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子歌姬到《花紅山》所聯(lián)想到的
用約定俗成表達個體感受,用通用話語抒發(fā)自身情感
老師描述文學的說法絕了,語言不就那么回事么,會用和會表達是兩碼事
我有個愿望,希望能將陪伴我度過最艱難那段時光的歌曲,用中文來重新演繹一遍。上了大學,我試過自己親自下場??上W了修音,也修不了我慘絕人寰的音色。莫名奇妙的,我學會了讓電子歌姬幫我唱歌,同時,踩進了一個大坑,一個叫“語言學”的大坑。
語言是交流的基礎(chǔ)工具
除了一開始的中文,陸陸續(xù)續(xù)的,我開始向日語、粵語方面探索。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這些語言,其實是有相通的地方。語言作為溝通的橋梁,要求明確人物、動作、時間等?;蛟S用語法實現(xiàn),或許用詞語實現(xiàn),或許用語序?qū)崿F(xiàn)??傊?,就是交代清楚所要表達的意思。這表明了語言是個工具,有固定的模板,具有工具那樣搬來就用的性質(zhì)。然而,唱歌卻不是這樣的。歌詞本身既可以像平時的語言般邏輯自洽,也可以像詩詞般講究意境。甚至在演唱過程中,原本正常的讀音也能根據(jù)演唱的需求更改。歌詞的編寫也講究韻律,優(yōu)秀的填詞甚至也擁有優(yōu)秀的意境,擁有獨特的韻味。歌曲,更像是文學的另一種特殊形式。
文學是交流的進階模式
若是說語言給人們的溝通提供了最基礎(chǔ)的保障,那么文學就像是在畫板上描繪的各種色彩。通過對基礎(chǔ)語言編織,達到表達出基礎(chǔ)語言之外的東西。歌詞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詩歌中借物寓意的手法,這其實就是基礎(chǔ)功能的一個延伸。而詩歌更是能以寥寥幾字擴展出一幅極美的畫卷。甚至我們?nèi)粘K玫某烧Z,用一個詞便能濃縮一個故事背景。文學縮短了交流的時間,變得更有效率,也增加了交流的深度,變得更加立體。
“文學何以是語言的藝術(shù)”
有人的色彩一文不值,有人的色彩價值連城。語言造就的畫板大家都在用,能在畫板上留下什么就全看個人技術(shù)了。文學,是建立在語言之上的技術(shù),是語言表達的藝術(shù)。它起于語言卻又是語言的延伸,表達出的是一個個邏輯自洽的、附著于語言的小世界。把工具玩出花兒來,那就是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