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紙片人“如月千早”能被營銷號傳成成語?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 情報姬
轉載事宜請后臺詢問哦
文丨流年如墨 審核丨春辭
排版丨鹿九

“你說我一個二次元美少女,怎么就變成出身曹操詩作的漢語成語了呢?”

如果將2022年網(wǎng)絡難繃事件列一個前十榜單的話,我相信咱二次元們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如月千早”成了個漢語成語,還給人明明白白列了個出處來這事,絕對能占得一席之地。

這段時間,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諸如“每天學成語”這樣介紹小眾成語的欄目里突然冒出了一個生面孔,叫做“如月千早”。據(jù)這些介紹者稱,該成語釋義為“添上的月亮看起來離自己只有一千早的距離,但是卻無法觸及”,拿來比喻事物看起來很近卻沒法得到。
他們甚至還十分貼心地附上了這句成語的出處——曹操的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只可惜,在下才疏學淺,把這句詩來回嚼了幾遍,實在看不出它哪里像這個成語的出處。反倒是“如月千早”這個名字讓我感到十分熟悉——嘿,這不是《偶像大師》里的角色嘛,幾天不見,怎么就躋身漢語成語了?。?/p>
反應過來后我又一個激靈,誒,你這釋義也有問題啊——“一千早(合今72厘米)”,看上去是對“千早”這一度量衡的解釋,實際上嘛.....對《偶像大師》有點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72厘米指的是如月千早小姐的胸圍。

稍微找了下出處,我發(fā)現(xiàn)“如月千早”最初被人說成成語是在18年時一條“有哪些比較小眾的成語”的知乎問題下面,一位名為“如月千早”的答主給出了和今天營銷號的論調一般無二的說法。

而考慮到這位答主的ID以及他在知乎回答的其他與動漫與如月千早相關的問題,我很快就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完完全全就是角色廚在那整活嘛。

顯然,在四年多后的現(xiàn)在,不知哪位“學成語”先生在搜羅素材時看到了這條回答,并信以為真,給它配上了唯美的圖片,廣為傳播,鬧出了一個大笑話。

而當我在百度中搜索“如月千早+成語”的關鍵詞時,映入我眼簾的前幾列,真煞有其事地重復著上述說辭,似是大批“文學愛好者”、“成語推廣者”真的把它當成了一個正經(jīng)成語,可笑里摻了點可悲。

更要命的是,在我欺騙自己說這只是營銷號的騙局時,我又發(fā)現(xiàn),這幾天已有不少人信以為真現(xiàn)學現(xiàn)用,在不少傷春悲秋,矯揉造作的句子里用上了這個新生的成語......

還好,這條令人無奈的傳播鏈也很容易遭遇制裁——當假文藝碰上真二次元,他們就成了大伙的笑話。
在S1宅社區(qū)等濃度較高的地方,“如月千早”的謊言被人一眼識破,轉身就成了宅友們架設情景劇的新素材。

相關的辟謠微博下面,也盡是網(wǎng)友們替曹操不值、替成語無奈的吐槽。

心思靈活點的立馬學會了舉一反三:大家都是出自《偶像大師》,名字讀起來都有點古色古香,你如月千早能當成語,我天海春香自然也行,甚至連硬扯掰扯過來的出處看上去都自然的多......

確實有點過于好笑了。
平心而論,如月千早這個名字確實帶了點漢語成語那種簡練而不失風雅的韻味,我也能理解普通人們有用這樣的詞語來妝點自己的社交平臺,為自己粉飾上文青元素的需求。但同樣,在使用前稍微查證一下,也是最起碼的素養(yǎng)。
事實上,“如月千早”并不是這類愛好者們上的第一個當,也不是營銷號們推出的第一個生造詞。
在B站UP主荊喵喵喵喵的“鑒定網(wǎng)絡熱門詩詞”系列視頻里,各路營銷號們仗著一般人對古詩詞了解有點,抓個看起來夠文藝夠古風的四字詞語就往詩經(jīng)、楚辭里頭塞——畢竟更加大眾化的唐詩宋詞,對一般人而言詩經(jīng)等作品可能就只留下了些文雅、拗口的粗略印象。

隨便挑了個例子,在營銷號口中,“郡璟如曄,雯華若錦”語出詩經(jīng),是能讓人顯得滿腹經(jīng)綸的依仗。但在UP口中,圖上的這幅說辭大錯特錯,不僅句子的前半部分在詩經(jīng)中查無此人,“出處”里頭對詩經(jīng)的解釋以及將“雯華若錦”認作成語的說辭都是空穴來風。
而在她的其他視頻里,營銷號們甚至有著自己捏造一首“古詩”,安上一個古時大詩人的名號就拿出來“科普”、拿出來“教育”的驚人操作。

但這些在懂行人眼里看來分外可笑的東西,在一般的讀者看來,就沒那么好分辨了——一方面,古詩詞、尤其是涉及到詩經(jīng)這樣較為冷門的內容確實沒那么容易查證,很多內容的真?zhèn)尾⒎悄惆俣纫幌戮湍艽_定。
而另一方面,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信息洪流的沖刷下,越來越多的人似乎被抹殺了質疑、求真的欲望與能力,對所謂的大V所謂的KOL所發(fā)布的消息越來越呈現(xiàn)一股盲從的趨勢。
最大眾的例子,這一年來微博吃瓜,我感覺我見證披著圣母外衣的網(wǎng)絡施暴者們從“哎呀TA這么可憐怎么會是說謊”變臉成“對不起沒想到TA在利用我的同情心”的次數(shù)飛速飆升。
最可笑的例子,之前有位明星的粉絲們在給愛豆慶生時,大概是某位領頭人知識儲備不夠,將“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打成了“指鹿為馬,不負韶華”,結果后面大批粉絲跟著用了同樣的配文。

最可悲的例子,就在前兩天,大量游客盲從小紅書推文的介紹前往景點打卡,無視工作人員的勸阻,最終在山洪中遭遇生命危險......
我完全能理解這部分人的社交需求,虛榮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在不做考證、不做甄別的前提下就將他人的只言片語奉為圭臬,實在太過于不明智。
試想一下,你和朋友望著手辦店里高價手辦,苦于囊中羞澀沒法出手,你來了句“這手辦雖好,可惜如月千早”,碰巧你朋友是個《偶像大師》愛好者......
自己搞出這等詞義誤會,被人當場抓包,害臊不害臊?
害臊。
別人聽了你這般逆天發(fā)言,難繃不難繃?
難繃。


hi,這里是情報姬~?
想更早看到編輯們的文章,可以wx關注下我的公號
這對我來說很重要,筆芯

往期精彩,點擊可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