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策劃不應該這樣教育孩子

寫文章的起因是看了這個《游戲策劃:為什么我的孩子不沉迷游戲》https://zhuanlan.zhihu.com/p/33752892(知乎不太會用,看不到就搜索這個文章標題)
我在游戲行業(yè)新聞中看到這篇文章《游戲策劃:為什么我的孩子不沉迷游戲》,隨后在知乎上瀏覽了這篇文章的評論,朋友圈一些游戲人轉(zhuǎn)發(fā)了這篇文章,在我目前接收的信息里,似乎很多游戲人對這篇文章是認可的贊同的。如果單純寫給游戲策劃的,我覺得沒意見,現(xiàn)狀就這樣,這是一篇很淺顯的文章,但是挺有水平思考的能力。如果是寫給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我覺得問題非常大。我并不是要針對這位作者,我針對的是贊同這個文章的游戲人。我感覺中國的游戲環(huán)境沒救了。(本來我是要寫另一篇文章的,順帶把這個寫了)
我慢慢講。先引用文章的這一段:
我作為一名從業(yè)多年的資深游戲策劃,首先得說個現(xiàn)實,商業(yè)化的網(wǎng)絡游戲,無不是為讓玩家沉迷所設計的。
為了讓玩家沉迷,我們做的功課比各位父母要深入的多,這根本不是一個維度的對抗,所以無奈是大多數(shù)父母的感受。
我們非常清楚你的兒子想要什么,愿意付出什么,以及什么是他喜歡的。百萬玩家的數(shù)據(jù)和調(diào)研在我們的數(shù)據(jù)平臺上隨時可查,我們的每一個改動都和數(shù)據(jù)有關,我相信我比你更了解你的兒子的喜好。
作為一個游戲策劃,這是我的工作,但作為一個家長,我兒子也讀小學了,但他卻沒有對游戲成癮。
申明一點,這里談論的都是商業(yè)化的網(wǎng)絡游戲,而不是所有的游戲。人類生育下一代是一種本能,但是教育孩子卻不是每個人都會的。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不合格的父母,即使電子游戲不存在了,他們也不會教育好子女。這是很無奈的一個事實。但是對于希望教育好子女的父母而言,為了對抗網(wǎng)絡成癮,難道每一個父母都要學會游戲策劃,學會如何反套路網(wǎng)絡游戲?為了戰(zhàn)勝網(wǎng)絡游戲?qū)⒆拥亩竞?,要花額外的時間精力去反套路研究網(wǎng)游?這現(xiàn)實么?是不是以后還要開個培訓班專門教父母如何防止游戲成癮?這應該不是作為一個父母的必修課吧?
讓不堪的網(wǎng)游活著,增加做父母的成本,還是嚴格管理不堪網(wǎng)游,這個選擇顯而易見。游戲從業(yè)者都說的這么明白了,這真是人大代表反對游戲的一個有力證據(jù)。所以我也挺支持之前人大代表的提案——嚴控網(wǎng)絡游戲。

