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眾』 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只是被淋濕

2023-03-29 08:42 作者:虛構(gòu)伊甸  | 我要投稿

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只是被淋濕


人們走在一起,就成了“眾”。

同伴可能在“眾”之中,但“眾”并不等于同伴,“眾”只是一種形式罷了。本視頻的嘗試,是將你放到人群里,從“眾”這個狀態(tài)中召喚你自己——這很有趣,就像進行一個讓魚群中的魚脫離群體的嘗試,而不以任何突然的事物為引子。為什么會離開群體呢?為什么會從“眾”之中離開呢?本視頻的主題就是嘗試深入這個問題,以思考和感受為出發(fā)點進行探尋。

靈感來自梭羅的《瓦爾登湖》和夏目漱石的《草枕》,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


關(guān)于《草枕》,其實一開始想著的是夏目漱石的《我是貓》,但是貓貓會覺得自己“與人為眾”嗎?恐怕不會吧!所幸我又翻了翻,翻到《草枕》,哪怕我先前從未讀過,但看到第一段話之后,就深深被吸引了,于是一邊閱讀,一邊摘錄;

我對《瓦爾登湖》的第一印象是由一句話開啟的:我們天性中最優(yōu)美的品格,好比果實上的粉霜一樣,是只能輕手輕腳,才得保全的。然而,人與人之間就是沒有能如此溫柔地相處。由此,我進入了梭羅伴湖居住的這一段時光,隨著文字流淌,這往昔之響也漸漸凝成了充滿魅力的樂章。



《草枕》


……

僅憑理智行事,難免棱角崢嶸,與人格格不入;凡事順從人情,則又缺乏主見,以至于迷失自我;一味地固執(zhí)己見,更是四處碰壁,寸步難行??偠灾耸篱g是難以坦然安居的。?

當你覺得實在難以居住的時候,自然就會想到搬家——搬到適宜居住的地方去。而當你一旦明白無論搬到哪兒都一樣時,詩,就誕生了;畫,就完成了。?

創(chuàng)造如此人世間的,既不是神靈,也不是鬼怪,其實就是左鄰右舍,那些在我們身邊晃來晃去的普通人。一旦你在普通人所創(chuàng)造的人世間難以安居并想要搬到別處去,那么,你恐怕是無處可去的。倘若一定要說有,大概只能是不是人所居住的地方了。然而,那個“非人之鄉(xiāng)”恐怕要比這個人世間更加難以居住吧。


既然在這個人世間難以安居,并且還無處可去,那就必須對這個難以安居的人世加以改造,讓它多少寬松一點,舒適一點,也好讓轉(zhuǎn)瞬即逝的生命,在轉(zhuǎn)瞬即逝之間過得舒坦一點。所有的藝術(shù)家之所以尊貴,就因為他們能使人世間變得悠閑從容,能使人的內(nèi)心變得豐饒充實的緣故。

從這個難以居住的人世間抽去所以難以居住的煩惱,并將此美好境界在人們的眼前描繪出來的,是詩,是畫,或者是音樂,是雕塑。說得更精妙一點,不將其描繪出來也未嘗不可。只要身臨其境,觸情生情,詩也就自然產(chǎn)生了,歌也就自然響起了。正所謂不將詩情落在紙上,胸中也會響起璆鏘之音;不將丹青涂抹于畫布之上,心眼里也會浮現(xiàn)出五彩絢爛之色。用如此心態(tài)來觀察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人世間,將這個澆季溷濁的庸俗人世潔凈、敞亮地收入靈臺方寸之鏡頭,也就足夠了。


欣喜濃的時候憂愁也濃;歡樂多的時候凄苦也多。若將這一切全都拋棄,恐怕人也活不了了。若將這一切統(tǒng)統(tǒng)打掃干凈,大概人世間也就不復存在了。金錢是寶貴的,但寶貴的東西一多,睡覺時就會提心吊膽。戀愛是歡欣的,但歡欣的經(jīng)歷一多,反倒叫人懷念起不曾戀愛過的從前。

……


如此這般,置身于山野之中,接觸著自然的景物,所見、所聞,在于真趣盎然。正因為是真趣盎然的緣故,所以并不覺得怎么痛苦。倘若非要說有什么苦楚,那就是兩腿疲乏酸麻,吃不上精致美食了吧。?

