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從漫畫人物到政治符號,「小丑」都經歷了什么?

2020-09-25 12:23 作者:動畫學術趴  | 我要投稿


作者/ Pel

編輯/ 思考姬


“小丑不只是一個人,他是一個想法、一場噩夢、或一個影子,一個總會歸來的存在?!?/strong>


近些年,在西方的政治集會上,有一種示威者的打扮愈發(fā)常見——

在智利
在英國裝扮成小丑的示威者

小丑(Joker)這個角色,想必許多人不陌生,他是美國DC漫畫人物,是蝙蝠俠的宿敵。

DC今年的新漫畫《三個小丑》封面,一經推出即銷量登頂

自1940年誕生,經過多部作品的塑造,這個行事古怪、心狠手辣的角色,如今是美國漫畫最知名、最具魅力的反派形象之一。

不過,一個虛擬反派人物,獨具魅力、喜聞樂見也就罷了;但作為相當暴戾反常的殺人犯角色,小丑卻頻頻被“cosplay”,且將其符號用于現(xiàn)實中的政治訴求。

事實上,小丑的政治意味早從數(shù)十年前就已彰顯,只是隨著數(shù)十年來時代與政治風向的變遷,觀眾對其感知越發(fā)強烈。

從“紙片人”,到現(xiàn)實世界里用于示威的形象,小丑都經歷了些什么?而在ACG領域有著千千萬萬的反派,為什么他卻能“脫穎而出”,成為政治訴求的象征?

小丑也是許多meme(網絡迷因)的素材

今次,筆者就試圖淺析作為政治符號的小丑,其形象的變遷之路。

注:本文所討論的小丑,僅限于DC漫畫的“小丑”角色,而非職業(yè)行當或喜劇形象(例如麥當勞叔叔),因其在政治示威中呈現(xiàn)為一個明確的人格符號。至于“小丑恐懼”等話題也不在本文探討范圍之內。


首先……小丑是誰?

1939年,漫畫家鮑勃·凱恩(Bob Kane)比爾·芬格(Bill Finger)在國家聯(lián)合出版公司(National Allied Publications)旗下刊物《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第27期,創(chuàng)作出蝙蝠俠這一角色。

奇裝異服蒙面打擊罪犯、慘兮兮的背景故事加上真實而陰暗的都市基調,蝙蝠俠很快大受歡迎。甚至《偵探漫畫》的首字母縮寫“DC”后來也變成公司的名字。

第二年,國家聯(lián)合出版公司決定給韋恩老爺開啟個人連載《蝙蝠俠》。

蝙蝠俠的創(chuàng)造者:鮑勃·凱恩與比爾·芬格

主流美漫里,為了故事刺激與銷售可持續(xù),超級英雄總要有個各方面匹敵、長期抗衡的“專屬對手”:正如美國隊長與紅骷髏、蜘蛛俠與章魚博士。

小丑在《蝙蝠俠》第1期登場,就帶著這個任務:他和蝙蝠俠同樣沒有超能力,也同樣身手矯健、手段高明、心思縝密;

但相比于上流出身、堅守原則的老爺,小丑人如其名——他瘋癲愛搞怪,擅長用“笑聲毒氣”,殺人搶錢不眨眼。

940年4月25日的《蝙蝠俠》第1期,由比爾·芬格、鮑勃·凱恩和杰瑞·羅賓遜(Jerry Robinson)共同創(chuàng)作

小丑和蝙蝠俠,就像硬幣兩面。早期小丑的“瘋癲”,呈現(xiàn)于他“滑稽但陰森”的作案手段,給制服壞人的情節(jié)增加難度、制造看點,襯托蝙蝠俠足智多謀的硬漢偵探形象。

等時間推移到80年代,美漫行業(yè)進入“黑暗時期”(又稱現(xiàn)代時期),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者們開始在超英題材中加入更多現(xiàn)實方面的思考。小丑內涵進一步豐富。


是蒙面義警的另一面

所有超級英雄里,蝙蝠俠的背景設定似乎比其他英雄都更“黑暗”、“現(xiàn)實”。

因而當80年代超英題材轉型,《蝙蝠俠:致命玩笑》(Batman The Killing Joke)《黑暗騎士歸來》(The Dark Knight Returns)成為這時期重要的作品。蝙蝠俠所代表的故事大變樣,與他搭配的小丑也是自然。