我覺得這位策劃很明顯站在了兩會代表委員這邊···
我相信游戲人自己都知道,為了錢做出的游戲都是什么玩意。作為一個游戲從業(yè)者兼家長,你把自己家的孩子教育地不沉迷游戲,那么其他孩子呢?游戲從業(yè)者家的孩子未來知道了自己的父母做的游戲坑了那么多其他孩子,那么?
對于游戲從業(yè)者的孩子,教育上需要更加更加的用心。言傳身教,你做了什么樣的事情,都會影響你的孩子,包括你做的那些網(wǎng)絡游戲。在文章中我沒有感覺到坑錢策劃的罪惡感,反而看見了1000多的點贊。
其次,對于用游戲設計套路去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是有問題的。
為什么他不繼續(xù)玩王者榮耀了?
當你見識過越多,就對越低級的刺激不敏感,就像沒有人一邊吃雞一邊玩貪玩藍月一樣,沒有人從海洛因走向抽煙。禁止孩子玩游戲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可以選擇合適的游戲讓他體驗,高質(zhì)量的游戲教會的并不比書本要少。
王者榮耀對他更像是一個社交工具,而他并不覺得需要靠王者才能獲得社交和認同感,相反他因為不玩王者而獲得了優(yōu)越感(這不是我的本意…)。
首先是這段話,當你見識過越多,就對越低級的刺激不敏感,確實如此。你的教育方法是讓孩子玩其他好玩的游戲,轉(zhuǎn)移了注意力,非常正確。
但是你們游戲從業(yè)者做的游戲,如果你家的孩子深入去玩了,依然可能會沉迷,我相信游戲策劃都明白這一點。中國的氪金游戲的設計是利用人性的弱點,一般成年人都抵抗不了的誘惑,孩子如何抵抗?不讓孩子踏進泥潭才是關鍵,你作為游戲人敏感地察覺到了,但是其他人呢?要是大家都察覺到的話,這垃圾游戲還會有市場么?
如果孩子不玩王者榮耀,身邊的孩子都玩,哪里來的交流和話題?有了優(yōu)越感反而并不是一件好事,可能被同學孤立等等,孩子的性格又會···教育并不是這么簡單的事,玩不玩游戲并不是一個孩子好不好的標準。對待游戲是是通是堵都有道理,但是教育最重要的是愛。
我兒子當然玩游戲,最開始玩植物大戰(zhàn)僵尸和我的世界,去年開始玩王者榮耀,不過給他買了switch后,開始玩塞爾達了。
我給我兒子同樣定了一套上學的新手引導,在三年級剛上英語課的時候,我只需要他及格,便獎勵他一個月的零花錢翻倍。
兌現(xiàn)獎勵后,我要求他拿70分,除了零花錢以外,只要他愿意每天記幾個單詞,我每天都會愿意讓他玩一會游戲。
加粗的地方注意一下,與子女的互動中,我總是命令式的語氣。也許作者生活里與孩子關系挺好,相互尊重,但是整篇文章中基本上對于孩子的教育,都是我給什么刺激,然后孩子做出什么反應。孩子是純屬被動的。
文章舉了一些游戲設計中首沖等例子去舉一反三教育孩子,原理是斯金納箱。很多游戲策劃讀過一些心理學的書籍,知道斯金納箱,也運用到游戲設計中。但是你知道斯金納是心理學家中的哪個流派嗎?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學派只注重外部反應和外部行為結果.而不探討內(nèi)部心理機制,通俗的說就是在乎孩子的表現(xiàn),卻不在乎孩子的想法。著名的行為主義大師還有華生,他有一句非常牛逼的名言:如果給我一打嬰兒,我保證能夠任意把他們培養(yǎng)成任何一類人——或者醫(yī)生、律師,甚至盜賊和乞丐。可能你會覺得有點偏激,但是行為主義的理論有深刻的意義,在心理學學派中,行為主義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教育孩子上,行為主義學派的教育理念是非常不人性化的。你可以用這些非常有效的行為主義學派方法,但是你要記得,你的孩子不是籠子里的老鼠,而是有獨立思想的人類,你更需要的不是各種巧妙套路,而是關心、溝通和愛這些東西。

用行為主義運用到孩子的教育上需要謹慎,這只是教育的一種套路、方式。那篇文章通篇都在提要如何去套路,卻沒有提過一句愛。孩子的表現(xiàn)好不是你炫耀的資本,他是你愛的結晶?。?/p>
如果說這篇文章的最后加上一句:
無論如何巧妙地設計套路,你要明白你愛著你的孩子。
那我就沒話說了。
所以,不要把做套路游戲和教育孩子混為一談啊!孩子是要用愛去教育的!你們做套路游戲的時候難道飽含愛意?
這篇文章我感覺不到作者對孩子的愛意(就文章而言,真的不是針對個人),但是我看到的都是游戲圈的點贊以及好的評論居多,所以我覺得中國游戲真的完了。
如果游戲人覺得現(xiàn)在這些不堪的游戲都是理所當然的可以坑害別人家的孩子,而自己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不受網(wǎng)游毒害的話,
如果游戲人覺得可以像套路游戲一樣不用愛用套路就可以教育好孩子的話,
我敢肯定點贊的那些人做不出好游戲,但是卻有那么多。也許你會說國內(nèi)游戲環(huán)境不好,但是很多人做了幾年游戲行業(yè)就離開轉(zhuǎn)行了,也許圈錢走了也許看不下去現(xiàn)狀,至少人家不禍害了。為了生存不一定要做游戲行業(yè),還是說除了游戲之外你一無是處?當然情緒有點激動,要是懟我噴我我也接受。
對了,游戲圈經(jīng)常說的心流跟心理學一點關系都沒有,之前有位喜歡深究的人寫過,但是我忘了是哪個。另外馬斯洛理論是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學派的,跟行為主義學派是兩個學派兩個理論,你們確定可以混著用?做游戲就不要拿著科學(心理學是一門嚴謹?shù)目茖W)的幌子,國內(nèi)的策劃就是多學學雄辯術,學學算命看相的技巧,多看看人的黑暗面,還有執(zhí)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