那么,為什么會不以為苦呢?那是由于僅將此景色當作一幅畫來看,當作一首詩來讀的緣故。既然是畫,是詩,自然就不會讓人萌動那種獲取土地加以開發(fā),或鋪設(shè)鐵路大賺一票的念頭了。那是由于將這景色——既不能果腹又不能貼補家用的景色僅僅當作景色來看,就足以令我心曠神怡,從而遠離辛勞與煩憂的緣故吧。自然之力的偉大之處,正在于此。能于頃刻間陶冶我們的情操,令我等進入醇而又醇之詩境的,正是這大自然。


痛苦、憤怒、喧鬧、哭泣,這些都是人世間所無可避免的。我在此間生活了三十年,早已厭煩透頂了。既已厭煩透頂,若再因戲劇、小說而重復同樣的刺激,那就更不堪忍受了。我所想要的詩,可不是那種挑逗世俗情感的玩意兒。而是拋卻了俗念、多少能令人遠離紅塵的詩。事實上,不論是多么有名的杰作,也沒有脫離人情世故的戲劇,而超越是非的小說恐怕也是極為罕見的吧??傊?,無法脫離紅塵世俗,正是它們的特色之所在。尤其是西洋詩,人情世故更是其植根之處,即便是詩中之純粹者,也不知道要脫離此境地。


然而,這世上的事物,又全是見仁見智的。據(jù)說列奧納多·達·芬奇曾對其學生說,試聽那鐘聲,雖然是同一口鐘,卻可因不同聽法而聽出不同的聲響來。我們對于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也會因視角不同而得到不同的印象。我此次出門旅行,可謂是非人情之旅,因此,以如此心態(tài)來觀察所遇之人,所得到的印象自然就與蝸居于濁世閭巷時大不相同了吧。即便無法徹底擺脫人情,至少也能保持觀賞能樂時的那種淡泊之心了吧。

……


恐怖之物只需直視其恐怖之態(tài),便可成為詩;駭人之事只需置身事外,僅將其視為一孤立的駭人之事,便可成為畫。失戀之所以能成為文學、美術(shù)的題材,是因為忘卻了失戀的痛苦,而僅將其當作溫情之所在、同情之寄寓、憂愁之蘊藉,甚至滿滿的失戀之苦楚本身,全都作冷靜、客觀之觀察的緣故。世上,也有那憑空捏造些失戀來,借以矯飾煩悶,實則暗圖歡愉的人。對此,常人評之為“愚”,譏之為“癡”。但是,就藝術(shù)的立足點而言,這種樂于置身于自設(shè)的不幸之輪廓的做法,與刻畫子虛烏有之山水并陶醉于此一“壺中天地”的做法,應(yīng)該說完全是如出一轍的。

就此而言,世上許許多多的藝術(shù)家(常人如何,我不得而知)要比常人更“愚”,更“癡”。我們在穿著草鞋外出旅行時,總覺得苦不堪言,甚至從早到晚牢騷不斷,可在向人敘述起以往的旅行時,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抱怨。旅途趣事,愉快的經(jīng)歷自不必說,就連以前的愁苦、不滿,說起來也都是津津有味,洋洋得意的。其實,這也并非自欺欺人。因為這種前后不一的矛盾,是由于人在旅行時的心態(tài)為常人心態(tài),而敘述時則變成了詩人心態(tài)的緣故。由此看來,將此四角方方的世界磨去名為“常識”的一角并住在余下之三角之內(nèi)的,便可稱其為“藝術(shù)家”了吧。


因此,無論是天然還是人為,藝術(shù)家都能于俗眾畏避不已,難以趨近之處,發(fā)現(xiàn)無數(shù)的琳瑯,探知無上的寶璐。世俗名之曰“美化”,其實這哪里是什么美化呢?燦爛之彩光,自古以來就炳乎現(xiàn)實世界。只因一翳在眼,空花亂墜之故;只因難斷俗累羈絆而遭榮辱得失之催逼,念茲在茲,斤斤計較之故,才于透納描繪火車之前,不解火車之美,在應(yīng)舉描繪幽靈之前,也茫然不知幽靈之美。


