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二

2022-08-13 00:47 作者:陳谷子吃西瓜  | 我要投稿

  盧肇論海潮,以謂“日出沒所激而成”,此極無理。若因日出沒,當(dāng)每日有常,安得復(fù)有早晚?余??计湫泄?jié),每至月正臨子、午,則潮生,候之萬萬無差。此以海上候之,得潮生之時。去海遠,即須據(jù)地理增添時刻。月正午而生者為潮,則正子而生者為汐;正子而生者為潮,則正午而生者為汐。?

  盧肇論海潮,以為海潮是由日出和日落的激蕩而造成的,這說法極無道理。如果是因為日出和日落,那么海潮的生成和退落應(yīng)該每天都有固定的時間,又怎么會有早有晚呢?我曾經(jīng)考察海潮生成的時間規(guī)律,每到月亮正處在“下中天”和“上中天”的位置時它就會生成,這種觀測結(jié)果萬萬無差錯。(這是從海上觀察所得到的潮生時刻,如果離海較遠,就須根據(jù)具體的地理位置增加時刻。)如果以月亮正當(dāng)“上中天”所生成的叫做潮,那么它正當(dāng)“下中天”所生成的就是汐;如果以月亮正當(dāng)“下中天”所生成的叫做潮,那么它正當(dāng)“上中天”所生成的就是汐。?


  歷法見于經(jīng)者,唯《堯典》言“以閏月定四時成歳。”置閏之法,自堯時始有,太古以前,又未知如何。置閏之法,先圣王所遺,固不當(dāng)議。然事固有古人所未至而俟后世者,如歳差之類,方出于近世,此固無古今之嫌也。凡日一出沒謂之一日,月一盈虧謂之一月。以日月紀天,雖定名,然月行二十九日有奇,復(fù)與日會;歳十二會而尚有余日。積三十二月,復(fù)余一會,氣與朔漸相遠,中氣不在本月,名實相乘,加一月謂之“閏”。閏生于不得已,猶暍舍之用磹楔也。自此氣、朔交爭,歳年錯亂。四時失位,算數(shù)繁猥。凡積月以為時,四時以成歳,陰陽消長,萬物生殺變化之節(jié),皆主于氣而已。但記月之盈虧,都不系歳事之舒慘。今乃專以朔定十二月,而氣反不得主本月這政。時已謂之春矣,而猶行肅殺之政,則朔在氣前者是也。徒謂之乙歳之春,而實甲歳之冬也;時尚謂之冬也,而已行發(fā)生之令,則朔在氣后者是也。徒謂之甲歳之冬,乃實乙歳之春也。是空名之正、二、三、四反為實,而生殺之實反為寓,而又生閏月之贅疣,此殆古人未之思也。今為術(shù),莫若用十二氣為一年,更不用十二月。直以立春之日為孟春之一日,驚蟄為仲春之一日,大盡三十日,歳歳齊盡,永無閏余。十二月常一大、一小相間,縱有兩小相并,一歳不過一次。如此,則四時之氣常正,歳政不相凌奪。日月五星,亦自從之,不須改舊法。唯月之盈虧,事雖有系之者,如海、胎育之類,不預(yù)歳時寒暑之節(jié),寓之歷間可也。借以元祐元年為法,當(dāng)孟春小,一日壬寅,三日望,十九日朔;仲春大,一日壬申,三日望,十八日朔。如此歷日,豈不簡易端平,上符天運,天補綴之勞?余先驗天百刻有馀、有不足,人已疑其說。又謂十二次斗建當(dāng)隨歳差遷徙,人愈駭之。今此歷論,尤當(dāng)取怪怒攻罵。然異時必有用余之說者。?

