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漢語拼音方案演變?(2)【文祖小t】
接上文。

*建議閱讀本文之前先閱讀up其他文章方便理解本文。

上次講到,威妥瑪式和郵政式有缺點。接下來我們就講講這些缺點是如何被克服的吧。
1928年,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新的注音方案。
在新的國語羅馬字方案中,采用一般表示清音的拉丁字母給送氣音用,而一般表示濁音的字母給不送氣音用。
比如,[t]用d表示,[t?]用t表示。
這樣表示就不會搞混送氣音和不送氣音,也用不到送氣符號。這版方案的所有字母都是已經(jīng)有了的拉丁字母,十分方便。聲母的表示有幾個和現(xiàn)在的拼音不一樣的我列出來:
國語羅馬字-漢語拼音
tz-z
ts-c
j-zh
j(i)-j
ch(i)-q
sh(i)-x
另外有幾個當時的讀音,現(xiàn)在已經(jīng)廢除了的:
國語羅馬字-國際音標
v-[v]
gn-[?]
我們也就看出聲母所存在的問題了:j、ch、sh要表示的讀音要靠后面有沒有i來區(qū)分。
再看韻母表示。

這版方案的一個優(yōu)點出來了——能夠表示聲調。最大缺點也出來了——表示聲調的方法實在是太麻煩了。要通過不同的韻母拼寫來表示。
舉個例子:
國語羅馬字-漢語拼音
a-ā
ar-á
aa-ǎ
ah-à
加r代表二聲,雙寫代表三聲,加h代表四聲。要是僅此而已也沒多麻煩。
所以其實現(xiàn)在還是能見到仍然使用這個方案的地名的。
山西和山西,因為英語去掉了拼音的聲調符號而在英語中被搞混,為了不被搞混,一聲的山西用了shanxi,而三聲的陜西用了shaanxi,就是借鑒了這種方案。這種方案的韻母聲調表示的好處就有了——不添加任何變音符號。
但是,你越往后看,就會發(fā)現(xiàn)越麻煩。把a、ua、ang、iuan的四個聲調表示方法對比,你很快就摸不著頭緒了——太麻煩了。
所以說就要有新的方案。新的方案的事呢,我們下次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