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冷門”到“火爆”,臨期食品行業(yè)經歷了什么!
不知從何時起,臨期食品也成為當代消費者最追捧的商品之一。
特別是快消品,如飲料、酒水,牛奶,食品等等。
如今,迫在眉睫的食品消費熱潮背后,似乎隱含著當代消費者生活習慣的轉變和反消費意識的興起。今天就讓臨貨桑帶大家來聊聊這些事!
一、被投資者們熱捧的“老生意”
其實在早幾年,臨期食品就是一直存在。
?
早在2014年左右,在跨境電商初期,就有了第一批臨期食品玩家,比如好食期、特賣等。不過,當時的臨期食品尚不能稱之為臨期行業(yè),類似的行業(yè)模式也只是受到經銷商和廠家的歡迎。此外,由于當時的社會消費結構和人們的消費習慣,臨期食品并沒有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如今,在消費升級和消費者習慣改變的背景下,臨期食品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追捧。
根據艾媒咨詢發(fā)布的《2020年中國食品行業(yè)市場分析與消費者研究報告》,2020年中國臨期食品行業(yè)總產值將超過3萬億元。即便以1%的庫存沉淀量計算,臨期食品行業(yè)在即將到來的市場規(guī)模也已超過300億。
?
此外,隨著網絡消費渠道增長,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上也出現了臨時食品相關的店鋪。據天眼查數據顯示,電商平臺上的臨時食品店有3000多家;線下實體店面達到了幾萬家。
在整個臨期食品行業(yè)市場發(fā)展?jié)摿Φ谋尘跋?,投資者們也紛紛加入了臨期食品的賽道。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與傳統(tǒng)超市20%的毛利相比,食品超市的暫時毛利可達50%以上,因此在消費者之間的雙方選擇中,臨期食品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效應,迎來了很多連鎖店的加盟。”
二、消費升級與產能過剩的“沖突”
從某種角度來說,臨期食品行業(yè)的爆發(fā)及市場,可以說是消費者消費多元化、消費升級興起的必然結果。隨著互聯網行業(yè)的發(fā)展,線下實體門店不再是人們消費和購物的唯一渠道。
?
好了,以上就是臨貨桑為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有什么問題隨時給我留言或評論區(qū)給我留言,我會第一時間回復,咱們下期再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