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養(yǎng)天年之壽終正寢
我們的人生中總是避免不了思考一個問題,以及對未來懷有些許不安,那就是:“我老后該怎么辦?”。
對于一些沒有安全感的人來說,這個問題已經(jīng)大到了相當(dāng)嚴重的地步。以他們的悲觀情緒看來,從年老到入土之間,一定存在著一段生活不能自理的時間,這個時間相當(dāng)漫長且痛苦,如果沒人照料,將是一場生不如死的體驗。
難道人在死之前的一段時間內(nèi),就一定要躺在病床上依靠他人才能茍延殘喘嗎?我可以非常負責(zé)的告訴你,這是一個錯誤到離譜的認知。今天我就科普一下什么叫做壽終正寢,以及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孤身一人就可以輕松的頤養(yǎng)天年。
人到老年以后,身體素質(zhì)的各項指標(biāo)會衰減,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種衰減是有限度的,最多只會衰減到相當(dāng)于12歲左右的少年的程度。一個12歲少年的體力雖然干不了什么重活,但是用作自力更生卻綽綽有余。
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否遇到過以下情景:
一個90歲的老奶奶,雖然稱不上滿面紅光,但也頗有神采。這個老奶奶剛吃完午飯,正樂呵呵的給曾孫縫衣物,縫著縫著就安詳?shù)淖吡?,整個過程悄無聲息。
一個80歲的老大爺,在家門口遛彎,走著走著感覺有點累,就在路邊找了個能坐的地方歇息一下。這一坐下,就安心下來了,呼出了最后一口氣,安詳?shù)淖吡恕?br>?.....
總之,正常人直到臨死的前一刻,各項生理功能依然是健全的,幾乎看不到要死的征象。就算沒見過,應(yīng)該也聽說過很多類似的案例。比如,有的老人正在吃著飯呢突然就走了,有的在勞作中走的,有的在聊天中走的,有的了結(jié)完心愿后走的,有的見兒女最后一面后就走了...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出其不意,連他們自身都不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只是迷糊了一下,就撒手人寰了。但是從他們臨終前形態(tài)各異的神色來看,不單看不出任何痛苦,甚至大多都呈現(xiàn)一種或是滿足或是安心的神態(tài)。從中醫(yī)的角度看這也是非常合理的,因為只要是正常的死亡,在喘出最后一口氣后,人生就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天有五運,地有六氣,天地合氣,即為運氣。
人的壽命有多少,是由天運+地氣組成的,也就是由運氣決定的。
【天運】就是奉天承運,有運則生,無運則胎死腹中。天運就是陽壽,是稟賦于父母的先天之氣。陽壽決定著每個人的壽命上限,每個人的陽壽有多少,是由父母決定的,是無法自己做主的。比如一些父母不知道養(yǎng)胎,幼兒剛生下來就先天稟賦不足,最多只能活到20歲,甚至有得不足10歲就夭折了,這都是天運不足的緣故,天運是無解的。順帶一提,正常人的陽壽一般都在80歲以上。
【地氣】就是后天之氣,地氣是完全受自身掌握的。后天之氣顧名思義,就是來自后天的營養(yǎng)。以后天之氣,經(jīng)營、滋養(yǎng)先天之運,以達到圓滿的一生。
地氣有廣義合狹義之分。
狹義的地氣,就是指大地上蘊育的各種動物和植物,人們通過食用這些動植物來滋養(yǎng)自己的肉身,使自己活到天年的上限。比如,就算父母給的天資是活到120歲,長時間不好好吃飯也會因為后天失養(yǎng),導(dǎo)致壽命大減。
廣義的地氣,是比較抽象的,以我的水平可能會越講越糊涂,所以我引用易經(jīng)的原文:“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钡氐臍鈩輰捄窈晚?,君子應(yīng)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狹義的地氣是活到天年必須的養(yǎng)分,光有養(yǎng)分是不夠的,想要活到大限,還必須具備一系列自我保護的手段。而廣義的地氣就是活到天年的必須手段。因為所有的疾病都是無德造成的,這里的“德”并不是人們所認為的那種膚淺的東西,更不是玄學(xué),需要自己去讀《黃帝內(nèi)經(jīng)》和《道德經(jīng)》才能明白大地的“厚德”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和疾病勢不兩立的。
講到這里,我想應(yīng)該都能看明白是咋回事了。一個思想作風(fēng)充滿正能量的正常人,是不需要擔(dān)心自己晚年不保的。如果是一個活得透徹的人,是能明白自己的老年是根本不會出現(xiàn)什么意外的。就算是天降橫禍,也不會降在有準備的人身上。與之相對的,那些晚年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蠢貨,都是因為無德造成的。這種蠢貨不單會讓自己痛苦,還會連累家人。
是做一個對未來充滿不安且在連累家人的情況下依然不得善終的蠢貨,還是要做一個對未來充滿自信可以頤養(yǎng)天年壽終正寢的正常人,都是自己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