  歷法見于古代經(jīng)書的,只有《尚書·堯典》說到“用閏月調(diào)整時日,以定四時節(jié)氣,而成一歲之歷象時令”。設(shè)置閏月的辦法,因為堯的時代才開始有,遠古以前的情形又不知是什么樣子。設(shè)置閏月的辦法,是古代先圣王所留傳下來的,固然不應(yīng)提出異議,然而事情本來就有古人未曾做到而等待后人來做的。如歲差之類,直到近世才發(fā)現(xiàn),這當(dāng)然也就沒有以今變古的嫌疑。凡是太陽出沒一次,就叫做一日;月亮虧盈一遭,就叫做一月。用日、月記錄天體運行雖是固定的名目,然而月亮運行二十九日有余復(fù)與太陽會合,每年十二次會合而還有剩余的時日;積累三十二個月就會剩余一次會合的時日,節(jié)氣和朔日的錯位越來越遠,以致中氣不在當(dāng)月,名實就相乖違了;為此就要加一個月,叫做閏月,所以加閏月也是出于不得已,猶如建造房子的門要加門楣和門框。自此以后,節(jié)氣和朔日就相互沖突,導(dǎo)致歷法上的年歲錯亂,四季失位,測算數(shù)據(jù)繁瑣復(fù)雜。大凡積三月以為一季,積四季而成一年,陰、陽二氣的消長,萬物的生死循環(huán),所有的變化節(jié)奏,無不歸結(jié)于節(jié)氣的轉(zhuǎn)換,而只按月亮的盈虧造歷法,便都與歲時運轉(zhuǎn)的陰陽變化沒有關(guān)聯(lián)?,F(xiàn)在卻專以合朔確定十二個月,而節(jié)氣反而不能主導(dǎo)當(dāng)月的人事活動。譬如說,歷法季節(jié)已稱為春天了,而人事活動仍按萬物蕭條的節(jié)令進行,朔日在節(jié)氣之前就是這種情況,因而白白地稱說某季是乙歲的春天,實際它還是上一年甲歲的冬天;反過來說,歷法季節(jié)還稱某季是甲歲的冬天,而人事活動已開始按萬物生長的節(jié)令進行,朔日在節(jié)氣之后就是這種情況,因而白白地稱說某季是甲歲的冬天,實際它已是下一年乙歲的春天。如此,所謂正月就是徒有其名,反而是二月、三月或四月合乎作為一年之始的實際。這樣在歷法上,反映萬物生長或蕭條的節(jié)氣反而是附屬的性質(zhì),而由此又生出閏月的累贅,這大概是由于古人未曾深入思考?,F(xiàn)在要改進歷法,沒有比采取如下辦法更好的,就是用十二個中氣(二十四節(jié)氣)為一年,更不用十二個朔閏月,直接以立春之日為孟春正月的第一日,驚蟄為仲春二月的第一日,大月都滿三十一日,小月都滿三十日,歲歲整齊無余日,永遠不用閏月。十二個月恒常一大一小相間,即使有兩個小月并列,每年也不過一次。這樣,就使四時節(jié)氣永遠與歷法相合,每年的歲時活動不相侵越,自然順從日、月、五星的運行規(guī)律,也不需要再修改舊的歷法。只是月亮的盈虧,雖然有些事像是跟它有關(guān)系的,如海潮的起落、胎生的孕育之類,但它不關(guān)乎歲時寒暑的節(jié)氣變化,把它附載于上述歷法中就可以了。權(quán)且以元祐元年為例而示其法:當(dāng)孟春正月為小月,則一日干支為壬寅,三日月望,十九日為合朔日;仲春二月為大月,則一日干支為壬申,三日月望,十八日為合朔日。如此,歷法豈不是簡易、整齊而平穩(wěn),上符天體的運行,而無修補測算的煩勞?我先前曾測驗每一晝夜的一百刻,發(fā)現(xiàn)時刻有時有余有時不足,有人已懷疑我的看法;又曾說每年十二次斗建(月建)當(dāng)是隨著歲差而遷移的,有人更驚詫為駭人耳目?,F(xiàn)在我這關(guān)于制歷方法的新論,大概尤其會被一些人大驚小怪、攻擊怒罵,然而將來必定會有人采用我的學(xué)說。?


