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佛系地在室內宅著上網(wǎng)還一不小心就奮斗了?
很簡單,不做蝦,不當神,不拜鬼,做個人吧。

做現(xiàn)實的理想主義者啊。
苦難已經(jīng)夠苦了要是還不能大大方方幽默一把,那就只有更苦了。否則呢?

聲明:
這篇的探討不適用于所有正在勞動的勞動者,勞動本身就會讓你沒有空進入空虛狀態(tài)。因為收獲任何成長的快樂其實都是有實感的。你可能也曾經(jīng)抱怨,也曾郁郁寡歡,但你終究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的。
注:標簽就是亂打的來蹭的。

如何對抗人生的無意義感似乎成為了處在這個卷起來的時代的大學生們的一個有點普遍的主題,謎底就在謎面上啊。對抗。
也可以不對抗只要你享受無意義而并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我大概脾氣比較古怪,我就想先試試寫如何不對抗且享受還不違背自己的良心??
注:可是真的不打算對抗的人壓根就不會問這個問題吧。

天才,各行各業(yè),各種人生的各種天才,甚至包括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天才。只天才不夠,還要一直謙虛,適可而止進退有度。
試問古往今來有幾人?
詩仙從不謙虛,兵仙又懂進退自如否?成功者的事是被記下來了可是他們怎么掛的,正史的史書不也寫的人盡皆知昭告天下了嗎?
度這個事也太難掌握了。
誰知道正好的度在哪?
先說說記載正史的史官這事吧。也許只有搬出來太史公需要看看的人才肯往下讀。那就聊聊太史公。
有些人很奇怪,好像都不知道后代修前朝史的原因是因為前朝完了啊。??司馬遷他根本就沒有刻意黑秦始皇的必要,就更沒有歌頌的必要了,已故之人就事論事嘛。功過三皇,德蓋五帝,為始皇帝,這話是嬴政自己說的,司馬遷記了下來而已,嬴政死后被腌咸魚的事司馬遷也記了下來。
兩千多年以后我們覺得嬴政好像說的是實話可司馬遷又不知道啊??
要說個人情感,那紀傳體的記載是必然有更多的。我更相信以感情判斷他還是更有黑漢武帝的必要??,但是他也沒有不是嗎?
如果你就想修道或成佛呢?老子會告訴你,為了修道而修道的根本就沒有悟性,是不可能悟道的,該干嘛干嘛去吧。莊子會告訴你,行吧,求無欲得無欲則悟道。愛干不干,愛信不信。道家不逼迫任何人信道,但是莊子曰,學富五車連個超級大葫蘆籽的用處都不知道就是個、惠子。
佛呢,都不用佛祖或慧能法師,吳承恩都給你告訴明明白白的了??,要成佛就得收心猿意馬,歷九九八十一難,悟一個空字才是斗戰(zhàn)勝佛。否則就是個自以為自己是齊天大圣,以捅破天宮,擾四海不寧,使民不聊生而驕傲的毛猴而已。鬧上天庭鬧下閻羅殿也只是為猴群狂歡以正義之名也不管天上神仙平時都還要工作的,他們要是都得對付猴那在這本神話里要面對各路妖魔鬼怪的民間人類老百姓怎么活?豈不是群魔亂舞?
唯斗戰(zhàn)勝佛才可真正普渡眾生。
齊天大圣就夠不好當?shù)牧?,斗?zhàn)勝佛更難做。
故而,你只能去試才知道你自己的度在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嘛。知人太難了,要過好自己的人生,自知也就夠了。
那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適合聽儒家的才能過得讓自己開心,可是你還是很討厭功利心,又想普度眾生,你擁有慈悲心吶。
感謝前人吧,王陽明自己就這么琢磨的,而他在明朝就幫我們琢磨明白了這個事,那就是心學。中國古代哲學達到的一種高明的底線思維。心學最高明之處大概就在于他解決了一個天理與人欲的疑問,解決的辦法就是:人欲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人欲,只要此心光明。
為什么一定要對立呢?

要么怎么說大道至簡,返璞歸真呢。
對抗人生無意義感的三大利器:
讀書,運動,吃飯。
保你閑不下來。
讀書:
你不會后悔你讀過書的,即使你讀的爽文,那你也不會后悔你讀它時候的快樂。
如果你啃經(jīng)典著作,那你經(jīng)歷任何事都會感悟到文字能有多大的力量。
中國歷史,興衰榮辱,功過是非??v有千古,橫有八荒。
中國文學,包羅萬象,悲天憫人,樂觀豁達,
某某某某啊大家吐槽最多的雜志,你讀了吧其實也不會后悔,因為你讀了再體會你才知道誰是騙子嘛??
運動:
要么身體健康,
要么身材曼妙。
要么可以吃更多飯。
還可以心情變好一些,
只要你不帶著互聯(lián)網(wǎng)運動,就不會失去與天地的連接,照不著照妖鏡里自己歇斯底里的陰暗面,必然會比較正常,普通,自信,而不是普信。自信的人自然能接受自己的普通,不接受者都是自卑與自負的,否則呢?
與性別無關,與性格有關。
愛美的女孩子打扮是因為愛美而已呀,
就像愛打球的男孩子是因為愛打球而已,
否則呢?
都說了謎底就在謎面上了。
愛吃飯的人運動也是為了吃得更香啊。
運動就會餓,餓就會想吃,就可以吃更多美食
愛吃的人心情不會太差,皮包骨沒有肉可是剛挖出來的模樣啊。心情能好嗎?
民就得以食為天啊,農還是根本。
而務農方法有很多種。
在城市生在城市長的朋友一般沒有地,但可以試試自己在屋里種一個東西,開花結果,用不了三千年的。一秒鐘的喜悅揮之即去,但等待開花結果的喜悅是你的只爭朝夕,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