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鑒賞》之賀新郎
? ? ? ? ?世傳納蘭性德工于小令,長調(diào)卻多有疵病,而康熙十五年性德結(jié)識(shí)顧貞觀后所作《金縷曲》卻是其成名之作,詞勢(shì)縱橫跌宕,詞情率真磊落,此詞一出,京師中競相傳抄,有洛陽紙貴之喻。現(xiàn)摘錄如下:
????
????????金縷曲
????????贈(zèng)梁汾
????????德也狂生耳。
????????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
????????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huì)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盡英雄淚。
????????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
????????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jié)他生里。
????????然諾重,君須記。
????????《金縷曲》是詞牌《賀新郎》的別名,除金縷曲外,賀新郎尚有多個(gè)別人,如“賀新涼”,“乳燕飛”,“貂裘換酒”,“金縷詞”,“金縷歌”,“風(fēng)敲竹”等等。
相傳此曲為東坡首創(chuàng),在《東坡樂府》中首次出現(xiàn),其詞聲情沉郁蒼涼,宜抒發(fā)激越情感,歷來為詞家所習(xí)用。
??????????《賀新郎》作為長調(diào)又用仄韻,其表達(dá)的情感必然沉郁蒼涼,此詞用于抒發(fā)愛國情懷則首當(dāng)其沖。其代表作多如牛毛,兩宋之間,如辛棄疾的《賀新郎·柳暗凌波路》,《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其中“甚矣吾衰矣”中之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以及“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皆已成千古名句,如今讀來,仍熱血沸騰,捏杯成粉。?可見,千古第一豪放詞人并非東坡當(dāng)數(shù)稼軒。
????????除了稼軒善填《賀新郎》,劉克莊的《北望神州路》以及張?jiān)傻摹秹?mèng)繞神州路》皆成千古絕唱。試摘錄張?jiān)傻摹顿R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以饗大家: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
????????夢(mèng)繞神州路。
????????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duì)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金縷。
????????《賀新郎》不僅可以用來抒發(fā)同志之情,抒發(fā)愛國之情,亦可以抒發(fā)男女之情。?用在男女之情的詞中,當(dāng)數(shù)潤之這首《揮手從茲去》為代表。亦當(dāng)摘錄如下:
????????《賀新郎·揮手從茲去》
????????
????????揮手從茲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huì)前番書語。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
????????照橫塘半天殘?jiān)?,凄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象臺(tái)風(fēng)掃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據(jù)說此次分別之后,毛楊兩人就成永別。當(dāng)毛在江西得知開慧已死之時(shí),說了一句:“開慧之死,吾百身莫贖”。如果只是停留在這首詞上看兩人的感情,可謂是??菔癄€,然而,凡事不可深究,就此作罷。
?????????對(duì)于《賀新郎》詞牌是否有誤,或者更嚴(yán)謹(jǐn)?shù)恼f此詞牌應(yīng)該是《賀新涼》更為準(zhǔn)確呢,依老夫拙見,《賀新涼》或許更為準(zhǔn)確。?其理由有二:?首先,從字面理解,賀新郎的語意環(huán)境來說,偏于喜慶,乃賀洞房花燭之曲,然而,此曲覺郁悲涼,并無差點(diǎn)喜慶之色,而《賀新涼》則有一種情感漸變之氣,涼者乃蒼涼之謂也;其二,詞多于青樓妓館即興之作,亦多于送別所填,故《賀新涼》更有一種離愁別緒之情。?此外,此詞的開山之作有聽大白,唱金縷。金縷原指金縷衣,早在唐代就有杜秋娘所作的《金縷衣》:
????????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莫取少年時(shí)。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可見早在唐代就有金縷之說,金縷衣象征功名富貴,至于后面發(fā)展金縷曲,估計(jì)多半是指唱金縷衣這首詩,就象陽關(guān)三疊,不過就是渭城曲而已。
????????由金縷衣而成金縷曲,乃至變成賀新涼,不過是古人在引經(jīng)據(jù)典的沿革罷了。
????????如今愛好詩詞的詩人詞人們,也基本不填《賀新郎》,原因也不外乎兩點(diǎn),此詞為長調(diào),不易掌控;其二,能用于此詞的韻部極少,填出來,基本上只能拾人牙慧。如果把《浣溪沙》,《卜算子》,《臨江仙》,《西江月》,《憶江南》等小調(diào)比作下里巴人,那《賀新郎》就是陽春白雪。和之者自然寡矣。加上今之國也不太需要這種愛國的氣勢(shì),此詞牌后世必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