……

寫著寫著,我便在不知不覺中昏昏沉沉地睡著了。

我以為,所謂“恍恍惚惚”,正是適用于此刻的形容詞。熟睡之時,誰都無法認清自我;清醒之際,誰都無法忘懷外界。只不過在這兩種境地之間,還橫亙著一道細如絲縷的幻境。

若說清醒則太過迷蒙,若說睡著卻又還留著那么一點生氣。那狀態(tài)仿佛就是將起臥二界放入同一個瓶子里,再用詩歌之彩筆加以充分攪拌過似的。采來大自然之色將其虛化在夢境之前,截一段真實的世界令其飄入云霞之國。借助睡魔之手,將一切現(xiàn)實世相的棱角統(tǒng)統(tǒng)磨去,并讓我那微弱、遲鈍的脈搏與此圓潤柔滑的乾坤相連通。如同匍匐于地想飛又飛不起來的輕煙一般,我的靈魂也處在想要脫離軀殼而又不忍離去的狀態(tài)。既想抽身離去,卻又猶豫不決。猶豫不決之間,又想抽身離去。說到底,靈魂這玩意兒終究是難以保留的,而晦暝氤氳之氣卻始終不散,一味地繚繞于四肢五體,依依不舍,意緒纏綿。


……

春風,徒然無謂地穿過空空蕩蕩的屋子。它既不買歡迎者的面子,也不對相拒者冷嘲熱諷。它獨來獨往,我行我素,秉承著公平自由的宇宙之旨。倘若支頤獨坐之我的內(nèi)心,也如同這空空蕩蕩的房間一樣,春風也會不招自來,且毫無顧慮地穿堂而過的吧。

正因為想到了腳下踩著的是大地,才會擔心它裂開;正因為知道頭上頂著的是藍天,才會驚恐于電閃雷鳴。不與人相爭便難以保全面子——正因為俗世如此催逼,我們才難逃火宅之苦。對于置身于有著東西之分的乾坤之中,不得不躡足于利害之繩上的我們來說,真實的情愛就是仇怨,肉眼所能看到的財富就是糞土。到手的盛名與爭得的榮譽,無非就是自作聰明的蜜蜂,為顯示其釀造之功而丟棄尾針后所得的蜂蜜而已吧。而所謂的快樂,只因執(zhí)著于物而起,故而蘊含著所有的苦痛。

只有詩人與畫家,才能始終如一地咀嚼這相對世界的精華,領(lǐng)略到骨髓深處的致味。餐霞,咽露,品紫,評紅,至死不悔。他們的快樂并不執(zhí)著于物,而是同化于該物。而一旦化身為該物之后,則尋遍茫茫大地,也找不到自我的立足之地了,于是便可隨心所欲地放下泥團,盛無限青嵐于破斗笠之中了。

在此,我標舉出如此境界,倒也并非自示清高,從而狐假虎威,嚇唬那些市井銅臭兒。只是闡明“這里的福音”,招徠有緣之眾生而已。據(jù)實而言,詩境也好,畫意也罷,乃是人人所具足之道。即便是屈指數(shù)盡春秋,到老哀嘆白頭之輩,在其回顧一生之際,歷數(shù)平生閱歷之時,其老朽的臭皮囊也會漏出些許微光,并渾然忘我,萌動喝彩之念的吧。如若不然,那就真是白活一世了。


……

世上到處都是糾纏不清、陰暗歹毒、鼠肚雞腸并且厚顏無恥的可惡小人,甚至有人連干嗎要到這個世上來露臉都不知道,并且僅就臉面而言,這些人還特別大,仿佛將承接浮世之風的面積之大視為自身榮譽似的。五年,十年,盯在別人的屁股后面,一一清點著人家放了幾個屁——以為這就是人生之全部。然后就跑到別人面前來,自說自話地告訴人家:你放了幾個屁,你放了幾個屁。

倘若是當面提出的話,好歹還能參考一二,可他們往往在你背后指指點點地說:你放了幾個屁,你放了幾個屁。你叫他別啰唆,可他照說不誤。你叫他閉嘴,他反倒說得更起勁了。你跟他說“知道了”,他也還在說你放了幾個屁,并且說,這就是他的處世之道。既然是處世之道,當然是可以因人而異的,但還是別老說人家放了幾個屁,緘口不言為好吧。那種妨礙別人的處世之道,理當自我節(jié)制——這才合乎禮儀。如果說自己的處世之道非得妨礙別人不可,那么人家也只得以放屁為自己的處世之道了。真要是到了這步田地,那么日本的國運也就到頭了吧。

