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古文字讀本-22-殷墟甲骨刻辭-識讀

比有親近,聯(lián)合意,課本引《周禮》之說:
形方氏掌制邦國之地域,而正其封疆,無有華離之地,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
比猶親也。《易·比·象》曰:“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盵疏]釋曰:此亦如上《職方氏》云“大小相維”,義同。注言“親諸侯”,使諸使相親,遞相朝聘是也。
這個用例和甲骨文很符合,甲骨文也是大國(大邑商)比小國(望乘)。
甲骨文學字,被認為是經(jīng)籍的“敩”字,《尚書》用例:
盤庚斅于民,由乃在位以常舊服,正法度。曰:“無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眾,悉至于庭。
孫星衍疏:斅,說文云:“覺悟也。”劉起釪解釋:覺察、悟到
《史記·殷本紀》約為“盤庚乃告諭諸侯大臣”
劉起釪譯文:盤庚覺察到了人民鬧著住不慣,都是由于官員們的煽動,決定用舊有的典制去飭正法紀,就對他們說:誰也不得隱匿我對小民說的話。于是王命令許多官員都到朝廷上來。
和傳統(tǒng)解釋不同,很有意思。甲骨文的學解釋為告諭,似可商榷?
《尚書牧誓》: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p>
孫疏:髳者,后漢書西羌傳:武王克商,羌髳率師會牧野。字亦與髦通?!对娊枪罚骸叭缧U如髦”傳云:髦,夷髦也。箋云:髦,西夷別名。武王伐紂,其等有八國從焉。
《詩經(jīng)》:雨雪浮浮,見晛曰流。如蠻如髦,我是用憂。
朱熹注:言其無禮義而相殘賊也。
如果朱注正確的話,即使是周人的同盟,周人也看不起髦人。
于省吾認為:甲骨文髦字“像人戴羊角形之帽,以接近野獸而射擊之。按髳乃后起之變體繁文,髦又謂髳之借字?!?/p>
《禮記月令》:是月也,命司空曰:“時雨將降,下水上騰,循行國邑,周視原野,修利堤防,道達溝瀆,開通道路,毋有障塞。田獵置罘羅網(wǎng)畢翳餧獸之藥,毋出九門?!?/p>
這個用詞證明了循和巡的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