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獻的其他知識(完結(jié))
版本:同一部書因編輯、傳抄、刻版、排版或裝訂形式等的不同而產(chǎn)生的不同的本子。
1.? 寫本:又叫抄本,分為手稿本,清稿本,抄稿本,影抄本,抄本
手稿本:作者親筆所寫,往往多涂畫勾改
清稿本:自己寫過之后,請人再謄寫一遍(自己謄寫也可以)
抄稿本:從稿本直接過錄,僅次于稿本。一般根據(jù)抄者跋語來定。
影抄本:按照底本影摹的本子
抄本:一般的抄本,多罕見書籍,明藍色格子,清紅色黑色格子。
2.? 刻本:用木刻版印成的書本。
時代上:唐五代刻本,宋刻本,明刻本等
地域上:蜀本,浙本,閩本,平水本(山西臨汾)
刊刻前后:初刻本,重刻本,覆刻本(影印本)
印刷早晚:初印本,后印本,重修本,三朝本
墨色:藍印本,朱印本
開版大?。盒湔浔?/span>
版式:黑口本,白口本
字體大?。捍笞直?,小字本
3、套印本: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顏色、經(jīng)過多次版次印刷而成的版本。
4、饾板和拱花印本:饾板即將畫稿按照濃淡深淺陰陽向背各刻一版,依次套印。
?????????????????? 拱花即印刷術里的凸版。
5、活字本:雕版印刷屬于整版印刷,一頁一版?;钭质且粋€字一個模具,制版的時候用一塊底盤,把活字一個個排上,壓平固定,然后印刷,印刷完成后可以拆板,再排它版。,經(jīng)濟方便。
6、石印本:用石材制版印刷的版本。
7、珂羅版印本
8、批校本、題跋本:寫本或者印本通過讀書人批注,???,加題跋。
善本:好的本子,錯誤少,不殘缺,具有較高價值的古書版本。一足本,無缺卷,未刪削,二精本,精校精注,三舊本,舊刻舊鈔
辨?zhèn)?/span>
偽書:公認的著書者以及著書年代不是這本書的真正著書者或者著書年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黃帝內(nèi)經(jīng)》《列子》等
偽書的動機:傳道、射利,炫名,爭勝《孔子家語》,逃禁,避嫌
作偽的主要手段:1 .作者假托他人2 .后人改題著者3 .割去序跋4 .偽撰序跋5 .沿襲舊名而作新書6 .節(jié)采某書,更易新名7 .綴合群書,造為新編8 .變亂舊例,以充新編9 .?? 自著自注10 .書以篆籀而充古本11.?? 以假攙真竄亂舊帙
劉氏父子的辨?zhèn)畏椒ǎ?/strong>( l )從文辭方面辨?zhèn)巍? 2 )從事實方面辨?zhèn)巍? 3 )從因襲上辨?zhèn)巍#? )從思想體系辨?zhèn)巍?/span>
辨識偽書的方法:1、授受源流2、被依托的人3、首先傳出該書的人4、該書與作者行事矛盾5、據(jù)當世人揭發(fā)6、文體7、文章風格8、特殊語詞的起源9、聲韻系統(tǒng)和時代的矛盾10、因襲11、稱引12、佚文13、史實先后14、稱謂15、制度16、地理沿革17、本書與作者思想矛盾18、被依托者的學術水平與本書矛盾19、被依托者的學術專長與本書矛盾20、學術思想發(fā)展史上的倒置
辨?zhèn)螌嶋H例子:《古文今文尚書》《二十四詩品》
偽書的價值:1、史料價值2、文學價值3、語言價值4、思想價值5、其他
輯佚:將見于現(xiàn)存圖書文獻中的散佚、亡佚文獻的殘篇零句等各種佚存之文逐一摘錄出來,并按一定的方法原則編輯起來。
佚書:是指原來有其書,后來散佚、毀亡的書,即其作為獨立的文獻,曾在世間存在、流傳,后世作為獨立的文獻單位確已不存的書。
佚文:古書亡佚了,其中某些片斷散見于他書,叫佚文。天災人禍:書厄,自然淘汰
輯佚的方法:輯佚的主要任務是把佚文找全,盡可能按原書的順序排纂好,從古注,類書,小學書,其他漢魏六朝隋唐古書
例子:《永樂大典》《全唐文》
??保?/strong>就是改正古書在流傳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字句或篇章上的錯誤,使其恢復或接近本來面貌。創(chuàng)造最佳讀本
經(jīng)書:乾隆武英殿本、阮刻本
史書的??保何溆⒌畋?、五局合刻本(史記)、《百衲本二十四史》、中華書局本、中華書局修訂本
古書致誤之由:錯簡、正文與小注混淆、形近而誤、音近而誤、重文誤為二字、一字誤為二字、妄改