《蝙蝠俠:致命玩笑》

1988年,英國人阿蘭·摩爾(Alan Moore,也是《守望者》《V字仇殺隊》的編?。?/span>編劇的短篇《蝙蝠俠:致命玩笑》,徹底奠定了小丑后世的漫畫形象與精神內核:只要經歷足夠糟糕的一天,人人都可以成為小丑。

這部作品圍繞蝙蝠俠與小丑兩人之間的關系。重述小丑的背景故事為一個失意的喜劇演員,為供養(yǎng)懷孕的妻子受人指使犯罪,卻在遇到蝙蝠俠時不幸掉入硫酸池,接著嚴重毀容、失去妻子,成為狂笑不止的“小丑”。

他襲擊警察局長戈登,虐待他的女兒芭芭拉致殘,借此來讓戈登體會到恐懼與絕望,驗證小丑的一套理論:面對人生悲劇之后選擇以惡意報復世界,是所謂“人之常情”。

最后經過一番惡戰(zhàn),代表“文明世界”的蝙蝠俠與戈登,成功抵擋住小丑的侵擾將他制服,而小丑,仍把這一切當作玩笑、狂笑不止……

意味深長的九宮格分鏡

通過重寫小丑的起源故事,阿蘭·摩爾點出:是個人的悲劇性過往,造就了如今瘋狂報復社會的小丑。(在2019年的《小丑》電影里,這也是最讓人共情的部分)所以,他才執(zhí)著于傷害蝙蝠俠與戈登,試圖將那份悲劇與無力感強加于他人。

值得一提的是,蝙蝠俠也擁有悲慘的起源。與小丑看似形成對應的他,卻始終守住了原則,保持正派作風。似乎故事的主旨是“選擇”,如何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決定各自成為什么樣的人。

小丑跌進硫酸池

另一部重要的作品,是1986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設定于平行宇宙的80年代反烏托邦社會(也許是對80年代里根政府的反映?),是一部中年布魯斯以鐵腕治罪犯、同體制徹底決裂、與政府乃至超人干架的成人爽漫。

《黑暗騎士歸來》一舉打開所謂“圖像小說”局面,令漫畫走進北美書店、受主流關注。
它也是諾蘭《黑暗騎士》三部曲與扎克·施耐德《蝙蝠俠大戰(zhàn)超人》的主要靈感來源

編劇弗蘭克·米勒(Frank Miller,也是《罪惡都市》《斯巴達300》作者)擅長描繪內心掙扎做派粗糲的主角,在系列歷史上,《黑暗騎士》里蝙蝠俠的作風都堪稱極端。

他攻 擊警 察、使用槍支,在全國大停電時組織崇拜自己的罪犯暴力維持哥譚秩序。也只有在一個犯罪猖獗、行將崩潰的哥譚市里,憤怒出格的蝙蝠俠才得以成立。

對過去數(shù)十年來熟稔并喜愛這個角色的讀者來說,這是種釋放和浪漫;而在無法接受這種設定的人看來,這樣的蝙蝠俠癡迷于控制與秩序,無異于“法西斯”“暴君”。


第四幕同超人大戰(zhàn)的名場景,蝙蝠俠有一種自我毀滅的悲壯感

全書分四幕,小丑主要出現(xiàn)在第三幕,他被蝙蝠俠的復出所吸引、實施犯罪計劃、與蝙蝠俠戰(zhàn)斗,最后于行將失敗時自殺,為世人制造蝙蝠俠殺人的假象。

米勒這部漫畫里借電視評論提到:蝙蝠俠-小丑是共生的一對,一方消失,另一方也會收手。這種私人的關系,給小丑的故事增添更多戲劇性。

“他們會為此(殺我)而殺了你……而且他們永遠不會知道……你其實沒這個勇氣?!?/figcaption>


是體制的暗影

真正將小丑推向大眾的,恐怕還是要從2008年諾蘭導演的《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說起。

在《黑暗騎士》,除上文提到的“蝙蝠俠-小丑”二元對立在故事中延續(xù),小丑本身開始具有模糊的政治色彩,“行動”之外,有更多“表達”。

小丑后來還在1966和1989的《蝙蝠俠》電影里出現(xiàn),愷撒·羅摩洛(左五)、杰克·尼克爾森(左二)飾演的小丑無疑出彩,但并未跳出漫畫中的框架,對現(xiàn)實政治也無太多指涉

