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開始兩極分化,50分以下的孩子應該重點做什么?
“這差距怎么越拉越大呢?孩子高一上學期物理沒學透,下學期剛開學就跟同學拉開了差距,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這是高一家長跟我反饋的問題。
一、為什么高一物理下學期開始兩極分化
1、高中物理兩個重要的認知:
①高中物理的知識點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
②高一物理非常非常的重要。
很多時候家長的認知直接決定孩子高中物理的水平,很多時候一些內(nèi)容不是不重要,是家長以為不重要。
2、必修二和必修一的關系
下圖可以很明確的看出高一下孩子要學圓周運動、平拋運動、萬有引力,而這些內(nèi)容需要高一上所學的運動學、相互作用、牛二作支撐。
這里知識點之間是做乘法運算,不是加法運算,所以一個知識點不會就拿不到分。
這也是為什么從高一下學期班級差距開始慢慢拉大。有的孩子因為上學期內(nèi)容沒掌握,新課就開始跟不上,而這種情況會被慢慢放大持續(xù)至高三。
二、低分段的學生應該如何兩極分化縮小差距
1、高中物理學習邏輯
圖示可以清晰的看出高一和高二是高中物理打基礎的階段,這個階段要求孩子在對基礎知識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建立自己的物理體系,掌握基礎題型。
高三階段就是拔高進階階段,利用扎實的基礎知識和題型進階學習來解決高考中常見的綜合物理模型。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高一的問題不能留到高三來解決,因為一輪復習不是重新學習。老師不會像高一的時候那樣重新給孩子推導公式、概念的由來。
2、怎么做?
對于那些高一上沒有學好的孩子來說一般情況下我讓他們從兩個方面入手:
①深挖教材
預習教材新課。如果孩子上課是“第一遍聽”就會產(chǎn)生兩個后果,第一很容易走神;第二容易產(chǎn)生新問題。要記住孩子上課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產(chǎn)生問題。
學習教材的公式推導過程。教材中都有關于公式推導的詳細過程,孩子要完全掌握直到可以完整的復述出來,這可以提高孩子解題的速度,
學習教材基礎習題。教材中的基礎習題都是基礎中的基礎,很多高考題都跟課本習題之間有聯(lián)系,掌握這些就掌握了基本題型和解題思路。
②課堂筆記
高中物理知識題量很大而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就決定了課堂上老師講的都是精華內(nèi)容,45分鐘的課堂內(nèi)容腦子是記不住的,勉強記住的又維持不了多長時間,這就是筆記的重要性。
學習的標準步驟就是:記筆記--背筆記--理解--掌握物理題型---刷題提高熟練度。記筆記是第一步也是基礎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