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愛自己!

第一組快速閱讀版:
是什么阻止你狠狠愛自己?一片葉子在空中飄蕩,讓我想到《阿甘正傳》,是看過或喜歡這部影片嗎?個別人可能和阿甘的遭遇有點相似,或者特別能和他共鳴。
葉子落在地上,化作春泥更護花。你身上有一種舍我其誰的犧牲精神,如果你本身是個狠狠愛自己的人,那么這是你的大愛情懷。但是主題傾向于做給無法狠狠愛自己的人們。所以在這個語境內(nèi),這里的犧牲精神不是指你處于大愛精神。而是指你認為自己是個犧牲品、陪襯品,是個不重要的角色。但是當你做出犧牲和陪襯后,這些付出卻在他人那里不痛不癢。
個別人應該很缺乏和團體、集體相處或生活的經(jīng)驗,可能家庭不符合世俗意義上的完整。類似單親留守。如果家庭完整,那么可能對應到,在家里沒有什么地位或存在感。這一組蠻多漂流在外的人,哪怕并沒有漂流在外,但是會有一種哪里都沒有我的歸宿,哪里都不是我的落腳點的感覺。
如何才能狠狠愛自己?畫面是一個大球包裹著小球,嬰兒和楚門的世界,第一,當你生育后撫養(yǎng)孩子的時候,會狠狠愛自己,這里的原理是當你面對孩子時,會放棄使用自己常用的那種自暴自棄式教育,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著想。同一件事,你對自己進行的教育可能是忍耐,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可能是合理的發(fā)泄情緒,撫養(yǎng)孩子可以讓你脫離一貫的自我教育模式,接觸新的教育模式。他人和孩子在你心里的地位是不同的,你會希望自己能為孩子以身作則,會因為愛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長,而對新的教育方式更加信任和接受。從而感染自己發(fā)生改變。不一定特指非要生育和撫養(yǎng)孩子,你可以把自己當做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是自己的父母,當自己難過時,你希望自己成為一個辱罵冷漠的父母,還是成為一個噓寒問暖,溝通安撫的父母?另外可以多接觸孩子,和孩子進行溝通,或者塑造一種父母思維,原理在于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狠狠愛自己,那么可以狠狠愛他人,通過愛他人培養(yǎng)出可以提供愛的能力。
從愛他人的過程中提取愛自己的經(jīng)驗。
第二,極個別人是因為被保護的太好,所以沒有自愛能力。在我看來,能讓自己抵御生活風險,讓自己在風浪中順利活下來,這個過程中所使用的手段,也是自愛能力的一部分。而不是我很愛自己,所以要將自己蜷縮在殼里,不讓自己吹到任何一絲來自外界的風。要像楚門一樣,勇敢打破盡管安全但真空的世界。
第三,多接觸歷史、國家、地球、天文、宇宙、宗教這種含有大意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