像我這樣,不確立任何處世之道,只管漫步于美妙的春夜,這才是無比高潔的。鄙人所崇尚的是乘興而至之道,以及興盡而歸之道。若能得一詩句,便以得句為道。如若一無所得,便以一無所得為道。尚且不驚擾任何人。這才是真正的處世之道。清點屁數(shù)是人身攻擊之道,放屁是正當防衛(wèi)之道,而像我這樣登上觀海寺的石階,則是隨緣放曠之道。

當我得了“仰數(shù)春星一二三”這么一句而登上石階之頂時,遠遠望見春日的大海猶如一條長帶似的閃爍于朦朧的暮色之中。走入山門,已無完成絕句之意了,當即確立了放棄吟詩之道。

……



《瓦爾登湖》


……

其實,無論什么書都是第一人稱在發(fā)言,我們卻常把這個忘掉了。如果我的知人之深,比得上我的自知之明,我就不會暢談自我,談那么多了。不幸我閱歷淺陋,我只得局限于這一個主題。但是,我對于每一個作家,都不僅僅要求他寫他聽來的別人的生活,還要求他遲早能簡單而誠懇地寫出自己的生活,寫得好像是他從遠方寄給親人似的;因為我覺得一個人若生活得誠懇,他一定是生活在一個遙遠的地方了。


大多數(shù)人,即使是在這個比較自由的國土上的人們,也僅僅因為無知和錯誤,滿載著人為的憂慮,忙不完的粗活,卻不能采集生命的美果。操勞過度,使他們的手指粗笨了,顫抖得又太厲害,不適用于采集了。真的,勞動的人,一天又一天,找不到空閑來使得自己真正地完整無損;他無法保持人與人間最勇毅的關(guān)系;他的勞動,一到市場上,總是跌價。除了做一架機器之外,他沒時間來做別的。

他怎能記得他是無知的呢——他是全靠他的無知而活下來的——他還經(jīng)常絞盡腦汁呢。在評說他們之前,我們先要免費地使他穿暖、吃飽,并用我們的興奮劑使他恢復健康。我們天性中最優(yōu)美的品格,好比果實上的粉霜一樣,是只能輕手輕腳,才得保全的。然而,人與人之間就是沒有能如此溫柔地相處。


……

所謂生活必需品,在我的意識里,是指一切人類靠自我努力獲得的物品,也許它一開始就顯得很重要,或是由于長久的使用而對人生具有了這樣的重要性。即使有些人嘗試著拒絕它,或是由于野蠻,或是出于窮困,或者只是因為個人的哲學信仰,才這么做,不過這樣的人也只是極少數(shù)。對于許多生物來說,具有這般意義的生活必需品只有一種,即食物。


大多數(shù)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謂生活的安逸,非但沒有必要,而且對人類進步大有阻礙。所以,有關(guān)奢侈與安逸,智者生活得甚至比窮人更加簡單和樸素。中國、印度、波斯和希臘的古哲學家都是同一類型的人,物質(zhì)生活再窮沒有,而內(nèi)心世界再富不過。我們對他們都理解得不透徹。然而令人吃驚的是,我們竟然對他們的生平知道得不少呢。

著名學問家和思想家的成功,通常不是帝王式的,也不是英豪式的,卻恰是朝臣式的成功。他們往往只求過著與習俗相符合的生活,就像他們的父輩那樣,并不想成為高貴種族的先祖??墒?,為什么人類總在退化?是什么使得那些家族沒落消亡的?促使國家衰敗滅亡的奢侈是何等性質(zhì)的呢?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能否確信沒有這等奢侈的存在?


我可不是要給一些性格堅強的人定些什么規(guī)章,因為他們不論在天堂還是地獄,都會專注于自己的事業(yè),可能他們比最富有的人構(gòu)建得更宏偉,揮霍得更厲害,卻不會因此而貧困,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生活的——如果像人們夢想的那樣,確實有這種人存在的話。

我也不給另一種人定出規(guī)章,從事物的現(xiàn)狀中,他們精確地得到鼓勵和靈感,像情人一樣熱烈地鐘愛現(xiàn)實——在某種程度上,我認為自己也屬于這種人;還有那些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安然而快樂,不管他們知不知道自己是否安居樂業(yè),我的話也不是說給他們聽的。

我主要是對那些不知足的人說的,他們在可能改善生活的時候,卻只是懶洋洋地抱怨他們的命苦和訴說他們那時代的悲慘。有些人對任何事情都會抱怨不止,熱衷于訴說無盡的苦楚,因為據(jù)他們所說,他們是盡了職責的。

