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都在家國天下,他卻獨辟蹊徑,寫盡大時代里的小歡喜
盛唐詩壇 /?婦女之友崔國輔
月暗送湖風,相尋路不通。
菱歌唱不輟,知在此塘中。
01
盛唐半紀元,可謂詩才濟濟。
且不說李、杜大家如盛唐詩壇的灼灼烈日,王、孟等名家也如明月高懸,而王翰、崔顥、李頎等小名家則如空中閃爍的群星,伴在日月之側熠熠生輝。小名家們雖不如大家、名家們博采眾長,題材廣泛著作豐沛,卻也能自成一格,執(zhí)某一領域之牛耳。
就如王翰、王之渙在邊塞詩領域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成就而彪炳史冊,崔國輔同志則在五絕方面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尤其是他那些專寫江南兒女愛情的精妙小詩,更是為他贏得了“艷手”的雅稱。
02
崔國輔同志的生卒年不詳,據聞一多先生在《唐詩大系》中的考證,他可能生于高宗儀鳳三年(678年),大約卒于天寶十四年(755),如若考證為實,那在諸多詩人當中他算是相當長壽的了。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應該是江南人士,具體地點又不考,一說在蘇州,一說在紹興。這個謎一樣的男人在開元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26年考中進士,與他同年登第的還有儲光羲、綦毋潛。之后的十多年時間,他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地干著地方公務員這份工作。先后做過山陰尉、浚儀尉、許昌令等,簡直就是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般的一塊“革命好磚”。
安分守己十多年,終于在開天之際被調回了中央,擔任左補闕,后遷起居舍人。之后他一路高升,在天寶十年(751年)終于當上了集賢殿直學士,升任從五品禮部員外郎。
當時他的親戚王鉷深受玄宗恩遇,居然可以一人身兼禮部侍郎、御史大夫和京兆尹等二十多職。風光無限也搞得家小猖狂,得罪了權臣李林甫而不自知。天寶十一年(752年),王鉷弟弟有個好友叫邢縡的準備帶著龍武騎起兵作亂,目的是要殺了李林甫、陳烈希、楊國忠,不料泄密被誅。
王鉷深受牽連被賜自殺,崔國輔作為王鉷親屬也遭受池魚之災,被貶為竟陵(今湖北天門)司馬。
天門人茶圣陸羽其時還只是一個弱冠少年,兩人一見如故,竟成忘年之交。他們一同品茶鑒水,談詩論文,悠游三載,直到陸羽外出窮游訪茶。
關于崔國輔的傳聞因陸羽的出走而戛然而止,漫漫歷史長河,像崔國輔這樣的小人物,史家們本就不屑筆墨。幸而他于詩一道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要不然便也同億萬眾生一般,成為渣滓而不具姓名了。
03
崔國輔現留存于世的詩作約45首,其中五絕23首,七絕4首,占總數大半以上。尤其有意思的是,他的五絕大多數都以女性為題材,那些江南水鄉(xiāng)的嬌俏小兒女們,在他的筆下或嬌憨或潑辣或幽怨,無一不楚楚動人,活潑可愛。
男權社會,姑娘們的存在素來尷尬,她們不是金粉艷詞里的玩物,便是深宮欲海里的怨婦。即便是作為江南小調的主角,也從來都是上不得臺面的。崔國輔卻將他的大部分筆墨都給了姑娘們,也正是因為有了他的詩筆,讓千百年后的我們,可以隔著時空去目睹她們的音容笑貌,去感同她們的喜怒哀樂。
《采蓮曲》
玉溆花爭發(fā),金塘水亂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蓮舟。
春光明媚,波光粼粼的水塘邊上百花競相綻放,詩人用了“玉”和“金”字,使這幅春色更加的明麗,讓讀者的心情也無端的會明亮起來。按理說池塘里的水是不會流動的,那么又是什么使池水流動起來呢?哦,原來是那采蓮輕舟此往彼返,才攪得這一次春水來回蕩漾。一個輕巧的“亂”字,寫盡了青年男女們輕舟競采、繁忙不息的勞動情景。
江南水鄉(xiāng)的少男少女們不僅天真活潑,而且對美好的愛情有著大膽熾熱的追求。情侶們相約勞作,又很擔心水波把他們分開,于是兩只船兒緊緊相靠,并駕齊驅。
