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氣蘭州】風沙?拉面?你對蘭州有所誤解

【英雄氣 蘭州】文案文字版來啦!
之前在評論區(qū)要文案,沉了,趁值班沒事自己打下來了,順便再刷一遍視頻。送給大家,押韻部分已用彩體字標出,這里表白up主漫游銀河計劃和文案撰稿王凱迪 ?( ′???` )比心~? 還請大家多多點贊投幣,有錯字和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歡迎各位大佬評論區(qū)指出。
捧場人多的話我去把前幾期文案文字版也肝一下~

虎踞隴右,金城蘭州??傇谧砭频拿裰{高地,少不了邊塞的血性恩仇。兩千年、匈奴遠遁,八千里、壯麗河川。三炮臺里翻騰的鐵馬怎越過白塔山、金城關。大眾巷里的冷暖、牛肉面里的羈絆,浸在英雄氣里的蘭州兒女,只敬重多情豪邁、赤子心肝 !
極目皋蘭之上,遠眺故關殘墻:從松潘草地到河套平原,名山左右大河流向、草木劃分農牧邊疆。蒙古青藏,長安敦煌,秦道宋堡描繪的商路,在山川間的孔道里生長;漢簡唐刀散落的地方,得名河西走廊。絲綢之路,駝隊番商,當大漠落日里的剪影,還未成為中華開拓的意象,千里河山上狼煙滾滾,漢匈之間戰(zhàn)線漫長。輕騎鐵馬突入賀蘭,冰河南北劍拔弩張,兩山對峙河谷狹長,皋蘭山崖固若城墻。蘭州將要落成的地方,注定是為了英雄登場。
大戰(zhàn)前夕張騫西行,十三年間杳無音信,直至莊浪河谷中報來漢使持節(jié),才知道他于萬難之中鑿空西域。又五年后,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受命進軍河西,“將萬騎出隴西,鏖皋蘭下”,首戰(zhàn)盡殲匈奴精銳,再戰(zhàn)肅清河西走廊。攜此一戰(zhàn)之威,漢武帝開拓河西四郡,作為遠交西域的廳堂。大行令李息于皋蘭與黃河之間筑起“金城”,是為漢地的最后堤防。四十年后,漢昭帝以邊塞闊遠,置金城為漢家郡縣;又二十年,趙充國平撫羌人叛亂,屯田河潢之間,一萬漢軍由此進駐,成為金城的首批移民。無數商人從這里經過,送來遠方的物產風情。班超、玄奘、王玄策、張議潮,后繼的開拓者在蘭州的夜空閃耀。而這座漢地古城的命運,將要在此后的千年波折里縹緲。
- 漢地古城
白塔山上的金城關,舊門牌里的王保保,永登的令居噻,城西的安寧堡……故關城壘的地名在城中遍布,但它們所敘述的并不是金城的堅固,而是蘭州的窮途。
東漢時期,朝廷曾三次將金城棄置。魏晉之后,數十個政權在這里征戰(zhàn)不止。隋廷“取皋蘭山以為名”,改金城郡為蘭州,但安史之亂河西失控,再一次讓這座城市陷入爭斗。
西羌、匈奴、鮮卑、粟特,突厥、吐蕃、女真、蒙古……一批又一批的嫻熟弓馬在蘭州城中匆匆走過,但一代又一代的蘭州人只看見了漫天的戰(zhàn)火……
至明朝開國,蘭州降格為縣,但人們將用一座浮橋來表明從堅城到蒼生的轉念。
三十年后,明肅莊王朱楧移駐蘭縣,上萬名工匠學士聞名遠來聽從調遣。他們開設茶馬互市,轉運糧食布匹,同時新建寺廟道觀,重修蘭州學宮,古城民風由此回歸儒學正統(tǒng)。城市在他們手中日漸繁榮。
八十年后,朝廷恢復蘭州建制。又兩百年,確立為甘肅首府。至于晚晴動蕩、外敵入侵,陜甘總督左宗棠扛鼎于危難之時,決心移師蘭州。他抬棺西征,植下楊柳千里;緩進急戰(zhàn),收復西北失地。而當硝煙散盡、塵埃落定,他留下的功績早已遍及蘭州:制造局、織呢局是西北近代化的基礎;貢院與學堂發(fā)展為蘭州的眾多學府;甘肅驛道確定了今日的高鐵路線;黃河水車灌溉了沿岸的良田萬畝。
兩千年的起伏波折,收攏自阿白塔山下的一條長河,這座起于兵戈的堅城,終于在爭斗與融合之間作出了取舍。南北雜處,各從其俗,獨屬于蘭州人的一脈大河文藝,正要緩緩流出……
- 大河文藝
引入鬧市的古跡,橋水交映的園林,當東西南北的精粹沉淀,蘭州又會呈現(xiàn)怎樣的風情 ?
