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轉私為啥這么麻煩?
在很多人眼里:公司是我開的,錢是公司的,我=公司=錢,所以公司的錢就是我個人的錢,愛怎么用就怎么用,不需要交稅。
百度北京麥澤企服游慶鳳為您講解~
然而真相是,老板想要從公司賬戶中把錢拿走,是要交稅的。
這時,很多“聰明”的老板,想到了公轉私,有的公轉私方式合法,但有些方式,一個操作不當,很可能涉嫌違法犯罪。
所以各位老板們,關于“公轉私”你需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一、何為對公?何為對私?
1、對公賬戶的規(guī)定
公對公轉賬有同行轉賬和跨行轉賬之分,同行之間轉賬一般是即時到賬,跨行轉賬則有所延遲,需要對方提供收款單位名稱、賬號、開戶銀行名稱,并開具“貨物、勞務及應稅服務流”(合同)、“資金流”(付款)、“發(fā)票流”(開票)三流一致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

(1)開發(fā)票、扣稅需要對公賬戶,這也是最重要的規(guī)定;
(2)公司間交易往來需要對公賬戶轉款;
(3)進出口貿易行業(yè),需要首先要辦理對公賬戶才能辦理進出口經營權;
(4)辦理社保、住房公積金都需要對公賬戶。
2、對私賬戶的規(guī)定
原則上說,一般的公司賬戶是不可以轉賬到個人賬戶的,銀行對此也有規(guī)定:通過網上銀行可以給支付個人,但是需提供相關資料,否則銀行有權拒絕處理。
有人問:既然對私轉賬有這么多規(guī)定,為什么還是有很多公司經常出現公司賬戶往法人個人賬戶轉私帳的情況呢?
原因很簡單——避稅!
前幾年,在網上發(fā)票勾選認證平臺還沒有開通、金三稅系統還沒有上線的時候,對私轉賬的行為尤其猖獗,就是因為當時涉及范圍廣、排查難度高,加之監(jiān)管體系還尚未成熟,不少企業(yè)通過這種方式,貨款不走公章、不開票、不上賬,以此偷逃稅款。
但如今,公對私、私對公的這種走賬形式已經成為了稅務嚴查的重點,不管是公司賬戶還是個人賬戶,被銀行檢測到資金流向異常,就很有可能會稅務機關盯上。
二、公對私轉賬,風險有哪些?
1、挪用公款
公司賬戶的資金往來一般是擺在明面上有據可查的,而若是轉到老板的私人賬戶,就難以區(qū)分到底款項是公用還是私用的,前段時間某公司財務人員挪用巨額公款打賞平臺主播的案子還歷歷在目。
根據法律規(guī)定,公司的資金必須要受到監(jiān)管,不可挪做私用,發(fā)現有挪用公款的行為,嚴重的很有可能會被定罪入刑!
2、偷稅漏稅
都知道財務做賬一定是要有原始憑證的,而很多通過個人賬戶轉出去的款項賬面不透明,沒有依法的納稅憑證,很有可能不會提供增值稅發(fā)票,這就有偷稅漏稅的嫌疑了,被稅務局查到,企業(yè)將會面臨巨額補稅懲罰。
3、洗錢嫌疑
個人賬戶大額收款累積次數過多,就很容易被銀行列為重點監(jiān)控對象,排查是否存在洗錢的可能。
注意,會被列入重點監(jiān)控的不僅僅是金額大,而且是一年內收款次數多的對象,并不是所以大額交易都會被監(jiān)控。
根據大額支付交易的規(guī)定:個人銀行結算賬戶之間以及個人銀行結算賬戶與單位銀行結算賬戶之間金額20萬元以上的款項劃轉屬于大額交易,個人銀行結算賬戶短期內累計100萬元以上現金收付屬于可疑交易。
三、老板賺錢自己用,為何這么難?
