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七-來自未來的余生
來自未來的余生·有關(guān)達莉亞 和我如何看待“歷史”
算是個《一九六七》的后記
我敬佩科馬洛夫,因此我來到這里,成為達莉亞。
?
其實我一直相信歷史就是歷史,是一種既定事實,沒有什么所謂改變的余地。但聯(lián)盟一號的事故實在是讓我覺得可惜,它本是可以避免的。我為科馬洛夫的犧牲感到不平,對這個事故感到悲傷和氣憤??岂R洛夫同志是很偉大很有人格魅力的人,我好希望他們(還有加加林)可以活下去,他們本該更輝煌燦爛。
?
“改變歷史”的設(shè)想,不是一種請愿,而是單純的發(fā)泄與來自未來的不滿。
?
同時,由于“未來”永遠遲到于“歷史”,我若是在這次嘗試中一開始便強調(diào)“未來”,以實現(xiàn)對“歷史”的改變,也是不邏輯的。
?
我覺得即使是知道最終的可能結(jié)局(在事情沒有發(fā)生之前不存在“一定”一說),科馬洛夫的選擇也不會有什么改變,本來在臨行前他就已經(jīng)知道兇多吉少。但是如果其他相關(guān)人士,他們可以因為達莉亞的警告而更認真一點對待,那關(guān)于聯(lián)盟一號的“既定事實”就有可能不一樣。那個時代不缺熱血與理想,我相信一定會有人盡自己的能力去阻止這次發(fā)射,他們可能會被降職或者威脅,但他們不會放棄拯救這架飛船,就像科馬洛夫保護加加林一樣。
?
我太平凡,不足以撼動歷史。有沒有達莉亞的存在,關(guān)于這段事件的記載都會是一樣的,如此的小人物不夠讓歷史為她著墨。普通如我,不可能去“魂穿”勃列日涅夫,直接把聯(lián)盟行動叫停,只能在歷史中做些“無濟于事”的微薄努力罷了。
?
也許是螢燭微光不亮長夜,但也可能是星星之火最終燎原。微火的結(jié)局也許是黯然熄滅,但這每一束微茫的星火都在構(gòu)筑著一次燎原的可能。所以哪怕是無濟于事,哪怕結(jié)果是什么也改變不了,也選擇做一個正義的人,給圓滿的結(jié)局更多一點可能。
?
事故之后,我離開了航天局,畢竟確實什么也不懂。但是我想用我的未來余生,給像科馬洛夫一樣的崇高但又沒有太多記載的人找到一段真正的歷史。他們的偉大不應只停留于傳言,一定還有沒有解密或者能夠考證的信息,可以證明這些失散的故事。去尋找它們,是來自未來的達莉亞真正有可能做到的。
?
202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