  寶元元年,黨項圍延安七日,鄰于危者數(shù)矣。范侍郎雍為帥,憂形于色。有老軍校出,自言曰:“某邊人,遭圍城者數(shù)次,其勢有近于今日者。虜人不善攻,卒不能拔。今日萬萬元虞,某可以保任。若有不測,某甘斬首?!狈都纹溲詨讶诵?,亦為之小安。事平,此校大蒙賞拔,言知兵善料敵者,首稱之?;蛑^之曰:“當(dāng)敢肆妄言,萬一言不驗,須伏法?!毙Pυ唬骸熬粗家?。若城果陷,何暇殺我耶?聊欲安眾心耳?!?

  寶元元年(1038),西夏大軍包圍延安七天,延安城幾次接近失陷。侍御史范雍為邊帥,憂形于色。這時有個老軍校站出來,自稱:“我是邊地人,已多次經(jīng)歷被圍城的戰(zhàn)役,那時的形勢有和今天相近的。黨項人不善于攻城,最終不能攻下圍城,今天的事萬萬不用擔(dān)心。我可以立下軍令狀擔(dān)保,如果我的話不靈,我甘愿被殺頭?!狈稁涃澷p他的豪言壯語,一時人心也為之稍稍安定。戰(zhàn)事平息之后,這位軍校大受獎賞提拔,人們談起能知兵、善應(yīng)敵的人,都首先稱道他。有人對他說:“你竟敢放肆胡言亂語,萬一事不應(yīng)驗,是要伏軍法的?!边@位軍校笑笑說:“你沒動腦子想想,如果城果然被攻陷了,誰還顧得上殺我?當(dāng)時也不過是要姑且穩(wěn)定軍心罷了?!?


  種世衡初營清澗城,有紫山寺僧法崧,剛果有謀,以義烈自名。世衡延置門下,恣其所欲,供億無算。崧酗酒,狎博無所不為,世衡遇之愈厚。留歳余,崧亦深德世衡,自處不疑。一日,世衡忽怒謂崧曰:“我待汝如此,則陰與賊連,何相負也?”拽下械系捶掠,極其苦楚。凡一月,濱于死者數(shù)矣。崧終不伏,曰:“崧,丈夫也!公聽奸人言,欲見殺,則死矣。終不以不義自誣。”毅然不顧。世衡審其不可屈,為解縛沐浴,復(fù)延入臥內(nèi),厚撫謝之曰:“爾無過,聊相試耳。欲使為間,萬一可脅,將泄吾事。設(shè)虜人以此見窮,能不相負否?”崧默然曰:“試為公為之?!笔篮夂襁z遣之,以軍機密事數(shù)條與崧曰:“可以此藉手,仍偽報西羌。”臨行,世衡解所服絮袍贈之曰:“胡地苦寒,以此為別。至彼,須萬計求見遇乞,非此人無以得其心腹。”遇乞,虜人之謀臣也。崧如所教,間關(guān)求通遇乞。虜人覺而疑之,執(zhí)于有司。數(shù)日,或發(fā)袍領(lǐng)中,得世衡與遇乞書,詞甚款密。崧初不知領(lǐng)中書,虜人苦之備至,終不言情。虜人因疑遇乞,舍崧,遷于北境。久之,遇乞終以疑死。崧邂逅得亡歸,盡得虜中事以報。朝遷錄其勞,補右侍禁,歸姓為王。崧后官至諸司使,至今邊人謂之王和尚。世衡本賣崧為死間,邂逅得生還,亦命也??刀ㄖ螅篮鈹?shù)出奇計。余在邊,得于邊人甚詳,為新其廟像,錄其事于篇。?