但我心目之中還有一種人,這種人看起來闊綽富足,實際上卻是所有階層中最貧困的。雖然他們已積蓄了一些閑錢,卻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擺脫它,因此他們給自己鍛造了一副金銀做的鐐銬。


……

我們購買衣服,常常是因為愛好新奇的心理以及關(guān)心別人對它的意見,而不大考慮這些衣服的實際用途。讓那些有工作做的人記著穿衣服的目的吧:第一是保持生命所必須的體溫,即保暖;第二是為了在目前的社會中遮蓋身體,即遮羞。

其實,在我的眼里,沒有人會因為穿著有補丁的衣服而降低了身份。但我很明白,通常人們?yōu)榱艘路?,憂思甚多——衣服要穿得入時,至少也要干凈,沒有補丁吧?至于有無健全的良心,他們卻從不在乎。其實,即使衣服破了未補,暴露出的最大缺點也不過是沒有考慮到會有破洞。有時我用這樣的方法來測試我的朋友——誰肯把膝蓋以上打著補丁的,或者只是多了兩道口子的衣服穿在身上?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如果他們這樣做了,從此就自毀了前程。他們寧可跛了一條腿進城,也不愿穿著破褲子去。一位紳士的腿受了傷,他會認為這是有辦法補救的;如果只是褲腳管破了,他卻覺得無法補救。因為他認為,人們關(guān)心的并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東西,而是那些受人尊重的東西。

我們認識的人不多,而認識的上衣和褲子卻不少。你給稻草人穿上你所有的衣服,而自己不穿衣服站在旁邊,哪一個路人會不馬上就向稻草人致敬呢?


如果你有什么事業(yè)要做,穿上舊衣服試試看。人之所需,并不是要做些事,而是要有所為,或者說需有所是。也許我們永遠都不必添置新衣服,不論舊衣服已如何破舊和骯臟,直到我們已經(jīng)這般行事了或行動了,或者說,已朝著某個目標航行了,我們便會感覺到,在古老的軀殼里已有新的生機了,那時雖依然故我,卻大有舊瓶裝新酒之感。

我們的換羽季節(jié),就如飛禽那般,必是生命之中的一大轉(zhuǎn)折點。水鳥退到僻靜的池塘邊去脫毛,蛇類蛻皮,蛹蟲的出繭,情形也是如此,都是內(nèi)心里孜孜以求擴展著的結(jié)果。衣服只不過是我們最外層的表皮而已,或者說,是塵世的煩惱而已。否則,我們將發(fā)現(xiàn)自己在偽裝下行進,到頭來卻不免將被人類及我們自己的意見所唾棄。


……

最卓越的藝術(shù)作品,都描述著人類如何從如此境遇中掙扎出來,如何解放自己,但我們的藝術(shù)只不過是把我們這屈辱的情景,渲染得更加舒適一些,而那更高的精神境界反倒已被遺忘。其實,在這片土地上,精美的藝術(shù)作品并沒有立足之地,就算有些作品流傳下來了,我們的生活、房屋或街道也不能為其提供一個合適的陳列位置。想掛一張畫連釘子都沒有,想盛放英雄或圣者的半身像卻連架子也沒有。


……

青年人若不能立刻投入到生活的實踐之中,又怎能更好地研究人生呢?我想只有這樣的生活歷練才可以像數(shù)學一樣訓練他們的心智。

比如說,如果我希望一個孩子懂得一點科學和藝術(shù),我就不愿意走老路子把他送到附近的教授那兒去,那里什么都教,什么都練習,卻不教生活的藝術(shù)也不練習生活的藝術(shù)——只是從望遠鏡或顯微鏡中觀察世界,卻從不教授他用肉眼來觀看;研究了化學,卻不去學習面包如何做成;或者學會了某種工藝,卻不知如何去操作機器;雖然發(fā)現(xiàn)了海王星的衛(wèi)星,卻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眼睛里的微塵,更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也成了一個流浪漢的衛(wèi)星;他在一滴醋里觀察怪物,卻要被他四周那些怪物吞噬。

假如有一個孩子自己開挖出鐵礦石來,自己熔煉它們,把他從書本上所學的知識活學活用,然后他做成了一把折刀——另一個孩子在冶金學院里聆聽冶煉的技術(shù)課,收到他父親給他的一把羅杰斯牌子的折刀——試想一個月之后,哪一個孩子進步得更快?他倆中誰會被折刀割破手呢?


