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研專業(yè)課《811經濟學》考研通關必備(高鴻業(y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
高鴻業(y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7版)復習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目 ?錄 ?【內容節(jié)選自識庫學習網,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第1章 引論
1.1 復習筆記
1.2 課后習題詳解
1.3 名??佳姓骖}詳解
第2章 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
2.1 復習筆記
2.2 課后習題詳解
2.3 名??佳姓骖}詳解
第3章 消費者選擇
3.1 復習筆記
3.2 課后習題詳解
3.3 名校考研真題詳解
第4章 生產技術
4.1 復習筆記
4.2 課后習題詳解
4.3 名校考研真題詳解
第5章 成 本
5.1 復習筆記
5.2 課后習題詳解
5.3 名??佳姓骖}詳解
第6章 完全競爭市場
6.1 復習筆記
6.2 課后習題詳解
6.3 名校考研真題詳解
第7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
7.1 復習筆記
7.2 課后習題詳解
7.3 名??佳姓骖}詳解
第8章 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8.1 復習筆記
8.2 課后習題詳解
8.3 名??佳姓骖}詳解
第9章 一般均衡論和福利經濟學
9.1 復習筆記
9.2 課后習題詳解
9.3 名??佳姓骖}詳解
第10章 博弈論初步
10.1 復習筆記
10.2 課后習題詳解
10.3 名校考研真題詳解
第11章 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11.1 復習筆記
11.2 課后習題詳解
11.3 名??佳姓骖}詳解
內容簡介

本書是高鴻業(y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7版)教材的學習輔導書,嚴格按照高鴻業(y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7版)教材內容進行編寫,共分11章,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整理名校筆記,濃縮內容精華。每章的復習筆記以高鴻業(yè)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7版)為主,并結合國內外其他微觀經濟學經典教材對各章的重難點進行了整理,因此,本書的內容幾乎濃縮了經典教材的知識精華。
(2)解析課后習題,提供詳盡答案。本書參考大量相關輔導資料對高鴻業(yè)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7版)的所有課后習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解答,并對相關重要知識點進行了延伸和歸納。
(3)精選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題。為了強化對重要知識點的理解,本書精選了名校近年考研真題,并提供了詳細的解答。所選考研真題基本體現了各章的考點和難點,特別注重聯系實際突顯當前熱點。
本書提供電子書及紙質書,方便對照復習。
以下圖片為電子書產品界面及功能展示,非本產品內容,僅供參考。

試讀(部分內容)