長財咨詢劉國東老師在《財務通》現場講到:“老板和公司的錢要分家?!?老板股東從公司亂拿錢,公司財務出現問題,老板或股東個人就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在嚴格做到家、企分明的情況下,老板賺的錢想要輕輕松松入自己口袋的很難。這里涉及到交稅、超限制金額受銀行監(jiān)管,銀稅信息共享監(jiān)控等問題。
1、老板從公司轉錢到私人賬戶要交個稅!
依據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的規(guī)定,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適用比例稅率20%。
如果是以從公司”借款“的形式拿走公司賬上的款項,則在當年12月底一定要及時還款,否則還是要按照”股息、紅利所得“交納個人所得稅。
實際上,很多老板都是拿錢容易還錢難,通過公司其他應收款長期掛賬,被稅務稽查到還是要補稅!
【注意】如果老板從公司拿錢是用于采購公司物資,能夠取得發(fā)票證明合理用途的,可以沖抵老板從公司拿走的借款“其他應收款”掛賬。
2、資金賬戶交易有金額限制
個人戶之間以及個人戶與單位賬戶之間金額20萬元以上的款項劃轉屬于大額交易;個人戶短期內累計100萬元以上現金收付屬于可疑交易。
重點監(jiān)管的情況:任何賬戶的現金交易超過5萬;公戶轉賬,超過200萬;私戶轉賬超20萬(境外)或50萬(境內)。
不僅僅是監(jiān)管單筆交易,為了防止拆分金額的方式規(guī)避監(jiān)管,多筆累計超過起點交易金額也會受到監(jiān)管。
3、大數據時代銀稅互動、信息共享,公轉私很困難!
資金異常情況:
(1)很多規(guī)模比較小的企業(yè)卻搞出上千萬的流水;
(2)資金轉入轉出異常,分批轉入、集中轉出;
(3)經營范圍或經營業(yè)務跟資金流向沒有關聯度;
(4)公戶短期頻繁且大額的給個人轉賬,或公戶短期經常收到與業(yè)務沒啥關系的個人匯款;
(5)頻繁開銷戶,并在銷戶前有大量資金活動;
(6)閑置很久的賬戶,突然啟用,并且有大額資金活動。
以上異常情況,在銀稅互動、信息共享背景下,很容易被稽查。老板私人賬戶與公司對公賬戶的異常交易、“私戶避稅”、“現金發(fā)工資避稅”,一查一個準!
四、8種合理公轉私情形
雖然公轉私是個敏感的話題,處理不當有風險。但是以下8種公轉私情形是合理的,可以放心大膽的轉!
1、發(fā)放工資薪金
公司每月將工資薪金通過公戶發(fā)到每個員工的個人卡上,且已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2、員工差旅費報銷
公司將差旅費報銷款或備用金通過公戶轉入出差員工個人賬戶,出差回來后實報實銷、多退少補。
3、支付勞務報酬
甲有限公司通過對公賬戶支付授課老師的講課費10萬元,轉入老師個人卡中,這10萬元已經是繳納完了勞務報酬所得個稅后的稅后報酬。
4、支付采購貨款
甲有限公司向個人采購一批物品,金額20萬元,取得了自然人在稅務部門代開的發(fā)票,甲有限公司通過對公賬戶把20萬元貨款轉入自然人的個人卡中。
5、歸還個人借款
公司通過對公賬戶歸還個人借款,包括股東或其他自然人的借款。如有借款利息,公司需代扣代繳20%的個人所得稅。
風險提示:公司長期借股東錢未還,有賬外資金回流的嫌疑,被稅務局查到,可能會被懷疑有隱瞞收入等違法行為,建議及時清理。
6、向個人支付賠償金
公司根據合同、協議的約定,或法院的判決書,通過公戶向相關個人支付違約金、賠償金等款項。
7、股東稅后分紅
甲有限公司將對公賬戶上的100萬元打給股東個人,這100萬元已經是繳納完了20%股息紅利個稅后的分紅所得。
8、個人獨資企業(yè)利潤
甲屬于一家個人獨資企業(yè),定期會將扣除費用、繳納完經營所得個稅后的利潤通過對公賬戶打給個人獨資企業(yè)的負責人。
個人獨資企業(yè)取得的經營所得,應先按5%~35%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