……

因為我偏愛某些事物,尤其重視我的自由,又因為我能吃苦耐勞且能獲得些許成功,所以我并不想浪費我的時間來購買華麗的地毯、講究的家具、美味的食物、希臘式或哥特式風格的房屋。如果有人能毫無困難地得到這些東西,并在得到之后知道如何使用它們,我還是希望他們?nèi)プ非蟆?/p>

有些人非?!扒趹?,好像天生的愛勞動,或者因為勞動可以使他們免于干更壞的事;對于這種人我目前沒有什么要說的。

至于那些如果有了比現(xiàn)在更多的閑暇而不知干什么的人,我要勸他們加倍勤懇地工作——工作到他們能養(yǎng)活自己,取得自由證明書。

對我而言,任何職業(yè)中打短工都是最獨立的,何況一年中只需三四十天就可以養(yǎng)活自己。短工的一天于太陽落山時結(jié)束,之后他可以自由地專注于自己所選擇的跟他的工作毫不相干的某項事業(yè);而他的雇主每天要投機取巧,一年到頭都沒法休息。


我希望世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同時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謹慎地找出并追求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采用他父親的、母親的或鄰居的方式。只要不阻撓年輕人去做他愿意做的事,他可以建筑,可以耕種,可以航海。因為人能計算,無疑人是聰明的;水手和逃亡的奴隸都知道用眼睛盯住北極星,這些經(jīng)驗足以指引我們一生了。也許我們沒法在一個預定的時日里達到目標,但我們總可以走在正確的航線上。


……

“做好事”是一個很圓滿的職業(yè)。何況,我也嘗試過,而且如它所顯現(xiàn)般奇怪,我很滿意這不合我的胃口。也許我不應(yīng)該刻意小心地逃避這種特殊的職責,即社會要求于我的使宇宙不至于毀滅的“做好事”。

我相信,在一個不知名的地方,一定有一種類乎慈善卻比其力量更堅定的事業(yè),在維持我們的宇宙??墒俏也粫柚谷魏稳巳グl(fā)揮他的才能。對于做這種工作的人,做著我自己不做而他卻全心全意地終身做著的人,我想說,即使全世界人都說這是“做惡事”,你們還是要堅持下去。


我做什么事情好呢?這個世上,凡屬于一般意義上的所謂好,一定不在我的考慮范圍之內(nèi),而且大多是我無意去做的。人們非常實際地說,從你站著的地方開始,不要把成為更有價值的人作為目標,而要懷著善良之心去做好事。

要是我也這樣說話,我更想說:去吧,去做好人吧。好似太陽在以它的火焰照耀了月亮或一顆六等星后停下來,像好人羅賓似的跑來跑去,在每座農(nóng)舍的窗外偷看,使人發(fā)瘋,使肉變質(zhì),使黑暗的地方清晰可見,而不是繼續(xù)增強它柔和的熱和恩惠,直到它變得如此光輝以至于沒有幾人能凝視它。同時,它在自己的軌道上繞著地球做好事,或者說,像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已發(fā)現(xiàn)的,地球會繞著太陽運轉(zhuǎn)并享受它的恩惠。


沒有比善良變質(zhì)更難聞的氣味了,就像人或神的腐尸臭味一樣。如果我知道有人要到我家來特意為我做好事,我會逃的,好似逃離非洲沙漠中的稱作西蒙風的狂風,它會讓你的嘴巴、耳朵、鼻子和眼睛塞滿沙粒,直到把你悶死為止,因為我就怕他做好事做到我的身上——他的毒素混入我的血液。不——如果這樣,我寧愿順其自然地遭點罪。如果我餓了他喂飽我,如果我冷了他溫暖我,如果我掉溝里了他拉起我,這個人并不算好人。我可以找一條紐芬蘭的狗,因為這些事情它也能做到。


慈善可以說是唯一值得人類去贊美的品德。然而,它是被夸大了的,是因為我們自私才吹噓它。

我并不想從因慈善而得到的贊美中消減什么,我只要求公平,對一切有利于人類的生命與工作,都應(yīng)該一視同仁。我認為一個人的正直和善良并不是他主要的價值,它們不過是他的枝葉罷了。那種褪去了葉綠素的枝葉,多數(shù)是被游走的郎中做成了藥茶給病人喝,也算有了一些卑微的用處。我要的是人的花朵和果實,在我們交往中,讓他的芳香沾染我,讓他成熟的馨香熏陶我。他的善良不是局部的、暫時的行為,而是全面長久的富足有余,他的給予于他無損,而他自己也不知不覺。這是一種能遮蓋萬惡的慈善。

