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13噸超大電池發(fā)生大火,馬斯克和澳洲或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本文視頻:特斯拉13噸超大電池發(fā)生大火
特斯拉在澳大利亞的13噸超大電池起火燃燒,三天才自然熄滅,你看到的可能又是特斯拉的負面新聞,但你并不知道的是,澳大利亞和特斯拉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可能關系到未來的世界格局。

事情發(fā)生在7月30日,法國可再生能源巨頭Neoen和特斯拉一起,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吉朗附近建了一個大型電池儲能設施,準備在夏季高峰來臨之前開始提供電能,正在進行測試的時候,一個13噸的超大電池突然起火燃燒,烈焰滾滾,煙霧彌漫,有毒氣體不斷擴散,而周圍還分布著210個同樣的電池。這種電池是模塊化的,每個都和集裝箱一樣大,最大可存儲3兆瓦時 (MWh) 的電力。

維多利亞州出動了三十多臺消防車和150名消防人員,由于不敢用水或其它常規(guī)方式滅火,只能無奈地守著,目送它燒完。這場大火持續(xù)燃燒了三天,才最終得到控制。
這塊巨大電池起火的原因目前還不得而知,但鋰電池的燃燒卻再次向我們敲響了警鐘。事實上這也不是鋰電池廠的第一次燃燒,2018年以來全球已發(fā)生38起大規(guī)模鋰離子電池火災。

今年一月,我國一家為特斯拉供應電池的工廠就曾發(fā)生爆炸,一人死亡,有人形容像小型核彈爆炸一樣,騰起了巨大的蘑菇云。北京4月也有儲能電站燃燒爆炸,兩名消防員死亡;美國、韓國、丹麥等國此類設施也是事故頻頻,動不動就燃爆。其它用于手機和電動車的電池燃爆就更頻繁了,前不久杭州一對父女更是在電瓶車燃爆事件中瞬間被烈火吞沒,嚴重燒傷,令人心痛。

雖然鋰離子電池并不十分安全,但現代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的飛速發(fā)展,卻讓它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科技巨頭們也在投入巨資改進,希望讓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更可靠,畢竟這樣下去的話,人們對鋰電池的信心會越來越不足。
而澳大利亞和特斯拉正在下的這盤很大的棋,則很可能將鋰離子電池的消費推高到更大的數量級。

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消費是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然而它們總會枯竭,枯竭當然是好事,因為它們不枯竭,就只有我們人類自己枯竭了,化石燃料不斷加熱地球,毀滅地球生命只是遲早的事。那么未來究竟會用什么能源來取代化石燃料呢?最有希望的無疑是太陽能,澳洲大陸則是整個地球上太陽能最容易利用,效率最高的地方之一。

但太陽能產生的電力如何供應全世界呢?輸電線顯然不行,無法形成和石油、煤炭、天然氣一樣的規(guī)模,何況太平洋、印度洋也不見得會爽快同意,光用電池也顯然不行,那么多電池搬來搬去,蘿卜都盤成肉價錢了。

有一個詞叫氫經濟不知你聽說過沒有,1970年由約翰·伯里克斯提出,認為未來氫氣將取代石油成為支撐全球經濟的主要能源。澳大利亞曾有科學家提出,可利用太陽能發(fā)電電解水,來獲取大量廉價的氫氣,未來可以像石油一樣,向全世界供應清潔無污染的綠色能源。這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如此一來,澳大利亞就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氫能歐佩克,把控世界的能源和經濟命脈,左右世界格局。

氫是宇宙中最多的元素,占比達75%,或許我們可以猜想,如果宇宙中有任何高等文明,他們的能源需求最終都需要靠氫來實現,當然那是指核聚變。但人造太陽沒有誕生之前,未來地球能源供應利用化學氫也不是沒有可能,我們可以設想這樣的場景,在面積巨大的荒漠中布滿大面積的太陽能電池板,不斷地把陽光轉化為電能,儲存在巨大的特斯拉Megapack儲能設施中,供海岸附近的氫能源工廠生產氫氣,然后再通過油輪輸送到全世界,完成對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完美替代,不再有溫室氣體來加熱我們的星球,從而讓茍延殘喘的我們獲得新生。

希望是美好的,但我們更希望的,是科學家們能徹底解決鋰離子電池的缺點,讓我們生活在更加安全的時代,畢竟那種瞬間燃爆,根本不給你任何機會逃命的場景實在是太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