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宮戴姆勒-野狗”輕便型偵察車模型制作手記[模道場]

其實這篇既可以放在[模道場]專欄也可以放在[談模論武],猶豫再三還是放[模道場],畢竟制作的內(nèi)容較多。
關于戴姆勒-野狗”輕便型偵察車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期,英美軍隊和德意軍團在北非展開了反反復復的拉鋸戰(zhàn),并最終成為西線戰(zhàn)事的轉(zhuǎn)折點。雙方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50~80公里的地帶。這里地處海岸和沙漠的邊緣,地勢平坦,地面承載能力較強,極利于輪式車輛機動。在兩年半的沙漠戰(zhàn)爭中,英軍的裝甲車主要用于機動作戰(zhàn),進行中距離的偵察和反偵察,也用于保護部隊的翼側和襲擊敵后補給線和運輸縱隊等。在1941年底的”十字軍”戰(zhàn)役中,英軍的第8集團軍已經(jīng)擁有5個裝甲車團。這些裝甲車部隊一直用到沙漠戰(zhàn)的最后階段。在阿萊曼戰(zhàn)役結束后的追擊戰(zhàn)中,仍大量使用了偵察營的裝甲車,起到了”痛打落水狗”和錦上添花的作用。
北非戰(zhàn)役之初,英軍第7裝甲師就抽出部隊裝備組成一個裝甲車團,即第11輕騎兵隊,四處出擊,騷擾意大利軍隊防區(qū),弄得意軍防區(qū)雞犬不寧,狼煙四起,創(chuàng)造了以劣勢裝備戰(zhàn)勝優(yōu)勢意軍的戰(zhàn)例。



戰(zhàn)時英國生產(chǎn)的最好的裝甲車為“戴姆勒-野狗”輕便型偵察車和”戴姆勒”I型裝甲車?!贝髂防眨肮贰眰刹燔囉?938年在在英國戴姆勒工廠(此戴姆勒非德國戴姆勒汽車工廠,而是英國在二十年代中期成立的汽車工廠)研制成功,該偵察車戰(zhàn)斗全重3噸,可乘坐2人,配備1挺用于防御的7.7毫米”布林”機槍,車體短而寬是它的特點,最大速度達88公里/小時,快于當時大部分的坦克與卡車,因此此車十分適合用于戰(zhàn)地偵查以及用于敵后突襲。它所具備的特點使得其能很輕易躲避德軍的坦克和飛機的攻擊。不足的是”野狗”的防御裝甲十分薄弱,僅能夠抵御近距離的手槍射擊,對于大口徑的機槍和步槍以及地雷來說完全可以將其徹底摧毀。此外,它的實用性也非常強,車體四周安置用于搭蓋偽裝網(wǎng)所支架以及車身上還設置了挖掘與修理工具的掛鉤。在五分鐘之內(nèi),該車就可以使用偽裝網(wǎng)快速的偽裝并且躲過飛機的低空偵查。

以上就是這輛有趣小車的故事,其實在很多的二戰(zhàn)電影電視里,都會出現(xiàn)這款小車。下面要介紹的是我自己制作的一個小場景,板件是早年去香港就屯了的,直到有一天決定做一個沙漠小地臺來陳列它,這才開工。

?▌1.車體基礎組合及小道具制作?▌
畢竟是田宮出品,作為一款囤積的老模型,不管是細節(jié)和組合度都非常不錯,當然制作工藝比起現(xiàn)在的模型,差距還是很明顯的,但不妨礙任何的用戶體驗,所以幾乎一個晚上就輕松的素組完成。

板件細節(jié)都很好,本身也是一個簡單的題材,所以沒有做很大的調(diào)整及細節(jié)增強。只是在車頂蓋板處用改造板制作了皮墊,并參考實車照片,用AB補土雕了幾個背包增加車體內(nèi)的細節(jié)。背包的背帶是用釣魚的鉛條制作,鉛條可塑性高但太厚,但不及好老牙膏的鉛皮(但現(xiàn)在牙膏管都是塑料的了),只能慢慢磨薄了。





▌2.基本涂裝及舊化?▌
我調(diào)和出深墨綠的君氏硝基漆作為底色,由于選的主題為北非涂裝,因此在表層再配圖沙漠黃,調(diào)和時適當增加黃色,與德戰(zhàn)車相比,更黃艷一些。車體內(nèi)部保留深墨綠,邊緣自然過渡。

座椅皮墊及背包等道具都手涂完成,使用了西班牙AV丙烯漆及田宮水性漆。沒有大范圍做掉漆處理,采用點涂掉漆,在表面適當增加舊化效果。底盤附近及輪胎用田宮水性漆混合出沙漠泥土色,淺淺噴涂出塵土效果。


用油畫顏料及AK的舊化系列分別作了砂塵堆積,污泥洗漬效果??紤]到干燥的北非環(huán)境及車體沒有大面積的掉漆,在極少數(shù)區(qū)域做了銹跡,整體的舊化是一層層累加,幾乎是一個晚上做一層,比起前面的組合及噴涂,舊化倒顯得慢工出細活了。



▌?3.兵人的涂裝制作?▌
人偶的繪制流程為:首先上基礎膚色,然后是眼睛眉毛嘴唇。接著繪出臉部陰影,最后增加高光?,F(xiàn)在有很多的膚色上色套裝,相比調(diào)色更簡單,下次我決定買回來試試,這次就意思意思了。



膚色完成,開始頭發(fā)和胡子涂裝。找了一些二戰(zhàn)北非英軍的服飾參考,上色手法也是先陰影深色,再增加中間色,最后淺色處理高光。為了配合場景,在網(wǎng)上找了一些地圖,縮小打印后替換掉原來士官手里的板,整體適當舊化后,人物生動很多了。





▌4.沙漠場景制作?▌
選擇合適的鏡框(宜家的),用改造板和泡沫搭出一截高臺,同時用高密度泡沫做出道路兩端的坡度。用干枯樹皮模擬出巖石效果擺放于沙丘兩側。接著使用西班牙AV沙漠效果膏開始涂抹在表面,這種效果膏干透后能模擬出細膩的沙漠紋理,比起過去使用石膏制作沙漠更出色更便捷,而且解決了上色的問題。




在涂抹30分鐘后,用筆和小海綿沾著水在微干的沙漠表面,點敲涂抹,將表面處理得更自然隨意無規(guī)則。同時可以制作出中間道路的胎壓痕跡。
在效果膏微干的時候,放上事先設計好的大巖石,并撒上大小不均的小石子,我習慣用老虎鉗或榔頭將石頭分解出不同的顆粒大小甚至是粉塵。如果沙漠表面有些固定不住,可以用木工白膠1:1稀釋后涂抹待干加固。


24小時干透后,我開始涂裝大巖石,選用了一種不同的深,中,淺及白色,按照深下淺上,由下往上端涂,每種顏色都在未干時上第二層顏色,讓兩種顏色中間有自然的交融,邊緣和上端表面大面積使用白色處理成干化的高光效果。有些突兀的小石頭也一并涂掉,確保環(huán)境和諧。
用深褐色油畫顏料以1:9的濃度稀釋,整體做滲線洗漬。并用干花及枯萎的蘆葦花制作了一些綠色植被,主要都是在巖石縫隙或角落陰影處生長。





為了增加場景的戲劇感,用AB補土按著非洲蝰蛇自制了一條,放在藤箱道具上頓時有了《尼羅河慘案》的既視感。






▌5.完整整體照?▌
欠了一堆作品沒有拍照,就工作臺上簡單拍攝幾個角度整體感受一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