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天!MacBook Pro M2深度體驗

在2022年6月7日的WWDC 2022上,蘋果發(fā)布了M2芯片和搭載M2的MacBook Pro,我的這臺是2022年7月16日到的,下面直接開始吐槽式體驗報告。


外觀
這臺電腦是我第一臺Mac,也是我第一臺筆記本電腦,因此,外觀上我就沒有別的電腦作為參照了。整體上,MacBook Pro?M2仍然采用2016年的模具,說得好聽些是「16年的設計仍然不過時」,說難聽些就是「沒有創(chuàng)新」。對于我來說,這樣的設計確實輕薄,但對比舊機型,除了Intel的CPU換成了蘋果的soc,基本上沒有升級的地方了,甚至連攝像頭分辨率都沒升級,而很多那些看似是亮點的東西,實際上都是換了M2之后送的,具體內(nèi)容后文解釋。
外設接口
這次13寸的Pro仍然搭載了兩個「雷電3+USB4」接口,現(xiàn)在就要說到第一個問題:兩個接口中只有一個支持視頻輸出。要知道,2020年Intel款的MacBook?Air,也是兩個接口都支持視頻輸出的,現(xiàn)在這算怎么回事?。课疫€記得,WWDC過后,我去查新款Pro的技術規(guī)格,看到這個:

我就知道M2一定會下放到iPad,因為iPad用戶基本上只外接一臺顯示器。果不其然,在10月的秋季發(fā)布會上,搭載M2的換芯版iPad Pro如約而至。話說回來,外接顯示器的問題,并不能通過軟件更新解決,因為M2的視頻輸出線路只有兩條,除非用DisplayLink擴展,但DisplayLink也存在諸多限制。看來,蘋果用上自研芯片之后,真是把用戶狠狠地拿捏了。如果你想做「在外用電腦內(nèi)置顯示屏工作,回家把電腦一放,插上擴展塢繼續(xù)使用」的雙屏黨,那么蘋果告訴你:當然可以,加錢上M1 Pro或者M1 Max。只能說,擴展性不足的Pro,真的不夠Pro??!
再提一下很多人忽略的「極為先進」的3.5mm耳機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蘋果官網(wǎng)的這篇文章:

概括一下就是,使用電腦內(nèi)置麥克風與揚聲器,或機身3.5mm耳機孔連接的麥克風與耳機時,能以最高96kHz的采樣率錄制與播放音頻。這樣的好處是,對于制作音樂的個人用戶來說,外置聲卡不再是剛需。但是說實話啊,買臺便宜的Windows輕薄本和一塊外置聲卡,加起來的價格也比一臺Mac低得多吧……
編輯補充:擴展塢一定要按需購買,切勿創(chuàng)造需求,并且不要輕易買官方的。同為Mac用戶,我不知道為什么何同學說USB-C to USB-A OTG線一定要買官方那145的,我買知名第三方品牌的同樣的線,同樣是USB3.2 Gen2?10Gbps的速度(Mac不支持USB3.2 Gen2x2 20Gbps),也就幾十塊錢,而且我的還是編織線,有人會說蘋果的線USB-A那一頭是用鐵皮包著的,我當然知道,因為我的也是。
游戲
電腦送到之后,我開機激活,第一件事下載QQ(炫耀一下),第二件事就是搜索「PlayCover」,然后發(fā)現(xiàn)作者已經(jīng)刪庫跑路了……
解釋一下,原本在搭載Apple Silicon芯片的Mac上可以直接雙擊.ipa文件安裝iOS App,但是()的蘋果在Big Sur的一個版本中增加了限制,使Mac App Store里沒有的iOS App不能通過.ipa文件安裝,而PlayCover就是用于在這些Mac上運行任意iOS App的。(話說沒人試過用舊系統(tǒng)的?/System/Library/CoreServices/Applications/iOS App Installer.app 替換新系統(tǒng)的嗎)
之后不久我得知開源社區(qū)有人fork了該項目并制作了社區(qū)版,目前使用起來不錯,原神iPad版可以全高60幀,b站太多視頻了,我就不細說了。(PlayCover的原作者本來就是為了玩原神開發(fā)的這個軟件,所以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Apple Silicon護航大作)
其他游戲簡單說說好了。
CSGO:有Intel架構的Mac版,可以全高滿幀
某游戲5:只有PC版,如果用Parallels Desktop 18在Windows?11 ARM版下運行,畫質(zhì)分辨率必須低才能有比較流暢的幀率,如果你是在Steam買的可以選擇用Crossover(基于Wine)運行,效果會好很多(我是在Epic白嫖的,Crossover不支持Epic,所以我也沒試過)
Minecraft:Java版原版無光影全高,BE版虛擬機運行全高
明日方舟:國服和美服都打不開,啟動就閃退,不知道為什么打不開的游戲會在PlayCover的源里

編程
這部分其實沒什么好說的,畢竟我只是個蒟蒻OIer,上張VSCode的截圖好了。

拿到電腦不久我就裝了Homebrew,在用了兩年的樹莓派4 2GB作為主力電腦之后轉(zhuǎn)到Mac,明顯地可以感覺到需要用終端做的事少了很多。
Logic Pro和Final Cut Pro
終于到了蘋果官方指定的「生產(chǎn)力」環(huán)節(jié),我對Logic Pro和Final Cut Pro的感覺就是:這真的是一兩千的軟件?這界面也太簡潔了吧?

準備開學之后的藝術節(jié)用Logic Pro掛實時AutoTune,采樣率調(diào)到96KHz,緩沖區(qū)大小調(diào)到最小,效果一開起來電量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往下掉,真就是插電了。

確實比Pr簡潔,但是也不是沒有問題,9月3日剪輯時,“拖個素材老是轉(zhuǎn)圈圈”,還閃退了一兩次,這可是讓蘋果引以為豪的「生產(chǎn)力」啊,為什么這樣子?。?/p>
有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蘋果官方Pro Apps套裝里的五個軟件的正式版的本體都是沒有防盜版機制的,因此不存在破解版一說,從別的電腦復制一份過來就能直接用,在Mac App Store,或買電腦時一同購買的,只是從官方渠道獲取軟件和后續(xù)更新的權限,屬于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設計。網(wǎng)購平臺上非常便宜的正版請謹慎購買,謹防受騙。
macOS
非線性動畫業(yè)界第一。但是,蘋果為什么老是砍功能?遠程光盤,Catalina砍了;藍牙PAN網(wǎng)絡,Monterey砍了;系統(tǒng)偏好設置的面板布局,Ventura砍了,取而代之的是iOS的布局……蘋果的這種作風,有時確實能很大程度推動科技進步,卻也十分激進。
觸摸板
蘋果的觸摸板有多好用,就不必多說了。很多人說華為也上了力度觸控板,我在線下也體驗過,硬件手感確實有些樣子,但是win11沒有對此做任何優(yōu)化,軟件優(yōu)化跟不上真的是硬傷啊,短時間內(nèi)蘋果的觸摸板體驗一定會保持領先。
觸控欄?Touch Bar
無感,有沒有都差不多。

總結
由于我沒有別的蘋果設備了,所以我對Mac的體驗必定會少一環(huán),公正地說,少了iCloud,Mac和常見的Windows輕薄本真的沒有很大的區(qū)別,特別是13代酷睿推出后,Apple Silicon的低功耗優(yōu)勢變得不那么明顯。不可否認,兩邊陣營都很優(yōu)秀,我也真心希望蘋果別搞那么貴,別擠牙膏。
本文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好困。就這樣吧,終于把一直想寫的東西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