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基礎知識] 魚類六個共性的生活習性
我們在普及魚類知識,按照 魚的生理特征、魚的生活習性兩個板塊講解的,
前面對國內(nèi)十大淡水魚習性一一講解,今天做下共性的總結(jié)!
一、喜歡安靜,害怕驚擾
在食物鏈上端,魚的敵人有不少,人類是其中一種,魚類也有食肉魚類。
在經(jīng)常釣魚的水域,魚兒對岸邊的動靜非常敏感,一旦感到異常,迅速逃竄或者潛入水底,我們把這種魚稱呼為“驚魚”,它們再好的食物也不會去吃。
我們常說動靜,包括震動、跑魚、擊水、投影等等。
擊水,包括投擲石頭、來玩船只、涉水等等,激起浪花,發(fā)出聲音。也包括釣友拋投釣墜、起竿等動作。
震動,包括岸上聲波震動的水面,比如爆炸聲、喇叭聲等等。
投影,包括物品、人影晃動,光線折射讓魚能看到岸邊。這種驚魚的效果比噪音更大。投影和水的渾濁度及其釣點遠近也相關。側(cè)光而立、蹲坐等是我們釣友最為熟悉釣姿。
跑魚,上鉤后脫落,往往跑了一尾魚會影響接下來作釣,窩子里面變成冷窩。
二、喜歡干凈,害怕污染
水質(zhì)好壞不光影響魚的食欲,中長期也會直接影響到魚類生存。
工業(yè)廢水、生活廢水,對魚類會造成災難性后果,魚類絕跡。
在池塘垂釣時候,一定要注意,這里是不是死水,水中雜質(zhì)和微生物是否過多,會導致氧氣不足,魚類難以生存。
魚兒喜歡活水,充足氧氣,充足食物。
三、喜歡水草和石頭,討厭平坦水底
水草叢是魚兒的花園,石洞是魚兒的房子,遮光,提供庇護場所,充足氧氣,充足食物。
魚較多時間在水草中或者水草旁邊游動,食草或者其他水生動植物。同時部分魚類產(chǎn)卵在水草上,比如鯽魚。
釣魚不釣草,多半是白跑。
四、喜歡溫暖,怕嚴寒酷暑
植物生長靠光合作用,魚類生長也需要陽光,有陽光照耀的水域比常年陰暗的水域,魚類成長快。
我們除了冷水性魚(哲羅魚等)和熱水型魚(如羅非魚)外,魚兒都喜歡水溫暖和,15-25度是魚類最佳生活溫度,高于30度,低于5度,魚類很少運動,很少覓食。
春秋兩季是一年最理想季節(jié),氣溫適宜。
五、半冬眠狀態(tài)
蛇類和魚類都是冷血動物,蛇類冬天進洞不吃不喝,完全冬眠。魚類只要陽光充足,就會游動,甚至游到淺灘曬太陽覓食,如果特別寒冷,呆在深水游動少。
我國一年四季都能釣魚。
六、春秋排卵
在春天和夏天,雌雄成對,圍繞水草互相追逐,俗稱“春泄”、“秋泄”。
魚類喜靜喜潔愛暖半冬眠。我們釣友掌握魚性,釣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