第1章 引論
復習筆記
一、什么是經濟學
1經濟學的定義
關于經濟學,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完全統(tǒng)一的定義。經濟學大師薩繆爾森在其著作《經濟學》中給出的定義是: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商品,并將它們分配給不同的個人。
(1)稀缺
經濟學所說的稀缺是指在給定的時間內,相對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經濟資源的供給總是不足的。一方面,人類對經濟物品的欲望是無限的;另一方面,用來滿足人類欲望的經濟物品是有限的。因此,現實生活中便存在著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欲望與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
(2)資源的有效配置
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任何一個經濟社會都必須采用一定的方式對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以實現資源的最優(yōu)利用。從資源稀缺性的角度出發(fā),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或者說研究任務是:研究人們如何進行選擇來使稀缺的或有限的資源生產各種商品和服務并把它們分配給不同的社會成員提供消費。
2經濟學的基本問題
為了有效率地使用稀缺資源,以滿足人們的各種欲望和需求,任何社會或國家都必須解決以下四個基本經濟問題:
(1)生產什么產品,各生產多少?面對稀缺的經濟資源,人類需要權衡各種需求的輕重緩急,確定生產什么產品,生產多少,以滿足比較強烈的需求。
(2)用什么方法去生產?由于各種生產要素一般都有很多用途,各種生產要素之間也大多存在一定的替代關系,所以同一種產品的生產往往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但它們的生產效率卻不盡相同。經濟社會必須在各種可供選擇的資源組合中,確定哪一種組合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產方法。
(3)生產出來的產品如何在社會成員之間進行分配?因為資源存在稀缺性,沒有人能獲得他想要的一切,因此每個社會都必須建立某種機制來分配產品。
(4)何時生產?何時生產是指資源利用的時間配置,即發(fā)展計劃。正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所以必須做好動態(tài)規(guī)劃,以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
這四個問題被稱為資源配置問題。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解決這四個基本經濟問題的方式是不同的。
二、經濟學的分析方法
1經濟模型
經濟模型是一種用來描述與研究的對象有關的經濟變量之間依存關系的理論結構,即用變量的函數關系來表示經濟理論。模型所要決定的變量稱為內生變量,而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已知變量稱為外生變量。
2規(guī)范分析和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研究實際經濟體系是怎樣運行的,它對經濟行為做出有關的假設,根據假設分析和陳述經濟行為及其后果,并試圖對結論進行檢驗。簡言之,實證經濟學回答了“是什么”的問題。
規(guī)范分析是從一定的社會價值判斷標準出發(fā),根據這些標準,對一個經濟體系的運行進行評價,并進一步說明一個經濟體系應當怎樣運行,以及為此提出相應的經濟政策。簡言之,規(guī)范經濟學回答了“應當是什么”的問題。
3靜態(tài)分析、比較靜態(tài)分析和動態(tài)分析
靜態(tài)分析:根據既定外生變量求得內生變量的分析方法。例如,在單個市場的均衡分析中,當供求函數的外生變量被賦予確定值時,則可求得相應的均衡價格和數量。
比較靜態(tài)分析:研究外生變量變化對內生變量的影響,分析比較不同數值的外生變量下的內生變量的不同數值的方法。
動態(tài)分析:對經濟中發(fā)生變動的有關變量在一定時間中的變動進行分析,包括經濟變量在變動過程中的相互影響和彼此制約關系,以及它們在每一時點上的變動速率等。
4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
在經濟分析中,均衡指的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各個經濟決策主體(如消費者、廠商等)所做出的決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每個人都不愿意再調整自己的決策,從而不再改變其經濟行為。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在均衡狀態(tài)下,當事人決策的最優(yōu)化是通過邊際分析實現的。
三、理性人假定和經濟原理
在研究經濟問題時,西方經濟學家假定從事經濟活動的人都是理性人,即經濟主體追求利益最大化或目標最優(yōu)化。更一般地,理性人的基本特征是: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人都是利己的,他們試圖以自己最小的經濟代價去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在理性人假定的前提下,可得出一些重要的經濟原理,包括:
(1)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2)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3)以較小的代價獲取較大的利益,必然導致分工,且分工離不開交易。
(4)市場是聯系與組織人類分工和交易的紐帶。
(5)制度是人們從事有序的市場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行為規(guī)則,符合理性人假定要求的制度,能有效規(guī)范人們的經濟行為。
(6)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政府的合理定位和適度干預。
四、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1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微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又被稱為“小經濟學”。它以對經濟個體的行為分析為基礎,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市場機制的運行和對經濟資源的配置作用,以及相關的改善途徑。微觀經濟學的核心問題是價格問題,主要內容包括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廠商均衡理論、收入分配理論、福利經濟學以及一般均衡理論等。
微觀經濟學對個體經濟單位的考察,是在三個逐步深入的層次上進行的。第一個層次是分析單個消費者和單個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它分析單個消費者如何進行最優(yōu)的消費決策以獲得最大的效用,單個生產者如何進行最優(yōu)的生產決策以取得最大的利潤。第二個層次是分析單個市場的價格決定。這種單個市場價格的決定,是作為單個市場中所有消費者和所有生產者的最優(yōu)經濟行為的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出現的。第三個層次是分析所有單個市場價格的同時決定,這種決定是作為所有單個市場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出現的。
顯然,微觀經濟分析所涉及的經濟變量都是個量,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它才被稱為微觀經濟學或個量分析。
2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宏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的另一個重要分支,又被稱為“大經濟學”。如果說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森林中的樹木,那么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就是森林整體。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作為考察對象,研究社會總體經濟問題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的總量是如何決定及其相互關系。宏觀經濟學的中心和基礎是總供給-總需求模型,具體來說主要包括總需求理論、總供給理論、失業(yè)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等內容。
宏觀經濟學對總體經濟單位的考察,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已經配置到各個生產部門和企業(yè)的經濟資源總量的使用情況是如何決定著一國的總產量(國民收入)或就業(yè)量;二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總供求是如何決定著一國的國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價水平;三是國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價水平的變動與經濟周期及經濟增長的關系。因此,宏觀經濟學又被稱為國民收入決定論或收入分析。
3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聯系和區(qū)別
微觀經濟學采取個量分析的方法,它假定資源利用已解決,以經濟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為目標;宏觀經濟學則采取總量分析的方法,假定資源配置已經解決,以經濟資源的有效利用為目標。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互為前提、彼此補充的兩個分支學科。它們互相把對方所考察的對象作為自己的理論前提,把對方的理論前提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同時它們又存在緊密聯系:一方面,總量是由個量構成的,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另一方面,個量總是在一定的總量中運行的,只有了解了宏觀經濟學,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兩個分支共同構成了現代經濟學。這兩個領域一度界限分明,但近來,這兩個子學科逐漸融合起來,很多經濟學家已經運用微觀經濟學的工具來分析諸如失業(yè)和通貨膨脹這類屬于宏觀經濟學領域的問題。

更多完整版內容可百度 ?》》》識庫學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