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還有書籍2》讓我們詩意棲居 EP01-03 筆記


對紀(jì)錄片興趣寡淡的我偶然間看了一眼B站的《但是還有書籍2》,便用了幾頓飯的功夫刷完了6集,十分喜歡。
對文學(xué)從業(yè)者工作、生活方式的好奇是我追番的初衷,未料看完后對紀(jì)錄片那充滿文學(xué)味的文案念念不忘。
6集,6個主題,圖書館、漫畫、譯者、出版人、作家、旅行寫作,每個主題3個故事,18個人物。
單看面孔,孤陋寡聞的我只認(rèn)識“狐主任”,但看完后我對3個人產(chǎn)生了“啊,原來就是他/她”的感慨。
一個是班宇,我讀過他的《冬泳》,記得工人村與蕭瑟冷風(fēng)中那些野蠻生長的鮮活的生命;一個是梁鴻,備課《鄉(xiāng)土中國》時草草翻閱了《中國在梁莊》;
最后一個是張立憲,只知讀庫,不知其創(chuàng)始人。我對象,不知從哪聽說,前年突然訂閱了整年的《讀庫》,一年半過去了,只有三本書拆了塑膜,甚至有一天睡前他破天荒叫我拿本書過去,翻了幾頁,打了個呵欠,滿意地感嘆:“起效了……”
見他對此書不上心的樣子,我也沒翻閱,但看完紀(jì)錄片覺得有必要把家里的《讀庫》翻出來看了。聽聞讀庫有了童書品牌“讀小庫”,等著和孩子共讀,相信讀庫的選題與文章質(zhì)量。
《書籍2》豆瓣9.4分,看完會覺得,世俗一地雞毛,還好還有書籍這一方凈土,還好還有那么多愿做“無用之事”的人,愿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一個自在閑逸的處所,詩意地棲居。
?

EP01 我們的圖書館
“圖書館,一個城市最安靜的角落,卻涌動著最活躍的思想;它保存著文明的火種,也滋養(yǎng)著未來的新知;它是一些人休憩心靈的桃花源,另一些人眺望世界的窗口。它是迷宮,是港口,也是樂園?!?/span>
導(dǎo)演挪挪說,本期的三個故事圍繞著圖書館的三個特質(zhì):圖書館最初的功能——古籍的保護和整理,以及現(xiàn)代圖書館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1“古籍活字典”沈燮元。
版本目錄學(xué)領(lǐng)域元老級人物,將自己與圖書館的關(guān)系比作魚與水,為南圖采購了大量古籍,《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子部主編,整理黃丕烈題跋集。
他露著僅有的一顆牙笑得憨態(tài)可掬,講自己《華嚴(yán)經(jīng)》在馬路上成交,拿了就跑,好有趣的小老頭。
2國圖掃地僧顧曉軍。
博爾赫斯,“天堂是圖書館的模樣”,顧曉軍的工作是令多少人心馳神往的神仙工作。他的世界很簡單,也很純粹,就是一個愛書的人,愛到讀《最后一課》的某些段落會不由自主地哭泣,愛到他張口就能用希臘語流利地背誦《荷馬史詩》,人似乎與文字融為一體。他在圖書館里自學(xué)12種語言,圖書館就是他的詩和遠(yuǎn)方。
3藏族僧人久美
在海拔3700多米的塔公草原上,為了讓孩子們看到更多可能性,自學(xué)建筑設(shè)計、搬運三四百斤的石頭,用19個月的時間,建立了納朗瑪圖書館。
?
國圖畫面一出來我就被震撼到了,從未去過如此宏大的學(xué)習(xí)場所,印象中的圖書館是考研時6點就得去搶座的那個回蕩著喃喃背誦聲音的地方;是假期也得去搶座的城市圖書館閱覽室,周遭盡是準(zhǔn)備各種考試的青年或者寫(抄)作業(yè)的學(xué)生;也是我研究生期間幾乎每天都浸泡在其中的安靜場所。
?
圖書館在我看來,就是一個供人閱讀的公共空間,這里人人平等,閱覽室的大門會消弭所有人的身份,放進房間的,是一個個渴求閱讀、學(xué)習(xí)以及思考的靈魂。我所去過的圖書館都一座難求,希望這種公益場所、公共空間越來越多。
?

