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師從李清照的“孫氏女”
孫娟,蔣建國,梁偉平等出演的五集黃梅戲電視劇《李清照》在第五集的結(jié)尾演繹了“孫氏女”拒絕師從李清照。

在陸游的《渭南文集》卷三十五中,有一篇《夫人孫氏墓志銘》,全文如下:
夫人孫氏,會稽山陰人。四世祖沔,觀文殿學(xué)士戶部侍郎,謚威敏,有傳國史。曾祖之文,朝議大夫,主管杭州洞霄宮,累贈正奉大夫。祖延直,奉議郎,通判盱眙軍,贈朝散郎??季C,宣義郎致仕。母,同郡梁氏。夫人幼有淑質(zhì),故趙建康明誠之配李氏,以文辭名家,欲以其學(xué)傳夫人,時夫人始十余歲,謝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宣義奇之,乃手書古列女事數(shù)十授夫人。夫人日夜誦服不廢。既笄,歸今文林郎寧海軍節(jié)度推官蘇君瑑,逮事舅姑左右,就養(yǎng)唯謹(jǐn)。凡組織縫紉烹飪調(diào)絮之事,非出其手,舅姑弗悅。舅姑歿,夫人執(zhí)喪哀。終喪,事家廟如生,祭薦豐潔中度。疾已革,猶修秋祭,不知其力之憊。推官女兄,實朝議大夫直顯謨閣呂公正己之夫人,性堅正,善持家法,凡家人必責(zé)以法度,不知者以為過嚴(yán),至夫人能事之,則終身怡怡,未嘗少忤。宗黨間既稱譽夫人之賢,又以知呂夫人非難事者也。
紹熙四年(1193),從推官官臨安,以其年七月辛巳,疾終于官舍。夫人平生奉浮圖氏,能信踐其言,及處生死之際,盥濯易衣,泰然不亂,世外道人有所不逮,亦賢矣。享年五十有三。五子。瀛,太學(xué)生。汭。泂。濱。潞。皆卓然自立,能世其家,蓋推官與夫人善訓(xùn)督之力也。二女。長適修職郎通州錄事參軍王易簡,次尚幼。孫男二人。曰暹,幼未名字。予世家山陰,先太尉邊夫人,實與威敏夫人為女兄弟。予與宣義,外兄弟也,少時交好甚篤。今夫人年逾五十而歿,予乃及銘其隧,則予安得不老。銘曰猗與夫人,率德不惰,舅姑宜之,曰善事我。移其事姑,以奉女公,雍雍肅肅,既和且恭。相夫以正,教子以嚴(yán),施于先后,以遜以謙。一病不復(fù),奄其告終,我作銘詩,用詔無窮。
從文中可以看出,陸游和孫氏女的父親孫綜是表親,而且兩人關(guān)系很好,這位孫氏女是陸游的表侄女,嫁與蘇瑑?yōu)槠?。正因為這層關(guān)系,所以陸游會為孫氏女寫墓志銘。
可以推斷出,文中那位“以文辭名家”的“故趙建康明誠之配李氏”,就是李清照。從孫氏女直接拒絕李清照傳授所學(xué),刻苦學(xué)習(xí)“古列女事”,以及結(jié)婚之后的表現(xiàn)來看,孫氏女是非常典型的宗法專制社會女性,符合那個時代對女性的所有要求。
從她照顧家庭,孝順公婆,撫育子女等方面來看,她確實是典范,無論在哪個時代,都無可挑剔,但是她拒絕李清照的那句:“才藻非女子事也”,說出了本質(zhì)。她擁有才華,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比如教育,比如社會環(huán)境,她認(rèn)為女人不應(yīng)該這樣,主動拒絕師從李清照,僅僅只是因為她是女人。
也許有人認(rèn)為女人就應(yīng)該這樣,我只能說大清朝早就滅亡了,何況是南宋。也許有人認(rèn)為這是孫氏女自己的選擇,無可厚非,這確實是個人選擇,但是關(guān)鍵問題是,這種選擇建立在壓抑天性的基礎(chǔ)上,只能說符合那個時代的歷史條件,但是時移事異,這一套在今天已經(jīng)不適用了。
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是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廣大女性既可以選擇奔著李清照的方向努力,也可以選擇像孫氏女一樣回歸家庭,而且這種選擇都是理性思考之后的結(jié)果,性別不再是壓抑天性的理由。
李清照確實沒有后代,但是易安文脈并未斷絕,李清照無法復(fù)制,但是越來越多的女性像李清照一樣盡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華,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