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聯(lián)說謎 | 臺灣燈謎簡介
◎?

在我國寶島臺灣,癡迷中華傳統(tǒng)燈謎文化的大有人在,像臺北、臺中、臺南、高雄、澎湖等地的許多市縣,都成立有燈謎研究會,他們對燈謎的熱情,絲毫不亞于我們大陸的愛好者。以往有觀點認為,臺灣謎作不如大陸燈謎這樣流派眾多、風格迥異,其整體風格仍崇尚“古風”,堅守典雅的傳統(tǒng)。但經過二十多年雙方互相交流融合,兩岸燈謎創(chuàng)作的風格已日趨接近。去年10月,臺灣謎學研究會創(chuàng)辦發(fā)行了《臺灣謎學月刊》,下面選擇創(chuàng)刊號上的幾條燈謎做一簡介。
如:“剛被太陽收拾去,卻叫明月送將來”(打影視用詞二)“息影、復出”,謎面出自蘇軾《花影》詩,意思說花影在落日時分剛剛退去,明月升起后卻再度出現(xiàn),謎底解釋為“停息的影子復又出現(xiàn)”;“令”(打歐陽修《送楊寘序》句一)“其能聽之以耳”,此謎是說“令”若要能變成“聽”,必須加“耳”成為“聆”(聆聽);“掛念哥哥”(打字一)“兢”,“掛”指放到上面去,“念”取“廿”的意思,扣兩個“十”,“哥哥”即兩個“兄”;“從小就要講實話”(打中藥名二)“童便、白果”,“便”別解為“便要、就要”,“白”指“說白”,“果”解釋為“真的、確實”;“宛陵相較東坡歲”(打電視劇人物一)“梅長蘇”,北宋詩人梅堯臣,世稱宛陵先生,他的出生日期比蘇東坡稍早,謎底中“長”由“cháng”異讀作“zhǎng”音,意謂梅堯臣的年歲要長于蘇東坡。
以上數例謎作,或雅致渾成,或通俗易懂,俾使我們能一窺今日臺灣燈謎之全豹。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7年第4期《談聯(lián)說謎》欄目。)


《咬文嚼字》2017年第4期電子版
我刊郵發(fā)代號4-641,歡迎至各地郵局訂閱。也可撥打我社郵購部電話021-53204211訂購。您還可以通過微信掃碼訂閱。(注意:電子刊只能在手機端閱讀,購買后無法退款)

跳轉郵政微商城訂閱

訂閱2022年全年電子刊

咬文嚼字公眾號

咬文嚼字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