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我們?yōu)榻鹚铩?0001”號“吳明”烈士敬獻了花圈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重要論述,傳承東北大學百年愛國愛校傳統(tǒng),弘揚英雄烈士精神,激發(fā)愛黨愛國情感、振奮民族精神。2023年4月5日,癸卯年清明,東北大學甘肅校友會在母校百年華誕前夕前往蘭州市烈士陵園,為叢德滋校友清潔墓碑,向叢先生和其摯朋戰(zhàn)友羅云鵬、王學禮烈士敬獻鮮花、花圈并鞠躬默哀。
?????
本次活動由東北大學甘肅校友會秘書長柯淑清女士主持,副秘書長徐玉江先生、東北大學甘肅省定向選調生及在蘭青年校友參加。
在叢德滋烈士碑前,柯淑清女士介紹了叢先生的生平,徐玉江先生獻上祭文,最后由20屆選調生青年校友白子玄帶領大家烈士宣誓。
叢德滋校友出生于白山黑水的遼寧鳳城,畢業(yè)于知行合一的東北大學,投筆從戎隨東北軍投身革命,又以筆代戈創(chuàng)辦《西北向導》《解放日報》《民眾通訊》等極具影響力的報刊,活躍于我黨在西北的宣傳陣地一線,最終殞命于他所戰(zhàn)斗并深愛的金城蘭州。
東北淪陷,他隨校長在東北軍整頓軍紀,即使身陷囹圄也堅定信念,不屈于蔣軍政訓處的淫威,熱情宣傳“反對內戰(zhàn),槍口對外”的抗日救國主張。
身居西北后方,他依舊不忘同胞的血與淚,不忘國土的苦與悲,他化名“吳明”,以筆為槍先后創(chuàng)辦各類報刊宣傳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白色恐怖彌漫金城,他在南府街79號(今蘭州市金塔巷內)以民眾通訊社為掩護,白晝針砭時弊,宣傳黨的政策,廣泛聯(lián)系群眾,黑夜聯(lián)絡組織,我黨同志、進步文化工作者和走散紅軍提供庇護之所。
名譽物質可以收買叛徒,但無法變節(jié)一個共產黨員;酷刑囚籠無不殘忍逼仄,但無法屈服革命者的意志。1941年叢先生被捕,關押在蘭州沙溝秘密監(jiān)獄。特務頭子親自出馬,以名譽地位、物質利益來誘騙他變節(jié)。叢先生意志堅定,嚴守黨的機密并痛斥特務,敵人遂施以酷刑,將他的頭發(fā)系住吊起,限制其飲水,將高大的他限制在“頭靠西窗,腳抵東墻”的劏間中。1942年4月19日,32歲的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堅定不移,不屈不撓,以各種方式與難友一起同敵人堅決斗爭。
叢先生畢生追求解放與真理,他投身革命,忠于黨的事業(yè),嚴于職守,模范遵守黨的紀律,嚴守黨的機密。在白色恐怖下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為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
“縱然是花兒不在枝頭開,你仍將切切秋意結碩果。”叢先生在獄中留下贊美無花果的詩,見證了他的革命熱情,更是留給子女,留給校友,留給我們后輩的最后遺言。
作為烈士之后,叢丹大姐一輩子低調樸素,不接受任何采訪,不向政府索求任何補償。沒有奢華的家具,簡樸的水泥地,整潔干凈的家中由蕭軍先生書寫的條幅——“丹心為國,繼爾先人”,是除叢先生包括共和國第“00001”號烈士證在內的遺物外,家里唯二值錢的物品。
“當年秘書在填寫烈士名單時,我想起你爸爸就是烈士,秘書便第一個寫上了叢德滋的名字。這就是個序號,沒有特別的含義?!?/p>
“或許”,如叢先生的老戰(zhàn)友謝覺哉前輩所說,這串數字沒那么神秘。但作為東北大學的后生,我們應該記住,他用青春與生命踐行了東北大學學子“愛校、愛鄉(xiāng)、愛國、愛人類”價值追求;作為隴原兒女,我們應該記住,他用自己文字工作者的瘦弱身軀擔起為民請命的道義,為群眾的自由發(fā)生;作為黨的干部,我們應該記住,他用過人膽識和年輕生命保存了西北解放事業(yè)的火種,讓我們迎來革命勝利的黎明。
今年清明,我們?yōu)榻鹚铩?0001”號的“吳明”烈士敬獻了花圈,向我們優(yōu)秀校友叢德滋先生致意甘肅人民、東大學子最誠摯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