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安三萬里》看1000年前的中國“頂級天團”


?
當(dāng)聽到影院的觀眾席上此起彼伏的誦讀聲,我就知道追光動畫的這次新嘗試成了。
?
也許對于資深影迷來說,《長安三萬里》的故事過于流水賬。
?
也許對于深諳歷史的觀眾來說,《長安三萬里》有很多史實上的硬傷。
?
但是對更廣泛的觀眾群體來說,這部動畫電影卻能引發(fā)強烈共鳴——這里有盛世長安,這里有家國情懷,這里還有李白。
?
盡管現(xiàn)大家對此片褒貶不一,我依然認(rèn)為,它是一部可圈可點的動畫電影,并且,它的成功也有跡可循。
?

開元盛世,李白無雙
POST WAVE FILM
?
這場觀影最絕妙的核心在于:我們知道將要發(fā)生什么,并期待著那一刻到來。
?
所以在黃鶴樓上,當(dāng)李白酒酣耳熱詩興大發(fā)的時候,我們知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p>
?

?
所以當(dāng)高適初到長安,受岐王邀請為玉真公主舞槍的時候,我們知道這里一定有一個名叫李龜年的樂師,還有一個名叫杜甫的少年。
?

?
所以當(dāng)高適二進長安,與杜甫去曲江酒肆尋李白的時候,我們知道現(xiàn)場嘉賓里一定有張旭、賀知章、李琎、崔宗之……
?

?
所以當(dāng)李白光榮下崗,在黃河邊高唱《將進酒》的時候,我們知道現(xiàn)場一定有一位自稱“相門之子”的岑勛和一位道士元丹丘。
?

?
因為這一切都被記載進那些偉大的詩篇中。
?
在黃鶴樓上敗退的李白,終于在幾年后憋出個大招: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
岐王府里的熱鬧被少年杜甫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
還是杜甫,記下了曲江酒肆的高光一刻:李白斗酒詩百篇,張旭三杯草圣傳,知章騎馬似乘船,宗之瀟灑美少年……
?
岑勛和元丹丘這兩個幸運兒也因為李白而名垂千古: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
而這些我們想象過千萬次的景象,這一次以一種唯美而具體的方式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想這是這部動畫片最大的貢獻,讓那些人、那些詩、那個時代生動起來。
?
觀影的時候,或許很多人會產(chǎn)生這樣一個想法,為什么唐朝能夠誕生如此絢爛的詩歌文化?
?
借用動畫里高適評價李白的那句話:唐朝是中國古代最瀟灑不羈的朝代,也是最天真幼稚的朝代。也只有這樣的朝代,才能生出一個李白。
?

?
作家押沙龍對唐朝有一個評價:“這是一個很膚淺但很絢麗的時代。唐朝上流社會不思考,只審美?!?/strong>
?
在押沙龍看來,隋唐時代延續(xù)了之前的門閥氏族,具有很濃厚的貴族特色。上層社會的人都是一群享樂主義者,沒有什么真正的意識形態(tài)。唐朝的社會氛圍也很開明,儒家、道家、佛教混在一起,誰也沒能統(tǒng)一思想,完全是一鍋大雜燴。
?
正因為那是一個沒有思想鉗制、社會風(fēng)氣開放的年代,給了詩人們極大的創(chuàng)作自由?,F(xiàn)在看來 ,那個年代也許是中國思想史的低谷,但卻絕對是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史的巔峰。
?

?
而開元盛世時的長安,特別像海明威筆下的巴黎:這座城市的魅力就在于此,無論是駐留還是路過,它都必將在你身上留下烙印。
?
所以無論你去到哪里,長安都與你同在。
?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POST WAVE FILM
?
如果說這部動畫片有什么爭議的話,那就是塑造了一個和人們印象中截然不同的李白。
?
某豆瓣網(wǎng)友說:“想拍愛國詩人高適就拍你的愛國詩人去唄,需要把李白塑造成這可悲樣來給你高適墊腳嗎?我能理解表現(xiàn)傳奇人物‘凡人化’的一面,但中國人攏共就這么一個象征自由與浪漫的偶像,就這都要推倒啊?”
?
但說實話,現(xiàn)實歷史中的李白,還真就是這個樣子。
?
學(xué)者熊逸就評價說:“詩中的李白和現(xiàn)實中的李白,要多矛盾就有多矛盾。終其一生,李白都在現(xiàn)實中苦苦追尋名利,又在詩中吶喊‘我不在乎’,假惺惺。然而誰又不是這樣呢?”
?
李白最大的問題,是自己的認(rèn)知與能力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
?

