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破萬卷書,要么行萬里路,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就是別人說蝴蝶翅膀的震動會改變整個亞馬遜的氣候,甚至?xí)淖冋麄€世界的氣候。很多人總是懷揣著改變世界的這樣的一個夢想,但其實人最需要的是改變自己,影響你自己,才能夠影響你周邊的人。如果無法改變你自己,憑什么去改變別人?


人這一生說白了,用柏拉圖的比喻來說,不就是在走出洞穴,我們所看待的一切,一切的狂熱,一切的潮流,也許都不過是洞壁的那些倒影,它并不是事物的本性,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有一種力量,能夠讓我們有一個調(diào)轉(zhuǎn)看到火光,進(jìn)而有一種力量能夠帶著我們走出洞穴。所以在這個意義上,為什么我在很多地方說人要讀萬卷書,人要行千里路,因為讀書不就是讓我們走出這種時代性的偏見,行路不就是讓我們能夠走出這種地域性的偏見,讓你能夠更多的以一種包容的心來看待世界,也能夠接受自己的有限性,不要讓自己活在渾渾噩噩之中,也不要讓自己活在那種貶義詞意義上的隨波逐流中,因為死去的東西才是真正的隨波逐流。


我覺得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無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那個鴻溝。就是笛卡爾所說的我思故我在,這個很對,但是我思故我在會經(jīng)常讓我們沉浸于一種幻想之中,就是我只要思考到了我就能做到,但其實不是這樣。你試想過深刻的東西,你說過深刻的東西,你感動過深刻的東西,你為你自己所說的感動,心里就真的覺得自己做到了,很大的時候,這是一種自欺,尤其對我這種做老師的人,因為我們好為人師,嘛但是你內(nèi)心深處會有一種沖突,就是很多時候你自己所教的你做不到,所以有一段時間就覺得很虛無,就覺得唉呀挺沒勁的。你為什么要騙別人?你為什么要騙自己?所以從那個時候我就希望能夠過一種生活,當(dāng)然虛偽是肯定的,每天都活不到那么清澈,只能是你的行動在你的言語之前能夠多那么一步,我覺得就可以擺脫這種虛偽的自我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