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jīng)辨證:少陰病辨證


? ? ? 少陰病辨證
? ? ? 是指以心腎兩臟虛衰為特征的病變。可從三陽病傳變而來,也可以因外邪直中少陰而引起。由于心腎陽虛,陰寒內(nèi)盛,其主要癥狀有脈微細(xì),但欲寐,惡寒蜷臥,下利清谷,四肢逆冷,甚至汗出亡陽等。? ? ??
? ? ? 《傷寒論》說:“少陰之為病,脈微細(xì),但欲寐?!薄吧訇幉?,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p>
少陰病的性質(zhì)是全身性虛寒證。他的主要脈證為“脈微細(xì),但欲寐”。由于陽氣衰微,營(yíng)血不足,所以脈細(xì),出現(xiàn)精神極度衰憊,欲睡不得睡,似睡非睡昏沉迷糊狀態(tài)。
? ? ? 少陰經(jīng)屬心腎,為水火之臟,人身之根本。病至少陰,已屬傷寒病的危重階段。由于人體陰陽有偏盛偏衰的不同,少陰病辨證在臨床上又有寒化證和熱化證兩種類型。

? 少陰寒化證
? ? ? 為心腎陽氣虛衰,病邪入內(nèi)從陰,陰寒獨(dú)盛所表現(xiàn)的全身性虛寒證候。臨床表現(xiàn)無熱惡寒,脈微細(xì),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嘔不能食或食入即吐,脈微欲絕,甚則身熱反不惡寒,面赤。

?證候分析
? ? ? 少陰陽氣衰微,陰寒獨(dú)盛,故無熱惡寒;陽氣虛衰不能鼓動(dòng)血行,是以脈微細(xì),甚則欲絕;陽氣衰微,神失所養(yǎng),故見但欲寐之神情衰憊之態(tài);陽衰失于溫運(yùn),故四肢厥冷;腎陽虛衰,火不暖土,脾胃納運(yùn),升降失調(diào),故下利清谷,嘔不能食或食入即吐。若陰寒盛極,格陽于外,虛陽外浮,則表現(xiàn)出身熱反不惡寒,或面紅如妝的假熱之象。
? ? ? ?治法:回陽救逆
? ? ? ?代表方劑:四逆湯

? ? ? 少陰熱化證
? ? ? 為少陰陰虛陽亢,病邪入里從陽化熱所表現(xiàn)的證候。
? ? ? 臨床表現(xiàn)
? ? ? 心煩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紅、少津,脈象細(xì)數(shù)。

? ? ? 證候分析
? ? ? 邪入少陰從陽化熱,灼耗真陰,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心腎不交,水火失濟(jì),水虧則不能上濟(jì)于心,心火獨(dú)亢,心神不寧,故心煩不得眠;舌尖紅、少津,脈細(xì)數(shù),均為陰虛陽亢之象。? ? ??
? ? ? 治法:育陰清熱。
? ? ? 代表方劑:黃連阿膠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