?
李白當(dāng)然才華橫溢,但他全部的技能點都點在了詩詞歌賦上。而在為人處世、審時度勢上,尤其是在他心心念念的政治軍事才華上,他幾乎就是一個白癡。
?
在李白的自我定位中,寫詩并不是頭等大事,做俠客和縱橫家才是。他的偶像是姜太公、管仲、魯仲連。
?
他想要的是像魯仲連那樣,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周旋于列國之間,解國家于倒懸。然后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
李白總覺得,他滿腹的才華就差一個賞識他的明主。而為了達到目的,他便寫一些詩歌文章歌頌各種達官顯貴,希望得到引薦。
?
說實話,這種自我推銷在當(dāng)年不算丟人,高適和杜甫也沒少干。這在當(dāng)時叫做“干謁”。
?
因為唐代的科舉還沒有形成標(biāo)準(zhǔn)化考試,達官顯貴的推薦占了很重的分量。更別說像李白這種商人出身無法參加科舉,只能走“保送”路線的人。
?
可問題在于,盡管有求于人,李白卻又低不下他高貴的頭顱。那些歌功頌德的詩歌,寫得都非常不走心,以至于被他歌頌的人時常都感到尷尬。
?
就像動畫片里李白自己說的,他竭盡所能寫詩歌頌楊貴妃,可楊貴妃卻覺得李白是在諷刺她。
?
而唐明皇給他招進翰林院,恐怕也不是看中了他的政治才華。最后的結(jié)果就只能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除了拍馬屁拍得極其別扭之外,李白在選邊站隊的時候更是把自己的政治白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
那邊安祿山打著清君側(cè)、誅殺楊國忠的旗號都要殺進長安了。這邊李白竟然還在給楊國忠唱贊歌。
?

?
而他人生中最大的敗筆,就是卷入了永王叛亂。在動畫片里,高適僅憑著永王的進軍路線就判斷這人難成大事。
?
可李白完全看不出來,永王三顧茅廬讓他以為終于得遇明主,結(jié)果連寫十一篇《永王東巡歌》來給永王叛亂背書,簡直是生怕自己“附逆”的身份坐不實。
?
要知道,就連投降了安祿山的王維都知道偷偷寫幾首詩表達自己“身在曹營心在漢”。而李白選擇跟著永王一條道走到黑。
?
所以,動畫片并沒有丑化李白。李白的心智不是一般的幼稚,政治覺悟不是一般的差。然而正因為這至死都是少年的中二病,才兌現(xiàn)了他偉大的詩歌才華。
?
要知道,李白最好的詩,都不是他冷靜理智的時候創(chuàng)作的。就像那首“喝完一杯還有三杯”的《將進酒》,不就是被開除之后發(fā)牢騷嗎?只因為他太有才,結(jié)果“把滿腹牢騷傾訴成了巔峰級的語言藝術(shù)”。
?

?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strong>杜甫的這句詩,寫出了李白性格與才華之間的巨大反差。但正像熊逸所言:“重大的人格缺陷造就極致的詩人。”不光李白如此,杜甫亦如此,拜倫和雪萊同樣如此。
?
而隨著時間推移,詩人們的個性和選擇都湮沒在歷史中,唯有他們的詩歌,穿越時間長河,抵達我們面前,“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
其實相比之下,動畫片中的高適卻被大大地美化了。歷史上高適并沒有救過郭子儀,那是李白獨自救的。高適也沒有為李白求過情,那是郭子儀求的。
?

?
而最終擊敗吐蕃,解長安之圍的也不是高適?!缎绿茣酚涊d:廣德元年,吐蕃取隴右,適率兵出南鄙,欲牽制其力,既無功,遂亡松、維二州及云山城。
?
夢歸長安三萬里
POST WAVE FILM
?
《長安三萬里》的靈感,源自導(dǎo)演謝君偉帶著二年級的兒子背誦《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文129首》的真實生活經(jīng)歷。
?

?
一次在兒子背出“春眠不覺曉”后,謝君偉很自然地接上“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strong>一瞬間,父子兩代人被詩詞文化串聯(lián)在一起。
?
謝君維說:“兩代人,通過文化達成了連接,這就是文化的傳遞?!?/strong>
?
如同我在影院所觀察到的,當(dāng)觀眾席上響起此起彼伏的誦讀聲,我就知道導(dǎo)演的目的達到了。借助一部動畫片,詩歌與情懷在不同年齡的觀眾心中流淌、凝固、傳承。就像這部電影里高適所言:詩在,長安就在。
?

?
追光動畫的“新文化”系列有點像中國版的“午夜巴黎”,帶著國人去往心之所向的地方。
?
這就讓人非常期待這個系列的后續(xù)作品,這一次,影片帶著觀眾“夢到長安三萬里”,那么下一次呢?也許去北宋,看一場“東京夢華錄”。
?
在現(xiàn)世我們依然需要詩歌,正如我們需要李白,需要一個以肆意的情懷對抗現(xiàn)實的寄托。

作者丨牛角
永遠的新文化報評論員
編輯丨 三水? ? 排版丨石頁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主動聯(lián)系我們?!?/span>
好?課 & 好?物


“長安三萬里”系列圖書重磅上市,把“大唐”帶回家!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