少年情懷總是詩。
少年人美好的繾綣情思,相比于成年人的坦率和直白,那番隱秘的小歡喜朦朧而又純真。它們大多隱藏在欲說還休的眼神里,或隱藏在遮遮掩掩的心思里,又或隱藏在輾轉反側的月光下,崔國輔卻將他們宣示于艷艷春陽下。并駕齊驅、時分時合的兩艘小舟,載著的是兩個年輕人彼此的愛慕和珍視,載著的是青春的萌動,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原始的情感沖動。
04
崔國輔真的很善于捕捉那些淳樸的詩情畫意。
《小長干曲》
月暗送湖風,相尋路不通。
菱歌唱不輟,知在此塘中。
彎月在云中若隱若現,湖水也在暗月下微漾,并送來陣陣微風。簡簡單單5個字就勾勒出了一幅月色朦朧、湖風輕拂的靜謐畫卷,這樣神秘的月夜亦會勾起人無限的遐想。
沒錯,阡陌交縱的湖田中,一個青年人踏著月色,沐著涼風,急忙忙、興沖沖地趕著夜路。但是夜色暗淡,道路難辨,走著走著就突然迷路了?;蛟S是怕錯過相約的時辰,年輕人有些焦灼,來來回回地在湖岸上尋找著出路。
又一陣夜風吹來,伴隨著湖風而來的,還有一聲聲悠揚的菱歌。他停下腳步側耳諦聽,不一會兒便又綻開了笑顏,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意中人,就在那不遠的荷塘中。
真是一幅含蓄又雋永的小畫啊。
05
中國畫向來喜歡留白,崔國輔的這些“小品”也有留白,與傳統(tǒng)的構畫不同的是,他將這些留白藏在靈動的舟楫里,情郎的踟躕腳步里,還有嬌憨少女的歌聲里。
他在江南水鄉(xiāng)這些細碎的生活日腳里,看到了隱藏其中的細膩情思。經過他的精心描摹,生活的起伏和波瀾便有了詩情畫意。若非巧思妙筆,匠心獨運,恐怕難以達到這樣的藝術境界。
對于情感的解密他似乎總能信手拈來而又獨辟蹊徑。
閨樓的寂寞被詩人們吟唱了一代又一代,到了崔國輔這里,卻是“獨有鏡中人,由來自相許”,日日月月,一直以來忠心相伴的,只有一個鏡中的自己,寂寞如斯凄涼又如斯。遠方的思念也向來只有那月夜下的搗衣聲才能明了,到了崔國輔這里,卻是“夜久頻挑燈,霜寒剪刀冷”,夜燈溫暖不了心中的孤寂,似乎只有霜夜中冰冷的剪刀,方能明白這其中的煎熬和苦痛。
他真的是解構情感的高手。“長信宮中草,年年愁處生”(《長信曲》),深宮中瘋長的青草,是寂寞“囚徒們”肆無忌憚且無法根除的愁苦;“湖里鴛鴦鳥,雙雙他自飛”(《湖南曲》),小情侶們還未分別,相思便已洶涌;“不知嗚咽水,何事向西流”(《渭水西別季侖》),是知心老友面對即將到來的分別,而又無法言說的惆悵。
他總是能用了了數筆,將人類最復雜和幽深的情感從人性的深淵里勾稽而出。這些小美好和小歡喜,想必也是寂寂人生旅途最有生趣的點綴。就像料峭枝頭綻放的小花,漫漫長夜中的溶溶月光,總讓人有長長久久的熨帖和喜悅。
06
當然,也不全然是春花秋月,他也寫過冷冽的邊關和蒼涼的塞北。
《從軍行》
塞北胡霜下,營州索兵救。
夜里偷道行,將軍馬亦瘦。
刀光照塞月,陣色明如晝。
傳聞賊滿山,已共前鋒斗。
他的塞外和我們之前讀的關山明月又是那么的不同。
他說胡霜滿天的塞北,營州將士們遭遇突襲而向他州求援,援兵們夜里急行軍趕去增援。一句“將軍馬亦瘦”,瞬間撕開了真相的殘酷,我們想象中的大唐王朝的兵強馬壯并沒有出現。
當我們還來不及思考“甲因何而舊,馬因何而瘦”之時,他就已經將我們扯到了前線,戰(zhàn)士戈戟上的刀光映照著塞上寒冷的月光,讓軍陣明亮如晝。甚至更來不及欣賞這宏大的陣容,前鋒將士們便已經和這滿山的賊兵交上手了。
戰(zhàn)事的激烈和倉猝讓我們喘不上氣,可這本就是世道的真實面目,哪有什么春花秋月,又哪有什么戰(zhàn)鼓擂擂。我們日日與生活短兵相接,不是勇氣可嘉,更多的是無可奈何。
07
崔國輔生存的時代可以說是290年大唐的黃金時代,那個時期國泰民安、歌舞升平。同時代的詩人們或謳歌盛世,或針砭時弊,脈搏里跳動著的都是家國天下。當了數十年風塵小吏的崔國輔同志卻另辟蹊徑,將目光投向了無足輕重的兒女情懷,為我們展示了大時代里的小歡喜,滋味稍顯寡淡,卻也雋永。
在我看來,詩心本無高下,大義固然讓人澎湃,小情未必不是用心。深深淺淺的辭章,皆是詩人們的深情厚誼。
春光明媚的午后,或者微風疏月的清夜,皆可一讀崔國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