EP02? 成為漫畫家
?
“漫畫里有俠客,有怪物,有未來世界。
漫畫外,只有一個人,一只筆,一張桌椅。
用方寸大小的格子,創(chuàng)造出整個世界的人,被稱為‘漫畫家’?!?/span>
?
我漫畫看得不多,高中時和兩個好友輪流買《颯漫畫》傳閱著看,后來生日時獲贈十幾本《加油大魔王》的單行本,一直收藏在書櫥里;再就是前年被對象逼迫看《七龍珠》,我嫌動畫節(jié)奏太慢,他便找了漫畫來,我永遠(yuǎn)記得我同意看漫畫時,他一個將近三十歲的大男人興奮得像個孩子,看漫畫時眼睛不住殷勤地瞟我看我是否已看完,他好翻頁。
?
本期講述了許先哲(代表作《鏢人》)、趙佳(《黑血》)、匡扶(《納悶集》《回答不了》)三人的故事。
?
看完只覺漫畫家每天伏案趕稿好辛苦,除了構(gòu)思故事、設(shè)計分鏡、斟酌語言等費腦費心的活,對我這個手殘黨來說,單是畫一只手就足夠折磨得我死去活來,而漫畫家,一框畫面要打磨太多細(xì)節(jié),實屬不易。
?
但看到他們的成品手稿,又覺得熱血。線條有力,人物表情有感染力,細(xì)節(jié)考究,留白恰當(dāng)……那些紛繁復(fù)雜的線條,都是漫畫家定坐數(shù)個甚至十幾個小時的成果,我仿佛看到他們佝僂的脊背,充滿血絲的眼睛,以及被揪的凌亂的頭發(fā)……
?
“它不是靈光一現(xiàn),它是靈光上百現(xiàn)上千現(xiàn)”。

?EP03 詞語擺渡人
“翻譯,詞語的搬運工,文化的擺渡者。他們被譽為盜取天火,救濟人類的普羅米修斯,也被視作文學(xué)界的苦力,他們在一字一句地爬梳中,更新著語言的藝術(shù),重建起打通世界的巴別塔?!?/span>
?
翻譯難,難在要“信達(dá)雅”,太多的書彌漫著濃濃翻譯腔,前段時間拿起一本《愛彌兒》,感覺這些字我都認(rèn)識,但是為何讀起來就佶屈聱牙呢?都需要我涵詠再三去理解一句看起來平白無華的句子。
?
在我看來,好的翻譯最起碼要用詞精準(zhǔn)、語言流暢、不枝不蔓,其次,譯者需做大量工作研究作者及其其他著作,與原著一再對話,方能不偏離作者本意。我特別喜歡本期的題目,“擺渡人”,譯者就是要在兩種語言、兩種文化間長久浸潤、不斷來往,讓此岸的我們得以窺見對岸的真實樣貌。
?
本期三位主人公:
馬愛農(nóng)
《哈利波特》譯者,感覺她知性又少女,看到她開箱開出拉文克勞二十周年紀(jì)念冊,笑著說“呀,好開心,我還巧一些,一拆就拆到這個”,她的反應(yīng)以及她喜歡拼樂高等都讓我覺得她充滿少女心。
?
包慧怡
復(fù)旦大學(xué)教授,我很認(rèn)同她說的“翻譯是一場危險而前途未卜的煉金術(shù)”,“明知必定會無法完全傳遞,但是還要去做,因此有了一種悲劇的英雄主義的一個勞作”。作為教授,本身教學(xué)和科研壓力已經(jīng)很大,做翻譯,真的是出于熱愛。像我,本職工作之外很少閱讀,明知該讀,可工作的負(fù)累使我寧愿在閑暇時間追劇、刷社交軟件(不過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洗心革面決意重新做人了)。
?
楊武能
譯有《浮士德》《少年維特的煩惱》《魔山》等德語文學(xué)作品,因《魔山》里有一個肺結(jié)核養(yǎng)老院,里面的人精神狀態(tài)異于常人,翻譯起來很有難度。聽到楊先生說“好在我生過肺結(jié)核,它那些癥狀我都了解”時又心酸又覺老先生可愛,苦難成歌,仿佛讓他來翻譯此書是命運的安排,正如文案最后所講,“冷峻的德語文學(xué)回報楊武能以燦爛、豁達(dá)的精神境界”。
“作為擺渡人,有的譯者鐘愛輕盈,享受在詞語的密林中午夜飛行,有的譯者則猶如陸地行舟,幫你攀越思想高峰?!弊g者每一次的字斟句酌,都將在未來引起小小的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