  種世衡最初營建青澗城時,有個紫山寺僧人法崧,剛毅果決有謀略,以敢于為忠義獻身自稱。世衡招納他為門下客,任其恣意放縱,供他揮霍的錢財無數(shù)。法崧酗酒賭博,無所不為,世衡對他愈厚待。過了一年多,法崧也對世衡深深感恩,不懷疑世衡對他的信任。有一天,世衡忽然發(fā)怒,對法崧說:“我對你如此厚待,而你竟暗地里與羌人勾結(jié),為何負我?”命人拽下去銬上刑具,囚禁起來,捶笞拷掠,極其嚴酷。一月之內(nèi),法崧幾次被折磨得要喪命,而到底不認罪,說:“我法崧是大丈夫。府公您聽信奸人之言,要殺我您就殺,我也不過一死,但決不會招供沒有的事,接受您強加給我的這種不義之名。”對世衡的行為毅然不顧。世衡確知其不可屈服,于是為他脫去繩索刑具,讓他沐浴更衣,引他到自己的臥室內(nèi),深切安撫道歉,說:“你沒有過錯,我不過姑且試試你。想讓你做間諜,萬一你被脅迫不能承受,將會泄露我的機密。假如羌人也像我這次試你一樣對你窮盡折磨,你能不能不負我?”法崧默然不語,然后說:“我為府公試試?!笔篮夂褓涘X財而派他走,又告訴他幾條軍事機密,說:“你就以這幾條機密為借口下手,假裝西投是為了把機密報告給西羌人?!狈ㄡ屡R行時,世衡又脫下所穿的絲絮棉袍送給他,說:“胡人之地酷冷嚴寒,我就以這個作為分別的禮物。到了那里,你要想盡一切辦法求見遇乞,除非此人,你無法得到他們的心腹機密?!?/span>遇乞其人,是西夏的第一謀臣。法崧按世衡的布置,偷渡邊關(guān)到了西夏,要求見遇乞。羌人有所提防而懷疑他,把他抓起來送到了有關(guān)機構(gòu)。過了幾天,有人扯破他的棉袍搜查,在棉袍的領(lǐng)子中發(fā)現(xiàn)了世衡給遇乞的書信,言詞十分真誠親密。法崧原先并不知道衣領(lǐng)中有這書信,羌人嚴刑拷打備至,法崧始終不講實情。羌人因此而懷疑遇乞,就放了法崧,把他轉(zhuǎn)移到西夏的北部地區(qū)。不久后西夏生變,遇乞最終因受懷疑而被殺。法崧遇機會得以逃歸,盡得羌中情況而報告朝廷。朝廷肯定了他的功勞,補授他為右侍禁,又讓他還俗,復(fù)本姓為王。崧后來官至諸司使,至今邊境地區(qū)的人還稱他為王和尚。世衡本來是出賣法崧,用他的死來離間羌人的,他遇機會得以生還,這也是他的命??刀觊g以后,世衡守邊屢出奇計;我在邊境任職時,從邊地人那里得知王和尚的事跡,甚為詳細,因此為他重塑了廟像,并以這篇文章記錄其事跡。?


  祥符中,禁火。時丁晉公主營復(fù)宮室,患取土遠,公乃令鑿?fù)ㄡ槿⊥?,不日皆成巨塹。乃決汴水入塹中,引諸道竹木排筏及船運雜材,盡自塹中入至宮門。事畢,卻以斥棄瓦礫灰壤實于塹中,復(fù)為街衢。一舉而三役濟,計省費以億萬計。

  國初,兩浙獻龍船,長二十余丈,上為宮室層樓,設(shè)御榻,以備游幸。歳久腹敗,欲修治,而水中不可施工。熙寧中,宦官黃懷信獻計,于金明池北鑿大澳,可容龍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梁其完補訖,復(fù)以水浮船,撤去梁柱。以大屋蒙之,遂為藏船之室,永無暴露之患。?

  大中祥符年間,皇宮中發(fā)生火災(zāi)。當(dāng)時丁晉公(謂)主持營建修復(fù)宮室,計慮取土太遠,于是指令鑿開宮前的大道取土。沒有幾天,大道都成了巨大的壕溝。因而決開汴水堤岸,引水入壕溝中,使各地運送各種材料的竹排、木筏和船只,都從壕溝中直接來到宮門前。工程結(jié)束后,又以廢棄的瓦礫灰土填到壕溝中,復(fù)修整為街道通衢。一舉而三項力役同時成功,節(jié)省的費用可以億萬計。?