那些所謂的慈善家經(jīng)常記著要用自己散發(fā)出來的那種悲天憫人的氣氛,圍繞人們,還美其名曰同情心。我們應(yīng)該傳播給人們的不是我們的失望,不是我們的病容,而是我們的勇氣、我們的健康與舒適,可得小心別把疾病傳染給了別人。


從南方的哪一個平原,傳來了一片哀號聲?在哪個緯度上,住著我們應(yīng)該去播撒光明的異教徒?誰是我們應(yīng)該去救贖的縱欲無度的殘暴者?如果有人生病了,甚至不能自理,如果他腸胃痛了,這很值得同情,慈善家就要努力去改良這個世界了。

我相信,使一個改革家如此悲傷的,不是他對苦難同胞的同情,而是作為上帝的最神圣的子孫,他心存內(nèi)疚。讓我們趕緊糾正他這錯誤的心理吧,讓希望向他奔來,讓黎明在他的床前升起,他就會拋棄他那些慷慨的同伴而不會再說一句抱歉的話了。我不反對抽煙是因為我自己從來不抽煙,抽煙的人會自食惡果的;雖然有許多我自己嘗試過的事物,我也有能力去反對它們。如果你曾經(jīng)受騙做過慈善家,那么別讓你的左手知道你的右手做了什么,因為這不值得知道。救起溺水的人,系好自己的鞋帶,輕輕松松地去從事一些自由的勞動吧。


一切健康、成績使我高興,盡管它遙不可及;一切疾病、失敗使我悲傷難受,盡管我們都很同情彼此。所以,如果我們要用真正的印第安人的、植物的、有吸引力的或自然的方式來恢復人類,首先讓我們像大自然一樣簡單而安寧,除去心頭的憂愁,在我們的精髓中注入一點兒小小的生命。請別傻傻地佇立在那兒去做個窮苦人的先知,而要努力去做值得生活在世界上的一個人。


……

人們常常對我說:“我想你在那兒住著,一定很寂寞,特別是在下雨下雪的日子和夜晚,總想跟人們接近一下吧?!?/p>

我迫不及待地想這樣回答:我們居住的整個地球,在宇宙之中不過是一個小點。那邊一顆星星,我們的天文儀器還無法測量出它有多么大呢,你想想它上面兩個相距最遠的居民該有多遠的距離呢?我怎會覺得寂寞?我們的地球難道不在銀河之中?

我覺得你提出的似乎是最不重要的問題。什么樣的空間距離才能把人和人隔開而使人感到寂寞呢?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無論兩條腿怎樣努力也不能使兩顆心更加貼近。我們最愿意和誰做鄰居呢?并非所有人都喜歡車站、郵局、酒吧、禮堂、學校、雜貨店、別墅區(qū)、賭場的,雖然人們常常在那里相聚,其實人們更愿意接近生命的不竭之源泉——大自然。生活中,我們時常感到有這么個需要,就好像水邊的楊柳,它的根須必定是向著水的方向伸展生長的。人的性格不同,所以需要也不相同,可是一個智慧的人定是在大自然那里挖掘他的地窖……


我們不過是一件試驗品,但我對這個實驗很感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難道我們不能夠離開這個充滿是非的社會去擁有屬于自己的一會兒時光,只讓我們自己的思想來鼓舞我們嗎?還是孔子說得好:“德不孤,必有鄰?!?/p>

有了思想,我們就可以在清醒的狀態(tài)下歡欣鼓舞。只要我們的心中有努力的意識,我們就可以遠遠地超出一切行為及其后果之上;一切好壞之事,都如大河江流一樣,從我們身邊一瀉而過。我們并不是完全沉浸在大自然之內(nèi)的,我既像急流中的一根浮木,又像從天上俯視塵世的因陀羅大神,擅長用雷雨和閃電來攻擊仇敵。

