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不愿就醫(yī),家屬可以這樣做!
最近好心情健康平臺常常收到一些家屬留言:
家人得了病,卻不愿去看醫(yī)生,更不愿吃藥,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對于精神疾病患者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他們往往不愿承認自己有病,更不愿接受治療。
為什么會這樣呢?出現(xiàn)這種情況時,家屬又該怎樣做?
為了解決大家的燃眉之急,好心情健康小編今天就來分析下精神疾病患者不愿看病的的主要原因,了解原因后家屬才能更好的應對。
01
對精神科醫(yī)生存在偏見
很多人對于精神科醫(yī)生的印象就是只會看精神病,看的病人都是“瘋子”。為了不讓自己被貼上“瘋子”、“精神病”的標簽,即便他們意識到自己有些許問題,也不想去精神科。
其實這是對精神科醫(yī)生最大的偏見。對于這種狀況,家屬可以這樣做:
1. 作為家屬要耐心解釋,幫助患者認識到精神疾病跟其他疾病一樣,通過治療就會改善。除此之外,也要幫患者打消對精神科醫(yī)生的偏見,消除內心的病恥感。
2. 若實在消除不了這種偏見,家屬在勸病人看病時,可以有意屏蔽“精神科”的字眼,而直接說是去看心理醫(yī)生。
02
承認自己身體出了問題,但否認自己心理有問題
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出現(xiàn)睡不好、吃不下、時不時頭疼的情況,但他們只覺得是身體出了問題,不承認自己心理有病。對于這種情況,家屬可以這樣做:
1. 要以理解和同情的態(tài)度與患者談論病情,讓患者能夠感受到家人是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擺脫痛苦。
2. 不要強行帶他們去精神科看病,可以先帶患者到心身醫(yī)學科就診,這樣既能解決他們身體的問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對精神科醫(yī)生的防御心理。
3. 也可以“曲線救國”,先帶患者到內科看身體不適,然后由內科醫(yī)生建議到精神科就診。
03
完全否認自己有病
當患者完全否認自己有病,不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醫(yī)學檢查時,家屬可以這樣做:
1.?借助線上問診求助精神科醫(yī)生
醫(yī)生可以結合家屬提供的病史資料及線上交流的信息,對患者的病情做出初步判斷。
2. 如果患者不配合治療,可以暫時性選擇隱性給藥的方式,讓患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治療。如需要服用利培酮口服液、奧氮平分散片、阿立哌唑分散片時,家屬可以偷偷把藥加到患者的湯或飲料中。當然,這是不得已的做法,我們更希望患者能主動服藥。
經過一段時間的隱性給藥治療后,患者的情緒心態(tài)發(fā)生改變,對藥物治療的態(tài)度也不會那么抵觸。這時,家屬要乘勝追擊,積極鼓勵患者到醫(yī)院就診,接受更規(guī)范、更專業(yè)的治療。
3. 當患者出現(xiàn)以下情況時,家屬就要當機立斷,想方設法地送患者就醫(yī)。
●??存在嚴重的自殺傾向。
●??存在明顯的攻擊、傷人、毀物、離家出走等行為。
●??越來越孤僻、被動、懶散、自我封閉、無法融入社會。
●??經常與人發(fā)生言語或肢體沖突,以致無法與人相處。
出現(xiàn)上述情況,病情有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使其無法正常學習、工作及社交,此時家屬可以這樣做:
1. 家人的態(tài)度要十分堅決,要達成必須就醫(yī)的統(tǒng)一意見,讓患者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去就醫(yī),將站在所有家人的對立面。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患者明白去醫(yī)院看病是TA唯一的選擇。
2. 部分精神疾病患者會迫于壓力而被動配合就醫(yī),但仍不排除有些患者激烈反抗,甚至揚言以自殺或殺人相威脅。在這時候,家屬應避免患者的情緒進一步惡化,要學會表面上妥協(xié),必要時求助社區(qū)民警,將患者強行送醫(yī)。
我們要明白上述的方法都是權宜之計,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讓患者先得到初步的處理,待其癥狀得以初步控制后,及時給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的科普教育,讓患者從內心去接納這個病,從而能自覺、主動地接受精神科醫(yī)生的專業(yè)治療。
關于今天討論的這個話題,大家還有哪些招數(shù)呢,歡迎在下面的評論里留言討論。同時,也別忘了把文章“轉發(fā)”給身邊病友的家屬,讓他們能從容地面對不愿看病這件事。
參考文獻:
甘照宇. 雙面人生——雙相情感障礙解讀.廣東科技出版社. 2018: 049-051.
(文章圖源:攝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