  李學(xué)士世衡,喜藏書。有一晉人墨跡,在其子緒處。長安石從事嘗從李君借去,竊摹一本,以獻文潞公,以為真跡。一日潞公會客,出書畫,而李在坐,一見此帖,驚曰:“此帖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歸,取驗之,乃知潞公所收乃摹本。李方知為石君所傳,具以白潞公。而坐客墻進,皆言潞公所收乃真跡,而以李所收為摹本。李及嘆曰:“彼眾我寡,豈復(fù)可伸?今日方知身孤寒。”?

  學(xué)士李世衡多藏書,有一幅晉人墨跡在其子李緒那里。長安人石從事曾從李君借去這幅墨跡,偷偷臨摹了一本,把它獻給文潞公(彥博),潞公以為是真跡。有一天潞公會客,向客人展示書畫,而李世衡恰好在座,一見這幅帖子,吃驚地說:“這帖子是我家的藏品,怎么忽然到了這里?”急忙叫人回家取來對證,始知潞公所收藏的是摹本。李世衡這才發(fā)現(xiàn)摹本是石從事傳出去的,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潞公,而坐客一窩蜂圍上來,擠成人墻,都說潞公收藏的是真跡,而以為李氏所收才是摹本。李世衡于是感嘆道:“他們?nèi)硕鄤荼?,我孤家寡人,還怎么能向他們說清楚?今天我才知道身份的孤寒。”?


  今世俗謂之隸書者,只是古人之“八分書”,謂初從篆文變隸,尚有二分篆法,故謂之八分書。后乃全變?yōu)殡`書,即今之正書、章草、行書、草書皆是也。后之人乃誤謂古八分書為隸書,以今時書為正書,殊不知所謂正書者,隸書之正者耳。其余行書、草書,皆隸書也。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云:“陳倉石鼓文已訛,大小二篆生八分??嗫h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笨嗫h,《老子朱龜碑》也?!稌u》云:“漢、魏牌榜碑文和《華山碑》,皆今所謂隸書也。杜甫詩亦只謂之八分?!庇帧稌u》云:“漢、魏牌榜碑文,非篆即八分,未嘗用隸書?!敝獫h、魏碑文皆八分,非隸書也?! 〗细畮熘?,書畫至多。其印記有“建業(yè)文房之印”、“內(nèi)合同印”。“集賢殿書院印”,以墨印之,謂之金圖書,言惟此印以黃金為之。諸書畫中,時有李后主題跋,然未嘗題書畫人姓名;唯鐘隱畫,皆后主親筆題“鐘隱筆”三字。后主善畫,尤工翎毛。或云:“凡言‘鐘隱筆’者,皆后主自畫。后主嘗自號鐘山隱士,故晦其名,謂之鐘隱。非姓鐘人也。今世傳鐘畫,但無后主親題者,皆非也。”?

  現(xiàn)在世俗所稱的隸書,只是古人所稱的八分書,意指字體的變遷最初從篆文演變?yōu)殡`書,還保存著二分的篆法,所以叫做八分書。后來就全變?yōu)殡`書了,而現(xiàn)在所稱的正書、章草、行書、草書,原來也都是隸書就有的稱呼。后人誤稱古代的八分書為隸書,而以現(xiàn)在通行的書寫字體為正書,殊不知所謂正書,原先只是指規(guī)范的隸書;其余行書、草書,在隸書中也都有。杜甫的《李潮八分小篆歌》說:“陳倉石鼓文已訛,大、小二篆生八分??嗫h、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彼^“苦縣”、“光和”,分別指的是《老子碑銘》和《朱龜碑》?!稌u》說:“漢、魏牌榜碑文和《華山碑》,都是現(xiàn)在的所謂隸書。”這些牌榜碑文,杜甫詩也只稱之為八分書?!稌u》又說:“漢、魏牌榜碑文,不是篆書就是八分書,未曾用過隸書。”可知漢、魏碑文都是八分書,而不是篆書。?


  江南府庫中,書畫至多。其印記有“建業(yè)文房之印”、“內(nèi)合同印”?!凹t殿書院印”,以墨印之,謂之金圖書,言惟此印以黃金為之。諸書畫中,時有李后主題跋,然未嘗題書畫人姓名;唯鐘隱畫,皆后主親筆題“鐘隱筆”三字。后主善畫,尤工翎毛?;蛟疲骸胺惭浴婋[筆’者,皆后主自畫。后主嘗自號鐘山隱士,故晦其名,謂之鐘隱。非姓鐘人也。今世傳鐘畫,但無后主親題者,皆非也?!?

