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鋼琴制造-音板-共振板
鋼琴制造

共振板
【蘇】 H·A·捷亞柯諾夫? 著
關(guān)肇元? 金菊生? 合譯
資料提供/ 霸拓
圖文處理/ 梁銳祥等(星海音樂學(xué)院)
輕工業(yè)出版社?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學(xué)術(shù)的基本態(tài)度。作為學(xué)術(shù)平臺,霸拓推送(并不代表認同)能引發(fā)思索的文章。??
共振板是音板的基礎(chǔ),它是由一條條小板條粘拼成的,并且有相當大的外廓,尺寸從立式鋼琴的1000×1400毫米到三角鋼琴的1400×2300毫米。板的厚度通常在8到11毫米范圍內(nèi)。圖26是最流行的共振板形狀。音板是以它的形狀接近橢圓的程度來改善它的工作狀況的。因此,在共振板的固有部分,像圖上用虛線表示的那樣,刪除一個或兩個角,通常叫做“靜角”,這是音板的不工作部分。刪除的方法是在音板的背面按照圖上的虛線粘上塊厚實的堵木(圖26α和δ)。所有的三角鋼琴,除最小的外,通常都有“靜角”,在立式鋼琴內(nèi)它們有不同的配置——有兩個的(上面的和下面的)或一個的(上面的)。在小型立式鋼琴中,通常不設(shè)置“靜角”,而共振板是長方形的。
圖26的в和S是另一些牌號的樂器音板,形式上很接近橢圓形。雖然那樣的音板有較好的工作狀況,但是制造起來比長方形的更為復(fù)雜,而且?guī)в卸履镜囊舭?,只要制造精確,并沒有不良的效果,所以通常寧可用這較便利的方法釆制造音板。??


????共振板所有斷面的厚度,可以都是一樣的,也可以有變化的。廿世紀初期采用的音板做法是最高音部分較厚(8—10毫米),低音部分較薄(6—8毫米)。認為這樣做法似乎能夠彌補高音區(qū)和低音區(qū)所缺乏的輻射功率,因為較厚的板通常有較高的固有頻率。實際上有這種音板的樂器音質(zhì),并不比那些有厚度相同音板的樂器更好。???
?有些三角鋼琴音板中間部分的厚度是9—10毫米,而到周邊減薄到7毫米。這樣的音板增加了它的彈性應(yīng)力,應(yīng)該有利于它的工作。但是制造那樣的音板非常復(fù)雜,并且要求手工操作的準確裝配。同時,音板彈性應(yīng)力的增加有可能用其它方法來實現(xiàn),例如采用彎曲的肋木和增加音板的穹頂形等。??
??所以現(xiàn)在仍普遍采用整個斷面厚度相同的共振板。它們僅僅于制造,同時也能使樂器具有足夠良好的音質(zhì)。???
??應(yīng)當指出,板的厚度在8到12毫米的范圍內(nèi)有些變化,并不影響到音板的幅射性能。在此范圍內(nèi),比較薄的板響度顯得稍微大些。如果把共振板減薄到了毫米左右,那么音板就有特別明顯的固有共振頻率(共振峯),在它的頻率特性曲線中就出現(xiàn)突出的峯和谷。三角鋼琴和立式鋼琴共振板的厚度一般都在8到10毫米范圍內(nèi)。??
??共振板的板條通常是按對角方向一條條拼合起來的——和高音弦馬平行,通常與音板橢圓形長軸線方向相吻合。那樣配置的板條(配置有垂直的肋木),促使聲波在音板的整個面積上很快的傳播開去(圖27α,δ)。但是有些樂器共振板的板條不是處于和高音弦馬平行的地位,而是在它下面與它構(gòu)成角度,與音板的邊相平行(圖27B,S)。這樣的構(gòu)造多半在廉價的樂器中可以看到,然而有時甚至在音質(zhì)比較令人滿意的演奏會三角鋼琴內(nèi),也采用這個方法制造音板。這是由于音板材料和其它因素適當配合的結(jié)果。一般來說,那樣的共振板工作起來要比板條與高音弦馬平行的共振板差些。??
登錄霸拓官網(wǎng)瀏覽往期官微

?更有霸拓第一官微歡迎關(guān)注?

?欲加入霸拓官方V群 請掃二維碼實名加友

?鋼琴技師 技術(shù)立身
歡迎轉(zhuǎn)載,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