諾蘭的小丑有“漫畫式”的夸張:極致的邪惡、沒有邏輯和理性的動機、不被他人理解。但在諾蘭的制作筆記中,他也說目標是把他打造成一個“具有現(xiàn)實感”的反派。的確,每句癲狂的“Why So Serious”之下,他都有一套相當完備的計劃。

審視《黑暗騎士》主角蝙蝠俠的政治動機,會發(fā)現(xiàn)他回歸了都市義務警員的經典形象,以法律的名義用非法的行動懲罰罪犯。靠強大的內心約束自己,在隨時失去警察信任的邊緣游走。

蝙蝠俠相信作為百萬富翁,當一個裝備精良的蒙面義警可以讓社會變得更好。但他不負責解決社會問題、不推動社會變革,只處理社會衍生的、警方無力約束的犯罪行為;因此,有學者將蝙蝠俠故事呈現(xiàn)的政治理念稱為一種“叛逆的新保守主義”。

也正因如此,諷刺蝙蝠俠這些矛盾之處的小丑才有趣。哲學家齊澤克(?i?ek)稱他為全片唯一“掌握真理的人”,明白讓社會各階層和平相處的基礎是權宜、謊言和壓迫。

小丑不僅嘲笑蝙蝠俠的價值觀,甚至對哈維·丹特、對整個哥譚的警察、對兩艘船上數(shù)千個人也這樣做,玩弄整個社會彼此信賴的基礎,進行拷問人性的社會實驗。

《黑暗騎士》擴展了《致命玩笑》中“人人可以成為小丑”的概念,通過一步步腐化光明騎士哈維丹特將他變成“雙面人”,令他明白文明社會的可笑之處;把觀眾體會到的矛盾焦點從普通超英片/警匪片里的正邪對抗,轉移到反思“個人道德準則的虛偽可笑”,再再延申到作品中“整個社會體制的虛偽可笑”。

有趣的是,此片上映之后,其中許多角色在現(xiàn)實世界很快就有了具體被指涉的對象。

2008年7月,小說作家、右翼名嘴安德魯·克拉萬(Andrew Klavan)在《華爾街日報》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把蝙蝠俠與時任總統(tǒng)喬治·布什畫上等號:

這篇文章認為,蝙蝠俠和布什同樣,用非凡的堅韌與道德品質,守護了千萬美國公民免受罪犯/恐怖分子傷害,隱藏民眾/社會無法承受的真相,選擇自己面對承受黑暗與道德的復雜性。把簡單“傻白甜”的邏輯留給民眾/社會。真正的英雄,就是這樣在陰影與罵聲中承受一切,默默于黑暗中同邪惡抗爭。

他們眼中的蝙蝠俠:是一個在糟透世界里參透一切丑惡,然而內心強大、道德完美的“超人”,致力于維護自己所處世界的正義;他們覺得這樣的蝙蝠俠,與發(fā)動反恐戰(zhàn)爭、推行社會保守政策的小布什有著相似之處。

有趣的是,等到09年,民主黨的奧巴馬即將上臺。有人把奧巴馬P成小丑的妝容,稱其為會毀滅美國社會的“社 會 主義”恐怖分子。

這個形象迅速在反對者當中傳播,變成他們常見的標識


是慘淡的人生

2019年,華納(DC東家)破天荒,整出一部《小丑》單體電影,講述一個反派的起源故事,托德·菲利普斯導演、杰昆·菲尼克斯主演,可以說是首次如此細膩地詮釋一個反派人物的精神世界。

這部片也是很厲害,在國外取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更成為第一部獲得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的超級英雄類型電影。

《小丑》里沒有出現(xiàn)蝙蝠俠。通過講小丑的悲慘起源,電影首次描摹出令小丑在周遭(母親、同事、路人、醫(yī)生、體制)的惡意與漠視影響下,一個“有跡可循”的反派誕生之路。通過一樁樁悲慘的遭遇,把他打造成一個可以理解甚至同情的小丑,將這個人物弧光愈發(fā)合理化。