  南唐的府庫中,收藏的書畫極多,其印記有“建業(yè)文房之印”、“內(nèi)合同印”等。其中“集賢殿書院印”是以黑墨印在書畫上的,而稱之為“金圖書”,說的是只有此印是用黃金鑄造的。各種書畫中,時常會看到李后主的題跋,然而未嘗題寫書畫人的姓名,只是鐘隱的畫,都有后主親筆題寫的“鐘隱筆”三字。后主善畫,尤工于花鳥?;蛘f凡是有“鐘隱筆”三字的,都是后主自己畫的,后主曾自號為“鐘山隱士”,所以隱藏自己的真名而稱為“鐘隱”,并非真有個姓鐘的人?,F(xiàn)在世上所傳的鐘隱畫,只要是沒有后主的親筆題跋的,都不是南唐的真品。?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謂鬲也。煎和之法,常欲湆在下,體在上,則易熟而不偏爛。及升鼎,則濁滓皆歸足中。《鼎卦》初六:“鼎顛趾,利出否?!敝^濁惡下,須先瀉而虛之;九二陽爻,方為鼎實。今京師大屠善熟彘者,鉤懸而煮,不使著釜底,亦古人遺意也。又古銅香壚,多鏤其底,先入火于壚中,乃以灰覆其上,火盛則難滅而持久。又護壚熱灼席,則為盤薦水,以漸其趾,且以承灰炮之墜者。其他古器,率有曲意,而形制文畫,大概多同。蓋有所傳授,各守師法,后人莫敢輒改。今之眾學(xué)人人皆出已意,奇衺淺陋,棄古自用,不止器械而已。

  古鼎中有三足皆為空心而其中可以盛東西的,這樣的鼎就是古人所稱的鬲。用鼎烹煮肉食的方法,總是希望湯汁在肉塊下面,肉塊浮在湯汁上,這樣就容易煮熟而又不會一邊爛、一邊不爛。等到取出煮熟的肉塊時,混濁的渣滓就都落到鼎足中?!抖ω浴返某趿侈o說:“把鼎足顛倒過來,便于倒出不潔之物。”這是說臟物沉淀后,必須先把它傾瀉掉,把鼎足清空。所以到九二陽爻,爻辭才說“鼎中又有了烹煮之物”。如今京師有名的屠夫善于烹熟整條豬的,都是用鉤子懸掛著烹煮,而不讓它附著于鍋底,這也是從古人的用意繼承下來的。此外,古代的銅香爐,大都在底部鏤孔,使用時先把點燃的香餅放入爐中,再以灰覆蓋香餅,這樣火旺后就不容易熄滅而能燃燒得久;又為防止香爐燒熱后烤壞席子,因而在爐下放一托盤而加水,以浸泡香爐的三足,且用以承接未燒完就掉下來的殘留香餅。其他古器,大率都有曲折周到的用意,而形制和文飾,大抵多相同。這是由于古人的技藝和學(xué)問只要有所傳授,就都各守師法,后人不敢隨意更改。今天的眾多學(xué)問,人人各出己意,離奇不正而淺陋,放棄傳統(tǒng),師心自用,又不止于器物的制作而已。



文章來自古詩文網(wǎng)

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二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呼伦贝尔市| 祥云县| 集贤县| 迭部县| 汝南县| 邵阳县| 德化县| 农安县| 惠安县| 长春市| 招远市| 乌拉特后旗| 邵阳县| 津市市| 高安市| 西盟| 延吉市| 辉县市| 盐亭县| 武定县| 祁连县| 德庆县| 清新县| 榕江县| 富源县| 重庆市| 荔波县| 凭祥市| 英山县| 武宁县| 兴仁县| 利川市| 安庆市| 大城县| 宜城市| 常山县| 平安县| 武定县| 定安县| 江都市| 大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