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題竹籟小草
自題竹籟小草
清·廖燕《二十七松堂集》
【原文】
竹圃初葺,微雨一過,苔潔蘿鮮,予坐其中,頹如塊雪耳,何與筆墨事?
而顧相引以深也。
蕉紙蟲書,似以韻勝,不欲落煙食朵頤。
舉向花間,倩鳥哦之。
公冶子何在?聽此泠然。
世無忌人,容我仙去。
【今譯】
竹園圃剛剛修葺好,一陣微雨過后,青苔潔凈,藤蔓碧綠鮮亮,我坐在其中,放浪幽懷,心境頹然猶如融化的雪塊一般釋然,與寫作之事有什么關(guān)系?不過是孤緒與這幽境相交太深,孤緒幽吟罷了。
我隨意涂抹點(diǎn)劃的東西,所寫的詩文也如芭蕉葉上蟲蛀的痕跡,妙手偶得,自成天籟,似乎以其韻致取勝,不愿讓它們落到食人間煙火的人的口中,朵頤。
而只是舉向花間,遞到花叢中,請花間禽鳥去吟唱。
可惜茫茫世界,懂得鳥語的公冶長(孔子弟子,相傳懂鳥語)的一流人物在哪里呢?何處有知音來賞識這泠然希聲,欣賞這輕妙完美之音呢!
世上如果沒有嫉妒之人,就讓我遠(yuǎn)離塵囂,飄飄仙去吧。
【賞析】
本篇是作者對自己在竹林間創(chuàng)作的題記。雨后的竹圃、心境、創(chuàng)作,都寫得清新絕塵,幽遠(yuǎn)雋永。
“竹籟”風(fēng)吹拂竹林,竹林間自然的音響,比喻不事雕琢,深得自然之趣,這篇題記,也允屬天籟或竹籟之作,極瀟灑幽遠(yuǎn)之致。
作者雖然飄飄欲仙,卻也難以隔絕塵囂,這世上有多少嫉忌之人,豈容他獨(dú)自逍遙呢?孤懷冷韻之中,應(yīng)蘊(yùn)蓄著熱血孤憤,這正是作者的自寫自評。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