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晌江湖 9

這江湖,到底是人的江湖,還是乒器的江湖???—?寫給青春,以及未來的哲思。

01
多情是難以避免的,專一又是必須的。
人的本性都是如此。前幾月覺得碳素45底勁不足,這會又懷念起能輕松拉透的感覺。吉村限量正手配T05,覺得過于韌實,難打透,遠(yuǎn)不如貼個1Q輕松愉快,明日又覺得配T05才能轟出閃電球。人的反復(fù)無常演繹到了極致,燒是沒問題的,不燒也不是反人倫的。
C君在以前的日子里,每每打球,必然袋子揣著幾把球拍。波爾之劍、Inn ZLC、YEO交替上場,不能說燒拍打不好球,也是業(yè)余少有的高手了。到了今年,只帶著巖羊打。仿佛讓筆者有了一種“出道即巔峰”的錯覺(出的第一支球板如此成功?)。這到底是他燒累了,還是巖羊真的好?
其實細(xì)究開來,凡是能打得長久的板子,多半有幾個情況。一個是你本來就不發(fā)燒,一個是這板子戰(zhàn)績好。還有一點,就是它有些甜點,讓你一直愿意打下去。巖羊在你剛開始打的時候,只覺脆爽,然后慢慢打開那個持球的感覺。即便狀態(tài)一般的時候,硬面材的直截了當(dāng)好像也總能給你“醒酒”一般的觸覺。
那些愛Vis的人也一樣。那個反手扛大板時借力中加力的感覺,就是一個爽。W968亦然,正手拉沖時風(fēng)馳電掣的加速感讓人很有成就。
均衡全面的板子固然可貴,但少了那個一直能誘惑你的甜點,也就沒有了打下去的動力。就像斯帝卡CL一般,平淡無奇,沒有動力再去打,不過到底線性忠實,筆者也就放著來評測膠皮。
?

02
人們總是容易忽視“習(xí)慣”的影響。奔騰II在本市能被多位高手用來代替狂飚3,一則有共性:都是粘套,手感和球質(zhì)有相近的地方;另外就是因為有影響力的高手打了,并且打著很好。
如果僅僅是靠“試打”,然后很多人就換了。這并不現(xiàn)實。球友試著手感好,就用來代替狂飚,很難。一開始大部分仍然會留戀狂飚膠面摩擦?xí)r那種更明顯的拉扯感。這點習(xí)慣會被人們放大,以致于拒絕新的嘗試。如果沒有“高手已經(jīng)打了奔騰II,覺得比狂飚3好,還免灌”,那么就難以提供給球友自己更換的一個“說詞”。
現(xiàn)在很多球友私聊我,什么底板或膠皮會不會比他原來的更適合,哪款新品值不值得買。從發(fā)燒的角度,想燒就燒;從更換的角度,說到底,除了你是否能習(xí)慣,另外一點還建立在對你的技術(shù)特點的了解上。而這些,你自己肯定比我更清楚。
“黑馬聊乒乓”更多地只能提供產(chǎn)品性能上一些共性的描述。大部分也能在里面找到。(但也遇到過剛寫了尚坤ZC,隔天就有球友問它性能怎么樣;剛寫了Vis和林高遠(yuǎn)ALC對比,接著就有問林A比起Vis怎樣的。筆者表示很無奈。)每個個體是如此地不同,都需要靠自己去挖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