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迅康藥業(yè):陽虛者易怕冷?3種方法補陽氣

部分人怕冷,即使在高溫天氣也會出現(xiàn)手腳發(fā)涼,這是陽虛的特征。中醫(yī)認為,高溫天正是陽氣易耗傷的季節(jié),但也是補陽的關鍵時期。原因在于高溫天大自然陽氣最為旺盛,體內陽氣也達到高峰,此時間段氣血充盈,經絡通暢,采取溫陽散寒治療法效果更好。
體內陽氣不足會怎么樣?
陽氣的作用是溫養(yǎng)全身組織器官,維持最基本的生理功能。體內陽氣不足就難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從而造成陽虛,導致代謝活動減退和陽熱不足,具體表現(xiàn)為四肢冰涼、畏寒怕冷、臉色蒼白、精神狀態(tài)差、大便溏薄,同時伴有夜尿次數(shù)增多、小便清長、食物難以消化等。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陽虛?
1、先天或遺傳因素
父母身體虛弱、低體重兒、早產兒均是先天稟賦不足所引起的陽虛。
2、縱欲
縱欲時可損耗腎精,損害體內真氣,進而傷害陽氣。
3、不合理的飲食
吃太多生冷瓜果、喝太多冷飲,寒涼食物進入體內后需陽氣運化,長期貪涼可損耗陽氣。
4、不良的生活方式
高溫天氣長時間吹空調,以至于室內溫度過低,皮膚及肌肉間的空隙疏松。寒邪可趁機侵入體內,或是留在皮膚表面,也有可能深入血脈、骨節(jié)以及筋脈,從而消耗體內陽氣。
如何補養(yǎng)陽氣?
1、三伏貼
三伏貼適合虛寒性疾病,包括痛經、關節(jié)炎、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等。除了三伏天外,其他時間段也能做穴位貼敷或艾灸治療。
2、多泡洗
用桂枝、蘇葉、生姜和花椒、艾葉等中藥泡腳或泡澡,使得藥物經皮膚吸收,特別適合風邪、濕邪、寒邪所引起的四肢疾病,從而起到溫陽散寒和溫經止痛功效。
3、服用湯劑
根據(jù)陽虛類型來選擇合適的溫補中藥,必須在專業(yè)中醫(yī)指導下辨證論治。陽虛分為腎陽虛、脾陽虛和心陽虛等,同時還需根據(jù)是否合并血瘀、氣滯和血虛等辨證選擇藥物。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外,最簡單的方法是曬太陽,能吸收大自然陽氣。由于陽經循行于背部,背部主陽氣,因此應重點曬一曬后背,能有效改善腰背疼痛和四肢發(fā)涼、畏寒怕冷等癥狀。另外,每天還要有30分鐘以上的運動,如慢跑、跳繩、騎自行車和快走等,同樣也能幫助補足陽氣。
該文章摘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