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馬騰:接受董卓招安,還幫助曹操,被兒子馬超坑死
在《三國演義》中,馬騰的形象比較正面,他是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之一,還率軍攻打過操縱漢獻帝的李傕、郭汜,之后又參加“衣帶詔”的行動,后來又密謀殺死曹操,結果因事情敗露,被曹操殺害。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歷史上的馬騰和小說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別,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馬騰起兵
馬騰是名將馬援的后裔,他的父親名叫馬壽,曾經(jīng)擔任過天水郡蘭干縣的縣尉,后來丟掉官職,流落在隴西一帶。馬壽因“家貧無妻”,于是娶羌族女子為妻,之后生下馬騰。根據(jù)史書的記載,馬騰長得很高,相貌堂堂,早年間以伐木為生。東漢末年,邊章、韓遂在涼州發(fā)動叛亂,地方上征募軍人,馬騰應募并且很快升任偏將軍。
187年,東漢的軍隊發(fā)生變故,馬騰也趁機舉兵,并且與韓遂聯(lián)合,兩人還結為兄弟,一度率領大軍圍攻陳倉,后被皇甫嵩擊敗。此后,馬騰、韓遂等人爭權奪利,他們的氣焰才有所衰弱。董卓遷都長安后,為了加強自身實力,來對付關東聯(lián)軍,“要韓遂、馬騰共謀山東”。馬騰、韓遂發(fā)現(xiàn)天下大亂,也想依靠董卓的勢力謀求一席之地,于是接受了“招安”。

二、曹操拉攏
192年,馬騰、韓遂抵達長安,但此時董卓已死,李傕以漢獻帝的名義,加封韓遂為鎮(zhèn)西將軍,遣還金城,加封馬騰為征西將軍,駐軍于郿縣。194年,馬騰因一件私事沒有得到李傕的同意,于是舉兵來攻。韓遂聞訊后,“乃率眾來欲和騰”。結果雙方在長平觀展開了一場大戰(zhàn),馬騰戰(zhàn)敗,所部被“斬首萬余級”。幸虧韓遂與樊稠關系不錯,馬騰才逃過一劫。
196年,漢獻帝被曹操遷居于許縣,此時曹操、袁紹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荀彧向曹操獻策,任命鐘繇為司隸校尉,讓他坐鎮(zhèn)長安,拉攏馬騰、韓遂,保證西部的安定。鐘繇到任后,給馬騰、韓遂寫信,“為陳禍?!保谑邱R騰、韓遂“各遣子入侍”。202年,曹操與河北袁氏集團之間的戰(zhàn)爭十分激烈,馬騰派長子馬超率兵支援,斬殺了河東太守郭援。

三、全家被殺
雖然馬騰、韓遂支持曹操,但他們依然保持著獨立的狀態(tài),占據(jù)著涼州地區(qū)。另外,韓歲、馬騰所部都是精銳部隊,戰(zhàn)斗力很強。因此曹操對馬騰、韓遂并不放心。與此同時,韓遂、馬騰之間的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以部曲相侵入,更為仇敵”,韓遂甚至“殺騰妻子,連兵不解”。后來在鐘繇、韋端的調解下,馬騰入朝為官,只有馬超留下涼州。
211年,曹操派鐘繇討伐張魯,引起了涼州諸將的猜忌,他們認為曹操是要對付他們。馬超不顧父親在鄴城,還是決定起兵,他對韓遂說:“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雖然馬超、韓遂擁兵十幾萬,但依然被曹操擊敗。212年,馬超再次起兵,攻殺了涼州刺史韋端。這年五月,曹操下令“誅衛(wèi)尉馬騰,夷三族”。馬騰并沒有參加反對曹操的活動,但因馬超的緣故,所以才被處死。
參考資料:1.《三國志》;2.《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