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有度》 第十七章 司南

紅林悟道《韓非子-有度》?第十七章??司南
在上一章中韓非子主要講了君主依法可統(tǒng)治四海,依法可遏制用聰智來欺詐,用險躁來欺騙,使奸邪不發(fā)生。在國家治理中依靠法律可以做到:遠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辭;勢在郎中,不敢蔽善飾非;朝廷群下,直湊單微,不敢相逾越。可以達到政令全國統(tǒng)一,官場風(fēng)清氣正,官員守職盡責(zé)。這樣一來,君主要處理的政事就少了,閑余的時間就多了,這主要是君主使用權(quán)勢的作用。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日月輪替,生老病死,大自然總是這樣有條不紊地運行著,從來沒有混亂過,這都是自然法則在起作用。而這樣的“有條不紊”正是君主所要達到的治國目的,但是人心難測,在律法還不健全,執(zhí)行還不到位、不徹底的情況下,不法臣子就會侵害君主。對于不法臣子侵君之事韓非子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漸以往,使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币馑季褪浅甲忧趾?,就像行路時的地形一樣,由近及遠,地形漸變,使君主失去方向,東西方向改變了,自己卻不知道。
這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君主看來感覺很好,沒有什么不對的地方,臣子的言行都是為了自己好,但卻不知在臣子的影響與侵害下君主已經(jīng)失去了正確的方向。其實,君主的這種感覺是個人感覺,而不是國家與百姓的感覺,君主之所以感覺好,一是格局小,二是責(zé)任感不強,三是不懂為君之道。
格局小,是只想著個人的感受,沒有全局觀,沒有站在國家與百姓的高度與角度來看待問題,體會感受;責(zé)任感不強,沒有履行君主的職責(zé)與責(zé)任,無視天下安危與百姓安康;不懂為君之道,只聽一人之言,偏聽偏信,身陷事務(wù),不明全局。以上三點給了不法臣子侵君之機。對于“方向”問題,韓非子講了先王立司南的事“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韓非子舉司南之例,只是想借“司南”喻法,只要法立,君臣皆有方向,君主不會受臣子的誘惑而改變方向,臣子也不會去誘惑君主,因為有法約束。
天下之事,根本在于方向,方位是第二位的,方法是第三位的。方向就是戰(zhàn)略,是做正確的事,方向錯了再努力結(jié)果也是錯的。方向?qū)α?,就要用正確的身份去做事,名正言順,言順事成,這叫會做人。方位對了,接下來就是怎么做事,也就是方法,這是戰(zhàn)術(shù)層面的事。方向是總綱,方位是人事,方法是戰(zhàn)術(shù),三者“和”則事成。
什么是明君,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釋與看法。站在“法”的角度看,在韓非子看來明君就是“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為惠于法之內(nèi),動無非法?!币馑季褪敲骶蛔屗娜撼荚诜芍鈦y打主意,在法令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謀求利益,舉動沒有不合法的。這是“格物”思想的社會化演繹,將臣子的言行與利益放在一定的框格內(nèi)加以規(guī)范和限制,甚至,將君主的言行也放在一定的框格內(nèi)加以規(guī)范與限制。
【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漸以往,使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為惠于法之內(nèi),動無非法。】
在公司管理中,老板如何保持獨立的思考與人格是關(guān)鍵。我想還是要依靠公司制度與發(fā)展戰(zhàn)略,發(fā)展戰(zhàn)略決定了思考的方向,制度決定了思考的方法和方位。制度首先確定的是公司領(lǐng)導(dǎo)核心的問題,也就是方位的問題,其次解決言行規(guī)則的問題,言行正確了思維也就順了。公司管理中,員工的言行與利益都要在制度的框架中進行,不出格方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