在結尾,更將小丑自身的經歷升華為一場社會運動的導火線,揭示了一個以底層群眾為主角的“暗線”。

這一次,影片聚焦反派個體的成長,不帶任何“正面人物”的光環(huán),反而讓我們更能透過小丑的故事,看出過去數(shù)十年來,塑造“蝙蝠俠反派”的內在邏輯和矛盾:

首先,我們很容易找到蝙蝠俠和小丑結果上的共同點:他們都有著自發(fā)的暴力行動與達成目標的決心。

但是在起源故事上,他們的同與不同又耐人尋味,同樣遭遇人生悲劇,但蝙蝠俠與小丑隨后路徑的區(qū)別,又僅僅是像《致命玩笑》所說,因為“遭遇悲劇后如何選擇人生態(tài)度”,僅僅是一念之差的選擇嗎?

個體的選擇背后,是基于社會身份的一整套活法。

蝙蝠俠固然遭遇悲劇。經過震驚和悲痛,他開始懷疑現(xiàn)有體制的有效性;悲劇發(fā)生后,他作為百萬富翁之子也仍然受到社會所接納。所以成年后他所做的選擇,是利用自己在體制內的優(yōu)勢特權,凈化社會中額外派生的邪惡。

但小丑不同,除卻失去愛人,他的肉體也遭受痛苦;他極度貧窮,作為喜劇演員的自尊價值也被社會否定。

像在《致命玩笑》里,固然是犯罪集團的戕害讓他掉進硫酸池,但小丑遭遇這些悲劇之后,他又哪來的重新做人、被親友寬恕、受社會接納的機會呢。

蝙蝠俠與小丑的區(qū)別,不僅僅是道德與天性;他們是人格的兩面,更是社會身份的兩面。

瘋狂的犯罪風格,好似先前悲慘遭遇的應激反應,兩者是如此般配,正如美漫名編劇科特·布席克(Kurt Busiek)所說:

“雖然小丑殘忍病態(tài),但他其實從來都有其‘人性’的一面。在成為小丑之前,他竭力活出風采,卻無人認可他的價值。

而當他被生活的悲劇弄得傷痕累累,他開始寄希望于用犯罪的方式展現(xiàn)自己的幽默感,向生活證明自己的價值——成為明星。”

在1988年的《蝙蝠俠:家庭之死》(Batman:A Death in the Family)里,小丑甚至短暫成為伊朗駐聯(lián)合國大使


結語

數(shù)十年歷史的漫畫,為小丑奠定了形象與人格的基礎;新世紀以來的電影發(fā)揮其大眾媒介的影響力,在《黑暗騎士》和《小丑》里,為小丑這個角色做了政治上的“加法”。(至少從結果上看是這樣)

從表象上看,小丑有著極端無政府主義般的瘋狂行徑,挑戰(zhàn)文明社會的倫理底線;

但或許根本上,小丑,才是那個被越過底線的人。

小丑是社會不公與個人悲劇致使的創(chuàng)傷反應后果,是蝙蝠俠及(其所代表的)資本主義統(tǒng)治者遺漏或無暇顧及的“他者”。

西方越發(fā)激烈的運動游行,從把小丑當作海報標牌,到讓自己成為小丑,甚至于訴諸暴力。亦是平凡人對自身社會弱勢群體的認知。他們不想再遵照既得利益者的規(guī)則行事,渴望以制造混亂的方式發(fā)出聲音。

10年前,有人嘲笑當權者是小丑;10年后,有人卻渴望成為小丑摧毀權力。

正如DC影業(yè)前監(jiān)制、美漫名編劇杰夫·瓊斯(Geoff Johns)所說:

“小丑不只是一個人,他是一個想法、一場噩夢、或一個影子,一個總會歸來的存在?!?/strong>

本文來自「動畫學術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從漫畫人物到政治符號,「小丑」都經歷了什么?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斗六市| 博兴县| 江华| 临湘市| 凌云县| 南阳市| 梁山县| 崇明县| 维西| 大新县| 六安市| 融水| 贵港市| 大田县| 英吉沙县| 简阳市| 登封市| 巨鹿县| 色达县| 宿迁市| 雷山县| 肥东县| 金阳县| 辛集市| 平果县| 白玉县| 新津县| 任丘市| 凤凰县| 车致| 商河县| 平塘县| 江口县| 稷山县| 淄博市| 云南省| 赤城县| 正阳县| 白水县| 新疆| 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