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易武,淺談彎弓歷史!一座被歷史淹沒的繁華都市!

彎弓作為易武的“七寸八寨之”一,其實力自然不用多說。早在易武“崛起”之前,彎弓便已大名鼎鼎了,清朝時期六大古茶山時代,曼撒山的彎弓和曼撒老街兩個寨子是易武最為興旺的寨子。
據(jù)史志考證,彎弓的興盛甚至還要早于曼撒,而彎弓大寨過去曾有四百多戶人家,主要分為漢族寨、回族寨?;刈迳w有清真寺,漢族蓋有關(guān)帝廟。在整個六大古茶山當中,彎弓的關(guān)帝廟是最大最精美的建筑,但現(xiàn)如今彎弓的關(guān)帝廟卻僅剩斷臂殘骸。隨著彎弓關(guān)帝廟的消失,同時也讓彎弓的輝煌成為歷史。
彎弓的關(guān)帝廟大約建立于乾隆年間。彎弓大寨在光緒年間便已無人居住,關(guān)于彎弓的衰落說法不一,有的說瘴疫流行,有的說民族械斗,也有說法稱彎弓曾經(jīng)歷過三次大火災(zāi),使彎弓人民一次又一次的遭受家園、財產(chǎn)、人口等等損失,僅剩下的彎弓人只好悲傷的搬離家園,分散遷往周邊的寨子居住。不管是何種原因,都掩蓋不了彎弓沒落的事實。
隨著彎弓衰落,這片沒落的都市也漸漸的無人問津,雜草叢生逐漸將歷史的痕跡掩蓋,直至普洱茶的興起,彎弓開始漸漸的多出了許多親戚來?,F(xiàn)如今,彎弓這個名字已變成茶區(qū)的名稱,而彎弓茶主要分為幾個寨子:漢族丁家寨、瑤族丁家寨(上寨和下寨)、楊家寨、爛田寨(上寨和下寨),他們采茶的分界線便是那美麗蜿蜒的彎弓河,而彎弓的名字便也取自于此。
彎弓的古樹生長在1800米以上的海拔,高山云霧繚繞,人煙稀少,少了世俗的喧嘩,此處的古樹最大限度保證了原生態(tài)的品質(zhì)。例如薄荷塘、白茶園、鳳凰窩這幾年名聲大噪,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而這三塊地便是屬于彎弓的小微產(chǎn)區(qū)。
彎弓茶最主要體現(xiàn)在它的韻味上,也曾流傳過這么一句話:“初聞只道彎弓香,入口方嘆易武韻?!贝颂幍男稳菥褪菑澒捻崳∽鳛橐孜漤敿壊璧拇?,彎弓茶湯香甜可口,入口的留存度很高。茶湯質(zhì)感細膩,湯色清而透亮,水路柔滑,回甘強烈,沁人心脾!彎弓古樹茶以其獨特的茶質(zhì)和香氣獨自成韻,堪稱易武的茶中的不可多得的好茶!
此次前來彎弓,便是直奔瑤族丁家寨,不用多說,自然是為了一件“大事”!去往茶園的路途并不順暢,由于昨夜的暴雨及大風(fēng),吹到了屹立在路邊的大樹,灌木橫穿馬路中央,導(dǎo)致車輛無法通行,接下來的路途便只能步行前往!

到達茶園時,盧哥早以在此等候多時,而扎根在他旁邊的便是彎弓瑤族丁家寨的“茶王樹”!沒錯,此行來的“大事”便是這棵茶王樹!茶王樹高約十米左右,枝繁茂盛。

而今年春茶嫩芽也以出現(xiàn),我與盧哥昨晚便是約定今天對這棵茶王樹動手,誰知昨晚的暴雨打亂了今天的計劃,由于天氣原因,茶葉不便采摘,便決定延遲兩天摘采,而今年這棵茶王樹盧哥便是將由開采權(quán)給予我。也非常榮幸能夠親自采摘茶王樹,并且可以喝到今年茶王樹的頭波春茶。


大家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認識彎弓的呢?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互動!我們一起交流分享,共同學(xué)習(xí)進步!
?本期彎弓瑤族丁家寨之行視頻記錄,大家可以進入主頁觀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