我很容易被戲劇中的情節(jié)所感動,但是和我生命更加攸關(guān)的事情卻未必可以感動我。我只知道我是作為一個人而存在的,可以說我是反映我思想感情的一個舞臺,也可以說我多少有著雙重性格,因此我能夠坦然站在遠處像看別人一樣看著自己。不論我有如何強烈的感受,我總能意識到有另一個我在旁邊批評我,好像它不是我的一部分,而只是一個旁觀者,并不分擔我的感受,而只是關(guān)注它,正如他并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他自己。

等到人生的戲落幕,很可能是場悲劇,觀眾們各自離去了。至于這第二重性格,當然是虛構(gòu)的,它只不過是想象的產(chǎn)物,但有時這第二重性格很難使別人和我為鄰,交友。


……

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我很喜愛交際,只要有充滿激情的人來訪,我一定像吸血的水蛭一樣,緊緊吸住他不放。我不適合做隱士,如果有機會,在酒吧中待的時間最長的也許就是我了。

我的屋子里有三把椅子,我一個人的時候用一把,交朋友時用兩把,交際時用三把。要是出乎意料地,訪客來了一大堆,沒辦法,也還是只有這三把椅子可供他們使用。不過他們通常為了節(jié)省空間都自覺地站著。想想就是這樣一個小房間里竟可容納這么多的男女,真是令人難以置信。一天,我的房間里來了25—30個靈魂,外加上他們的血肉之軀,把我的屋子塞得滿滿的,但是直到我們分手的時候,我也不覺得我們彼此之間曾經(jīng)如此接近過。


如果我們只是喋喋不休、大聲說話的人,那我們彼此之間緊緊挨著也不要緊??墒?,我們都是說話很含蓄、富有思想的人,那么我們之間就應(yīng)該離得遠一點,以便我們本身的熱度和潮濕的動物氣息有機會散發(fā)掉。

假如我們之中有一些不可以言傳只可以意會的話語,要很親近地分享我們的思想,光是沉默一會兒還不夠,彼此之間得距離遠一點,要在任何情況下都幾乎聽不見彼此的聲音才行。照這樣看來,大聲說話只是為了方便聽力不好的人交流,如果很多美妙的事物,非大喊大叫不可,那就無法用語言表達了。


至于人,哪里都有。我住在森林,這一時期的訪客比我這一生中其他任何時期都要多,我在那里會見客人,比在其他地方會見他們要好得多。我住在遠離鬧市的偏遠鄉(xiāng)下,僅僅因為這一段遙遠的距離,他們也不會為了瑣事來找我的。我深深地隱藏在這孤寂的大海中,社會的人流雖然最終都流入這個大海,不過按照我所需要的,只有真正沉淀下來的,才能在我的周圍匯集。

……



以上,摘錄部分結(jié)束。其實還有許多可摘錄的,但摘錄這件事,過了一個“度”之后,還不如讓人去閱讀原作呢,所以,雖然意猶未盡,但還是到此為止吧。

本視頻和之前的自我主題視頻能量相似,但放大了個體身處“眾”之中時的矛盾與懷疑,催促你放下猶豫,起身離開。

是什么讓一條魚離開魚群呢?是游累了嗎?是障礙物的阻撓嗎?是其他魚群的邀請嗎?還是它突然意識到跟著魚群并不是必要的?


張愛玲有句話: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亦舒亦有一句:做不到是你自己的事,午夜夢回,你愛怎么回味就怎么回味,但人前人后,我要你裝出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的樣子。你可以的,我們都可以,人都是這般活下來的。

我想,這就是一個人離開人群的原因吧。

主動或被動地離開人群去獨自哭。

然后,哭著哭著就發(fā)現(xiàn),好像也沒必要一起笑,也沒必要一起走。

“眾”的目的在于分享、團結(jié)等某種標準,而“獨”卻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標準。當兩者的沖突越來越大時,也就是離開的時候了。

你感受到內(nèi)心離開的渴望了嗎?

『眾』 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只是被淋濕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泌阳县| 康马县| 北碚区| 祁门县| 读书| 梅河口市| 鞍山市| 大厂| 阿克陶县| 光山县| 灵武市| 岳阳县| 南靖县| 晴隆县| 新竹市| 武鸣县| 南雄市| 称多县| 丁青县| 临沧市| 淄博市| 石棉县| 海丰县| 平果县| 武夷山市| 兴业县| 塔河县| 崇文区| 牙克石市| 西华县| 梁平县| 聂拉木县| 和龙市| 东平县| 永靖县| 齐齐哈尔市| 甘泉县| 东阳市| 赣榆县| 龙里县| 喜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