從機場到郊區(qū)是黃土,從東崗到西關是擁堵。進城牛肉面,一碗八塊錢,吃完走去河濱公園,竟能如此休閑。三炮臺里泡個暖春,三臺閣上等個黃昏,蘭州將要向所有人表演,從都市到星空的轉變……遠看星光點點,近看煙火人間。大眾巷、正寧路、南關街……原來北方的夜市,也能夠如此炸裂!小夫妻遞來一碗冰涼,大胡子送上一鍋滾燙,低頭是干干凈凈的路面,抬頭則是熱情洋溢的笑臉。手抓羊肉是誠心待客,蔬菜百合是油膩緩和,蘭州人的搭配擺上餐桌,美食里的智慧叫做農牧結合。日照和溫差養(yǎng)出各種水果的甜美,溝汊里的牛羊才是最地道的風味,但要說真正的絕活,還得是二細牛大、肉蛋雙飛。亮紅辣油鋪上青綠蒜葉,遠行的游子就開始流淚……出了蘭州,這面湯里就少點滋味,要說原因,黃河水中自有是非……
從漢軍羽林到邊民風情,坐鎮(zhèn)十字路口的蘭州,就從未少過往來送迎:商人帶來了遠方的創(chuàng)作;移民豐富了河谷的生活;民謠歌手將憂愁譜上旋律;邊塞詩人把悲壯寫入傳說……不同的面孔傳頌著相同的詩歌,兩千年的交流也是兩千年的融合。滄桑百年的中山橋,見證了多元文化的開花結果;奔流不息的大河文藝,早已融入了蘭州人的日常生活……
文溯藏書、讀者文筆、藏蒙舞蹈,遍布蘭州的名山古跡。平平無奇的大爺,露一手蒼勁的書法;唱著秦腔的大媽,亮一身巾幗的芳華。風箏、皮筏、碑刻、高塔,我們能輕松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細膩、粗獷,而有心人則能在角落中找到一些別樣的珍藏。駱駝巷,電機廠,還有一個關系國家興衰的工業(yè)重鎮(zhèn),曾在蘭州人的手中生長……
- 工業(yè)重鎮(zhèn)
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確定蘭州、西安、成都、武漢等八個城市衛(wèi)新中國工業(yè)發(fā)展的重點。次年,《蘭州市城市總體初步規(guī)劃》編制完成,確定西固、七里河為蘭州工業(yè)建設的重心。八項國家核心項目相繼在蘭州落地,四條鐵路干線將要在蘭州匯集,一車又一車的工業(yè)成品順著鐵路駛向全國各地……四十六萬有志青年響應祖國號召來到這里,他們于荒灘上建成煉油廠,投產當年就將我國原油加工量提升四成;蘭州石化生產的丁苯橡膠,解決了我過合成橡膠的從零到一。他們用不到十年的時間,將蘭州的工業(yè)企業(yè)從34家發(fā)展至466家,以滿身的汗水污泥換得了新中國工業(yè)的第一次崛起。
如今的蘭州城中仍留有許多老舊的工業(yè)痕跡,光影斑駁在機關樓的門窗,還在演繹青春燃燒的往昔。福利區(qū)里的筒子樓、石化城里的大煙囪,一年年的東風來去匆匆……愛吃核子雪糕的大叔不再跟他們的孩子講到當年的歲月崢嶸。干旱、偏遠、黃土、狂風……種種艱難宛若鋼刀,想要削平蘭州的志向,或許這座城市本就該和那些廠房一樣陷入衰老,然后被人遺忘……
然而,果真如此嗎?歷經28年的研究,蘭州重離子裝置投入醫(yī)療應用;歷經39年的建設,引大入秦工程全面竣工;61年的謀劃,蘭州成為西部地區(qū)重要的中心城市;65年的耕耘,兩山綠化累計成活樹苗突破1.6億。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生而逆境的蘭州從未成為世人追逐的熱土,但愛著這座城市的人,總是在興衰一線的時刻逆流而上,用連綿數十年的踏實,搏來一個蕩氣回腸!無論霍去病、左宗棠,還是金城關、煉油廠,兩千年來從未辜負過眾生的期望。
陪故友同起同落,陪知交伏倒酒桌,多情豪邁的蘭州人,聽過許多的英雄傳說。他們立起黃河母親的雕像,背對著白塔的山坡,山坡上的樹木宛若老兵,要看春風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