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影評
周末看了《長安三萬里》點映,先回答昨天評論里兩個大家關(guān)心的話題,第一,值得不值得看,答:值得,國產(chǎn)動畫又一部用心、經(jīng)典之作。第二,適合不適合孩子看,答:沒有任何的兒童不宜,而且把李白的一生和他的作品進行了串講,能讓小孩們更加理解自己所背的唐詩的產(chǎn)生背景。當然,小學二年級以下有看不懂的可能,時長比較長,怕孩子坐不住。
片子全長兩個半小時。視角很獨特,從一場戰(zhàn)爭一個將領(lǐng)入手,主角竟然是高適,一個當年參與過李白與杜甫的雙子星會晤卻經(jīng)常被人們遺忘的人,這回算是揚眉吐氣了。高適是唐朝文人里官當?shù)么?、?zhàn)功赫赫的一位。影片就用他的視角來講述李白的一生。
我本來心理預(yù)期值挺低的,我以為講李白的影片無非就是講李白如何少年用功,如何進入了長安,受到了皇帝和貴妃的賞識,又如何失意離開長安,然后參加永王叛亂等等等等。但是這個片子就劍走偏鋒,唐玄宗和楊貴妃根本就沒有露面,高力士也只是在別人的嘴里出現(xiàn)過。他們只是背景,李白的胸懷萬丈與落魄失意對詩意的影響才是主線。
影片實際上是在講兩條職場成功之路,一個是高適模式的,用功苦干低調(diào)加抓住機會,一個是李白模式的,天賦異稟,雄心萬丈,行為狷狂,他人無法模仿。
但是不論是李白還是高適,他們都曾經(jīng)只把詩歌看作是自己晉身的敲門磚,行卷的目的是讓別人認可自己的才華,好登天子堂。遇到挫折與磨難,李白比咱們一般人人更惱火,雖然他三杯下肚就可以轉(zhuǎn)戰(zhàn)其它領(lǐng)域。文人的失意其實往往成就文人,自古文章憎命達,村上春樹為什么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千年老二?因為他太順了。李白和杜甫、高適等都把仕途視為主業(yè),把詩歌看作是手段,但是沒想到,讓他們青史留名的,正是詩歌,而不是他們的仕途。影片里長安城是一個成功的代名詞,是詩人們的精神高地,也是大多數(shù)詩人們失意的地方。但是李白他們不知道,正是他們的失意成就了他們的文學,而他們的文學成就了長安。
影片以戰(zhàn)爭開頭,以戰(zhàn)爭結(jié)尾,有懸念,有肅殺,有放浪不羈,畫面是那種唐朝風格的艷而不俗。
至于服裝道具的細節(jié),能看得出制片方真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可以視為動畫界的《長安十二時辰》,雖然有瑕疵,但已經(jīng)達到了國產(chǎn)動畫片的新高度。比方說進入長安城之前,那個地上的車轍印記看起來就來自于大唐西市博物館的唐代車轍印,明德門的形象參考了傅熹年復原圖(也有改動),放棄了相對比較保守的楊鴻勛復原圖,所有人的服飾、發(fā)髻都是盛唐的風格,所用的酒具,金銀器原型也幾乎都來自于各大博物館。對每首詩的產(chǎn)生背景,也參考了很多學界的意見。當然為了藝術(shù)追求,也有一些改動,例如長安城沒有描繪其坊市制,而是直接畫成了清明上河圖一般的熱鬧景象。有的詩歌的創(chuàng)作年代也進行了改動。
Bug肯定有,我先說我看到的,回頭你們到電影院看能不能再發(fā)現(xiàn)——高適和李白吃飯出現(xiàn)了紅薯、花生米,邊令誠被稱為“太監(jiān)”,唐代只能叫宦官或者內(nèi)侍,沒太監(jiān)一詞。
建議大家看之前可以簡單提前了解一下李白高適的生平,這樣看得時候會更有代入感。
既然是影評,就不能過多的劇透,等大家看過之后再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