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耐心是幫助孩子語言康復的重點之一
通常情況下,寶寶在7個月左右的時候就會開始發(fā)出“baba、mama”的聲音,只不過這時候的吐字發(fā)音還不太清晰,家長們也很難分清楚。當然,每個孩子的發(fā)育會有一些給她差異,所以開口的時間有早有晚,這些也是比較正常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患有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孩子,他們的語言發(fā)育情況要比同齡孩子要緩慢許多,例如正常孩子在1歲左右的時候已經(jīng)可以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了,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孩子有可能到2歲、3歲了才會說這些。導致兒童語言發(fā)育遲緩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發(fā)音器官障礙、聽力障礙等等,但是無論是那種原因?qū)е碌模议L們都應該引起重視,及時干預幫助孩子語言康復。
首先,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開口說話的機會,盡管前期他們說的話不清晰,但是父母也應該保持耐心,切勿將不滿的情緒表現(xiàn)出來,否則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膽怯,害怕表達。父母可以多陪伴孩子玩耍,通過模仿孩子的聲音,和孩子進行有趣的互動,來引導他們開口說話。
其次,家長也可以給孩子看一些適合其年齡的動畫片,從中模仿一些聲音。動畫片的播放內(nèi)容和時間需要控制。平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模仿動畫片里的人物說話,動作、聲音、表情。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這樣也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語言。
另外,就是多語言環(huán)境的問題,有的家庭可能存在兩種語言的情況,例如老人喜歡用方言溝通,家長喜歡用普通話和孩子溝通,或是有的家長和孩子說英語。雖然我們提倡雙語教學,但是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我們盡量給孩子提供單一的語言環(huán)境,降低他們的語言學習困難,這樣做也是有利于他們的語言康復的。
最后,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從嬰兒期開始,家長就可以多和孩子說話,先從簡單的詞句開始,多用有趣的語言逗逗孩子,這樣可以激發(fā)他們學習語言的興趣。
當然,做這些都是需要家長們保持耐心的,畢竟在孩子語言康復的學習過程中,進展速度有時候會很慢,所以家切勿氣餒,或是催促孩子,給孩子施加壓力等,應該保持耐心和孩子一起積極的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