古書錯誤的主要類型:1,訛2,脫3,衍4, 倒5,錯亂
1 .訛 即文字錯誤 2 .脫、脫文(奪文)3 .衍,多出來的文字 4 、倒。即文字顛倒。互乙。5、錯亂
??睉邆涞臈l件:(一)主觀條件—理校(二)校書應廣求異本,特別是古本—對校(三)廣求相關資料—他校(四)精研所校之書—本校
(一)對校法:《太平御覽》 卷六百十八:“劉向《別傳》 曰:讎校者,一人持本,一人讀析,若怨家相對,故曰讎也?!崩砬灏姹鞠到y(tǒng),選擇好底本,校本,參校本。
(二)他校法:陳垣《元典章校補釋例· 校法四例》 :“他校法者,以他書校本書。凡A其書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書校之。B有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書校之。C其史料有為同時之書所并載者,可以同時之書校之。此等校法,范圍較廣,用力較勞,而有時非此不能證明其訛誤?!?/span>
(三)本校法:以本書校本書,在本書內(nèi)部找證據(jù)。要求熟讀全書,掌握本書文法文例,韻文掌握韻例。與正文可以互校,注文與正文可以互校等等
(四)理校法(綜合考證法)
??背晒涗浀姆绞剑?/strong>??鼻把?,凡例,底本附??奔o
校記包括:異文、異體字、刊刻習慣造成的異文、俗體字、避諱字
校勘說明:所校文獻的大體情況、版本情況、選擇底本、校本、??背晒捏w例
校書的態(tài)度:多聞闕疑
類書:類書,是我國古代一種大型的資料性書籍。輯錄各種書中的材料,按門類、字韻等編排以備查檢,例如《皇覽》《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北堂書鈔》《太平廣記》《冊府元龜》《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
叢書:是指由很多書匯編成集的一套書,按一定的目的,在一個總名之下,將各種著作匯編于一體的一種集群式圖書,又稱叢刊、叢刻或匯刻等。形式有綜合型、專門型兩類。《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古逸叢書》
總集:是中國古代對多人著作合集的稱呼,《昭明文選》《全唐文》《文苑英華》
別集:是指個人的詩文匯編。《李太白文集》
地方志:古稱地志、地記、圖經(jīng)、方志等,是指全面、系統(tǒng)地記述本行政區(qū)域自然、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的歷史與現(xiàn)狀的資料性文獻?!对涂たh志》《丹陽記》《華陽國志》《臨汀志》
家譜:家譜,又稱族譜、家乘、祖譜、宗譜等。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體裁。
出土文獻:廣義的出土文獻是相對于傳世文獻而言的,即考古發(fā)掘出土的(或經(jīng)過鑒定、來源明確的館藏品)文字材料,都可叫做"出土文獻"。
狹義的概念,一般是指出土的書籍(包括典籍和公、私文書),主要是指上個世紀大量出土的簡牘、帛書和紙質(zhì)文書等。
《穆天子傳》、《竹書紀年》、《銀雀山漢簡》,《居延漢簡》,《睡虎地云夢秦簡》等
敦煌遺書:又稱敦煌文獻、敦煌文書、敦煌寫本,是對1900年發(fā)現(xiàn)于敦煌莫高窟17號洞窟中的一批書籍的總稱,指敦煌所出4至11世紀的古寫本及印本 。上起東漢,下至元代,卷軸裝、經(jīng)折裝和冊子裝。《金剛經(jīng)》、《妙法蓮華經(jīng)》《老子道德經(jīng)想爾注》以及《老子化胡經(jīng)》等
為什么學習文獻學:工具性學科:為學術研究服務,從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獻,并選其善本,進行整理加工,方便自己和別人使用。
王欣夫:編目錄為了介紹文化遺產(chǎn)(《中國古籍總目》),講版本為了檢擇可靠的材料,校讎是整理材料的方法(《十三經(jīng)注疏》《二十四史》??闭恚?zhèn)问菫榱吮鎰e史料真?zhèn)?,輯佚是為了補充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