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期待,終于影視化


2009年,我在高中的圖書館里尋找科幻作品時,看到了這個封面。
《沙丘》這個名字并未能引起我的注意,但封面上的沙蟲吸引了我,讓我想要知道這本很厚的書究竟講的是什么。
不得不說,這是一本很難啃的書。
每個章節(jié)都有一段日記體的引言,然后是各種拗口的不常見的外國名字,僅僅開篇前幾章,就出現(xiàn)了各種宗教,組織,家族勢力。
再加上我對宇宙世界由一個皇帝統(tǒng)治這種科幻不感冒,這本書我啃了幾個月才看完。
好幾次看到后面出現(xiàn)的新角色,都不得不翻到前面去找找它之前出現(xiàn)的情節(jié)。
支撐我一直看下去的,不是這個2大家族之間的政治和戰(zhàn)爭,而是對沙丘這個星球的設定。
雖然已經(jīng)過去十年,這十年來我從未再次看過,但印象很深的幾個設定幾乎忘不掉。
撲翼機:貌似是因為沙丘這個行星上的沙塵暴,傳統(tǒng)的飛機結構無法在沙暴中生存,所以才有撲翼機這樣能夠適應風沙的機種。
蒸餾服:因為氣候炎熱,蒸發(fā)量大,水分珍貴,所以需要蒸餾服來吸收身體蒸發(fā)的汗液和一切水分,過濾之后循環(huán)使用。
另外,天氣熱的時候不是穿的越少越好,反而是要裹得很厚,當環(huán)境溫度高于體溫的時候,最好是隔絕外界的溫度
香料:說真的,?小說看了一半都還是沒能夠理解香料這個概念,總覺得是一種有香味的顆粒物質。
雖然我知道從設定上來說,香料是宇宙航行的必需品,領航員吸食香料之后就能預知航線,
具體原理是,如果使用光速(大概)航線,如果航路上有障礙物,隕石,星體,就會撞上去,吸食香料之后,就能夠劃出正確的航線,然后啟動光速飛船。
就有點像古代領航員要知道水下暗礁差不多。
然后是沙蟲
我記得關于沙蟲的部分并沒有電影中那么快的去展現(xiàn),很多時候都見首不見尾的,幾乎是一個恐怖的存在,主角在加入了當?shù)厝说纳钪?,書中才慢慢的一步步的揭開關于沙蟲,香料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香料是沙蟲的排泄物,比如人能駕馭沙蟲。
能駕馭沙蟲這個點,我記得一直都神神秘秘的,從未看到過,只是聽說過有人可以,但存疑,直到某個情節(jié)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真的可以,
至于如何駕馭沙蟲,主角即便看到有人可以,但還是沒想明白,后來摸透了原理,原來是沙蟲的鱗片如果被勾起來,沙蟲就不敢潛入沙漠里,一旦鱗片下面進了沙子,沙蟲會很難受,所以只能把身子漏出來,在地表游動。
這樣慢慢的一步步解開,到最終做到的時候,感覺很震撼,有點像阿凡達里面,主角聽說有人能駕馭魅影,然后真的做到,并且成為了土著的領袖。
而電影里似乎是本地人都會的技能一樣,直接就展現(xiàn)出來了,以至于有彈幕說滴滴打蟲,我都不清楚是自己記錯了,還是電影為了賣點加入的改動。
整個沙丘我覺得最成功的的不是政治權謀,家族戰(zhàn)爭,這些故事就像是把地球上的歐洲的貴族戰(zhàn)爭搬到太空,把戰(zhàn)車戰(zhàn)馬換成飛船而已。
沙丘的經(jīng)典之處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星球,并且在各種細節(jié)上去針對沙丘這個星球做合理化的設定,然這個星球活了起來,邏輯上自洽。
沙丘上生活必須的一些小東西,生活方式,道具,技術,習俗等等作者描寫得很細致,細致到讓人覺得啰嗦,看起來很乏味。
但這樣的設定方式至今都在影響著我,以及我還未完成的作品。
沒錯我也嘗試過寫科幻,從10年開始,如果有一天我的作品完成了,有人看,那么我會告訴讀者,我的作品收到了沙丘的影響,可能需要下一個十年吧。
要細致的設定各種國家,宗教,文化,政治,經(jīng)濟,語言,習俗,種族,技術,真的太難了。
我已經(jīng)推翻了無數(shù)次自己的作品,一次次的重寫。
高中時期的認知有限,以至于我寫的想更偏向日漫,
大學時期想要賺錢,朝著網(wǎng)文的路線發(fā)展,后來也太監(jiān)了。
在圖書館期間看了不少世界歷史和政治的書之后,側重點又變了。
或許我還沒想清楚自己想要寫什么,隨著成長,認知體系的提升,世界觀的變化,想要表達的東西也一直在變,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吸收,并且沉淀,但生活總得繼續(xù),所以先工作為主。
扯遠了,
繼續(xù)說回沙丘。
其實看完第一部之后,有點意猶未盡,雖然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太清整個故事了。
之后我就一直在找后續(xù),因為學校圖書館就只有一本,后來在10年左右,在小縣城的新知書店里找到了第二部,但也只有第二部,沒有更多。

就是這本。
但我并沒有看,
一個原因是,我看了開篇的幾張,貌似主角已經(jīng)是皇帝了還是啥,
而且主角不是保羅了,而是保羅的兒子,也叫做保羅。
額,有點接受不能這個時間跨度和角色替代,所以就沒看下去,
當然也可能是時間太久我記錯了。
原因二是如果看完了這本,我沒找到第三部的話,可能會很失落,所以就一直留著沒看。
再有一個原因,我看前沿里,出版方的介紹說,前三部是弗蘭克·赫伯特寫的,
后三部是弗蘭克的兒子根據(jù)他的手稿續(xù)寫還是整理出來的,以至于我對六部曲有些失望了。
后來看貼吧也有人只認前三部,后續(xù)的都不認。
10年11年我一直在積極的找沙丘的后續(xù)作品。
尤其是第三本

那段時間貌似當當和京東書城還不是很了解,所以一直都是在各種書店里找書,一直沒找到。
后來流行看電子書,所以我也在找電子版。
有一次的確找到了前三部的中文版,結果是臺灣版的翻譯。
看了幾張,沙蟲翻譯成了沙蜥,實在接受不能,我能接受沙蟲是因為東西像一個蠕蟲,但叫做沙蜥我就覺得它有腳,嚴重的影響了我的想象。
再然后,我找了英文版。

這是2013年我發(fā)的微博,好不容易有個完整版,結果我看不懂英文。
然后到了去年電影上映的時候。

因為電影的熱度,有人把我挖了出來,問我英文版還在不在。
我自己也是一驚,原來還有這樣的事,我居然有這個文件么。
翻了翻文件,雖然間隔了8年,電腦換了四次,但我的文件依舊還是在我的收藏夾里。

而中文版只有三本,貌似應該不是臺版那個。

英文版我看不懂,也沒看,所以也沒法鑒別真不真,好不好。

有懂的么。
微博上既然有人找我要,不知道b站的英文好的大佬有沒有人需要。
需要發(fā)郵箱,評論或者私信都行
在我硬盤里吃灰多少年了,總感覺埋沒了,能遇上看得懂的人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