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載具頻道】OF-92助推器框架 —— 單兵外科手術式打擊

Open Frame 92/Extra-Vehicular Activity?/?92型開放式艙外活動框架,簡稱booster frame?/?助推器框架。是UNSC海軍的實驗性太空飛行器,是ONI開發(fā)的原型設備。


設計細節(jié)
它專為斯巴達II單位的使用而設計,且僅適用于零/低重力和零/低大氣環(huán)境。它尤其強調快速的大氣層外機動性,利用自身高速、機動性和火力來破壞或摧毀敵方飛行器,自身沒有除基本質量和推力以外的空氣動力學特性。它需要通過專門的液壓絞盤設備部署到太空中,這種絞盤系統(tǒng)只有特定的UNSC船艦和機密的ONI巡游艇裝備,搭載在腹部位置的部署灣。

它擁有許多防御系統(tǒng),例如機載能量護盾,能夠將自身和飛行員都保護起來。還配備有箔條發(fā)射器,以誘導來襲的等離子魚雷。若必要的話,還可以搭載特定任務的設備,例如掃描設備。


武器
它是一種全副武裝的開放式進攻飛行器,專注于深空環(huán)境和近距離作戰(zhàn)。它的武器配置主要是為“干擾/壓制/適應”目的而設計的,當EMP、爆炸物和槍彈一起使用時,可以造成可觀的外科手術式打擊。
1門M92原理高斯炮 ——?一種強大的磁力加速炮,其長度幾乎相當于飛行器的總長。缺點就是,需要很長的充能時間。

12個MITV飛彈艙 ——?集成在載具的“機翼”中。裝載著許多小型飛彈,能夠對星盟星艦的護盾和船體造成嚴重傷害。

2部80㎜球狀旋轉機炮——?安裝在“機翼”的下側,是戰(zhàn)斗中最常使用的武器

1部M41 ELAAGat ——?加長型輕型高射機槍,發(fā)射加壓穿甲貧鈾彈。搭載在飛行器的后部,能夠單獨由一名射手操作,以為飛行器提供掩護。它是M41火神輕型高射機槍的變體,設計為可在真空中運作。它發(fā)射帶有加壓氣體的槍彈,以在真空或其他不理想的環(huán)境中保持其強大的威力。

服役歷史
它由ONI與海軍特種作戰(zhàn)部和城南市大學聯(lián)合研發(fā)。正如其開放式駕駛艙設計所表明的那樣,該項目旨在和雷神之錘護甲系統(tǒng)配套使用,并在Summa深空事件后與EVA的研究同步進行。與許多ONI項目一樣,它的開發(fā)過程和使用情況都屬于高度機密。最終由于它們的開發(fā)成本與設計理念相沖突,ONI和UNSC都沒有廣泛采用或生產它的計劃。此外,實際上它在技術層面上被UNSC海軍歸類為航天武器而不是航天器。
因為它只能由全副武裝的斯巴達超級戰(zhàn)士使用,所以它們的部署情況通常是高度機密,且目前為止,它們的使用情況僅有兩次官方記錄。第一次是2544年,斯巴達II在溫暖毛毯行動中使用了五臺,用于對星盟艦隊發(fā)起突襲,并試圖登上其中一艘船救回哈爾西博士。在該任務中,它在對抗星盟天使號戰(zhàn)斗機時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雖然最終五臺飛行器都被摧毀了。第二次是2558年,它在奧瑟-洛登的戰(zhàn)斗中被威嚴火力組和薩拉·帕爾默使用。


載具信息
制造商:分水嶺設計局
類別:太空戰(zhàn)斗機
長度:8.1 米(26.7 英尺)
寬度:7.6 米(25 英尺)
高度:3.3 米(10.9 英尺)
質量:4.1 公噸(4.5 噸)
角色:
大氣層外戰(zhàn)斗
干擾并壓制主力艦
引擎:
2部主級核聚變引擎
2部次級核聚變引擎
6部輔助推進器
其他系統(tǒng):箔條/等離子對抗裝置
能量護盾:有
武器:
1門M92原理高斯炮
2部80㎜球狀旋轉機炮
12部MITV飛彈艙
1挺M41 ELAAGat機關槍
機組人員:1名飛行員 / 1名炮手
參與:
人類星盟戰(zhàn)爭
戰(zhàn)后沖突
隸屬:UNSC
畫廊


















出場名單
光環(huán)傳奇
包裹(首次出場)
光環(huán):惡化
相關內容
(截止至2023.6.28 / 修訂號M2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