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銀行每年印多少鈔票嗎?—— M2
現(xiàn)金都去哪了?
前一陣,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有一個情節(jié)給大家留下的印象特別深:檢察院到某個貪污
腐敗的高官家里搜查,發(fā)現(xiàn)了堆滿一面墻的現(xiàn)金,里面藏了整整 2 個億的百元大鈔。據說在真
實的故事原型里,光是清點這些贓款,就燒壞了好幾臺點鈔機。說實話,除了在銀行工作的同學,
我們普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親眼見到這么多現(xiàn)金。當然,可能夢里是見過的。不是有那么一
句話嗎?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叫做“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我的人生就跟你的不
同,我經常是“數錢數到自然醒,睡覺睡到手抽筋”。
現(xiàn)如今,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都已經高度普及了,電子支付從這兩年開始,也變得非常發(fā)達。我
們平時隨身裝在錢包里的“毛爺爺”越來越少了,有時候取一兩千元的現(xiàn)金,幾個月都花不掉。
那你會不會好奇,現(xiàn)金都去哪了?如果社會上流通的現(xiàn)金越來越少,國民經濟還能保持正常的運
轉嗎?想搞清楚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金融學中關于貨幣的幾個定義。

貨幣的定義
首先,正在流通的現(xiàn)金,叫做 M0。這里 M 代表的是 money,就是錢。M0 簡單說,就是市面
上你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紙鈔和硬幣,不過除了概念直觀,M0 在實際生活中的用處并不大。
在此基礎上,M0 加上企事業(yè)單位的活期存款,就變成了 M1。M1 又叫做狹義貨幣,反映著經
濟中的現(xiàn)實購買力,代表著消費和終端市場的活躍度。
如果再擴大一些邊界,M1 加上企事業(yè)單位的定期存款,以及居民(也就是你)的儲蓄、理財、
住房公積金這些不準備用于當下消費的資金,就變成了今天的重點,M2。嚴謹地講,M2 叫做
廣義貨幣供應量,但如果簡單地記,你可以把它粗略地等同于“央媽”印鈔的數量。M2 不僅反
映現(xiàn)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更多地體現(xiàn)了投資市場的活躍程度。M2 跟 M1 一起,
都是宏觀經濟重要的參照指標。
當然,除此以外,還有 M3,M3 又考慮了各種創(chuàng)新的金融工具,因為一般人涉及不到,這里就
不展開了。
了解了這些貨幣層次的差異,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兜里的現(xiàn)金,其實只是貨幣總供給的一部分,當我們
再談到當今社會中的貨幣時,你不能只想到真金白銀,更應該想到銀行賬戶才對。如今,大多數
貨幣都是以銀行賬戶的形式存在的,M2 比較完整地體現(xiàn)了銀行賬戶里的各項內容,因此在反映
宏觀經濟狀況時最為實用。

一句話粗暴理解 M2
就是央行印鈔的數量。
關于 M2,我們記住三個數字就夠了:第一、155 萬億,是截止到 2016 年底中國的 M2 總量,
這個數字放在全球無人能及,但耀眼的數字背后也存在著諸多隱患;第二、12%,這是 2017 年
《政府工作報告》中的 M2 預期增速,這個較高的數字說明,一段時間內,經濟增長對印錢還
存在著依賴;第三、1%,這是相比 2016 年,M2 預期增速的下調幅度,這說明政府在努力防
控金融風險,有計劃地恢復經濟增長的健康度。
有人說,毛爺爺拿在手里是紙,投資在對的地方是錢。這個觀點,你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