寺在對外交流中,用佛教文化的方式廣結善緣,彰顯了佛門智慧與大愛,促進民心互鑒。

<東華禪寺廣受社會贊譽>
2012年,十八大兩會期間,中宣部對萬行法師的微博給予高度評價,稱之為“陽光微博”。

2013年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雜志》對東華禪寺做了專題報導。

2016年,中國社科院佛教文化研究中心授予東華禪寺“禪宗文化研究基地”。2018年,廣東省宗教文化研究院授予東華禪寺“佛教文化研究基地”。2019年,東華禪寺成為“兩岸青年國學文化交流基地”。2019年,中華文化促進會傳統(tǒng)文化委員會授予東華禪寺“傳統(tǒng)文化大講堂”。

至此,東華禪寺將繼續(xù)發(fā)揮愛國文化、祈福文化、農禪文化、孝親報恩文化的示范作用,肩負起傳承禪宗思想文化、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