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對浪客諸葛孔明:日本人刻意惡搞曲解歷史,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派對浪客諸葛孔明:日本人刻意惡搞曲解歷史,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派對浪客諸葛孔明》這部作品也可以說是四月番的一部黑馬了,看的人不少,喜歡的人也不少,但有一件事情還是發(fā)生了。這一點其實在這部番更新第一話的時候,我就已經(jīng)在文章中提到了,說對歷史比較嚴肅的朋友可能會看不下去,然后果不其然,針對于這部番還是引發(fā)了一些討論,那么這部番真的是刻意的曲解和惡搞嗎?

不要把這部番當做歷史
其實這部番的基調(diào)從一開始就告訴你了,那就是不要把這部番當作是歷史,縱然是作者在其中玩了很多三國梗,甚至還把不少陣法運用到了故事中,但事實上,這些的前提都是為劇情服務的,主要是突出了諸葛亮多智的特點,其實這也符合民間對于諸葛亮這個人物的理解,所以這就套用了一個歷史人物,描述一個穿越的故事而已,本質(zhì)上就是娛樂的作品,你不要指望從這部番中去學習三國,真學習還是要去看陳壽的《三國志》。

其次是有沒有刻意的惡搞和曲解,這句話我們應該從兩方面來說,首先就是有沒有曲解,我們以好萊塢的《花木蘭》為例,一個替父從軍的故事,本質(zhì)上是傳統(tǒng)孝道和對家庭責任的體現(xiàn),但卻拍成了一個為權力斗爭的故事,這種建立在原本故事基礎上的改動,你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曲解,但《派對浪客諸葛孔明》只用了一個人名而已,剩下的所有一切都和三國原本的故事和歷史沒有任何關系,因此說曲解未免有些不公,但若是說去惡搞,那也是在情理之中。

然后就會延伸出第三個問題,那就是是不是刻意的呢?或者說是不是惡意的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日漫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題材之豐富是世界之最,你幾乎找不到他們沒有用過的題材,所有的一切都為商業(yè)去服務,換句話說就是娛樂而已,而且甚至就連自己的歷史都沒有放過,比如說把“今川義元”給娘化了,甚至是讓日本歷史上舉足輕重的“織田信長”變成了一條狗。所以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派對浪客諸葛孔明》不是個例,說是惡意不至于,最多就是沒什么營養(yǎng)而已。

我們不能接受惡搞嗎?
我們真的不能接受惡搞嗎?在我看來其實也不盡然,比如說二十多年前,我們就拍攝過一部絕對惡搞三國的作品,相信很多90后還記憶猶新,那就是大名鼎鼎的《Q版三國》,在這部動漫中,關羽是賣牛雜的,威風凜凜的趙子龍整天甩著一條大鼻涕,而諸葛亮更是什么都不會,多智是因為撿到了一個無所不知的米,最后一堆人跑到月亮上去當外星人了,但我們還是看得很開心,更不會有人把這個去歷史。

那么為什么《派對浪客諸葛孔明》就會有這樣的問題呢?個人認為是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就是這不是我們本地化的惡搞,尤其還是日本,因此有朋友反感是正常的,不過更重要的還是現(xiàn)如今的環(huán)境,尤其是對于作品的接納程度,特別是針對于動漫來說,或許是一種錯覺,但通過不少評論來看,可能過去對于作品的接受程度是更高的,不是雞蛋里面挑骨頭的,當然了,造成這種現(xiàn)象也是綜合因素所導致的,這里也就不細說了。

但對于《派對浪客諸葛孔明》這部番來說,你要說惡搞也在其中,說沒什么營養(yǎng)也對,畢竟就是一部讓人放松的作品而已,不是讓人學習的,但也不需要有太多的惡意,對于日漫來說,像《英雄學院》這樣觸犯底線的作品,該抵制就抵制,沒什么可說的,但也不需要過于敏感,畢竟大家都看過《火影忍者》,誰也不會認為歷史上的忍者就是會雷切,螺旋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