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五十才醒悟:人越老,越不需要親戚、朋友和同事

01
著名哲學家叔本華說過:一個人,要么孤獨,要么庸俗。
懂得享受孤獨的人,未必就一定高雅。而不懂得享受孤獨的人,就一定特別庸俗。隨波逐流,永遠都是最低層次的行為。
如果我們遠離圈子,靜下心來,會認為獨處是有道理的。等我們回歸到了圈子當中,我們的心態(tài)又變了,認為還是合群比較好。
人,越是喜歡合群,越容易迷失在群體的生活當中。就跟蘇軾所說的一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為什么人們非要糾結(jié)于合不合群這個問題呢?身處圈子中的人們會認為,一旦自己不合群,就會被人視為異類,那還是合群比較好。這就是最基本的人性弱點。

02
在《烏合之眾》當中,有這么一個觀點:置身于群體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被人牽著鼻子走,失去了該有的智商和理性。
比如在朋友圈當中,你看到別人買了這樣東西,那你也想買;你看到別人去了這個地方玩,那你也想去;你看到別人投資了哪個項目,自己也想投資。
結(jié)果就是,你買了一大堆不實用的東西,去到了不喜歡的地方痛苦了好幾天。最慘的,還是被人割了韭菜,多年的工資全都輸光了。
不僅是朋友圈,就算是親戚群,也是一樣的道理。一群親戚都去做這件事,難道你不做?只要你不做,親戚們就會認為你不合群,很奇葩。
有的時候,真理就掌握在少數(shù)人的手上。一群人都去做的事兒,未必就是對的。而成為奇葩或者異類,未必就是錯的。
對于合不合群這個問題,我們只需要堅持一個原則就好:圈子合適自己,那就合群。如果不合適,那就離群。自己一個人過日子,會更安樂,更幸福。

03
人老了才看透:大部分的人情關(guān)系,都是虛偽的。
著名作家余華,在人到中年的時候說過: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愿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p>
現(xiàn)實中有很多人,都認為虛情假意的親朋好友有意義,值得交往,所以他們就會放棄自己的自尊,去迎合、討好別人。
你越是討好別人,別人越是看不起你??梢赃@么說,如果你的身上沒有別人所需要的利益,那別人就會把你當成傻子來看待,根本不會在乎你。
這就是古人談到的“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p>
人越是有所經(jīng)歷,越有這么一個感覺:你是否合群,別人根本不會放在心上。你有多少錢,本事大不大,有沒有利益可圖,才是他們跟你交往的目的。

04
郭德綱也說過:窮人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富人在深山老林,掄木棒打不散無義的賓朋。
你是沒錢人,那你就算明晃晃地出現(xiàn)在別人的面前,別人也不會理睬你,也許別人看你,就跟看猴一樣,特別冷漠無情。
你是有錢人,那你就算把親朋好友都罵了一頓,對他們?nèi)蚰_踢,過段時間后,他們依舊會登門拜訪,賠個不是,對你特別尊重。
這就說明,當代的人情關(guān)系,早已不是純粹的感情了,而夾雜著赤裸裸的利益。
有一位名人,年輕的時候沒錢,就被一群親朋好友、同窗同事看不起。十幾二十年后,他發(fā)達了,這些人又找上門了。
有一次,親戚們還請他到村里面的祠堂演講,他答應了。那一天,他講什么,下面的親戚都點頭,覺得講得特別好。這,讓他特別心寒。
事后,他也感慨:有錢道真言,無錢語不真,果然很現(xiàn)實。

05
人過五十,已經(jīng)不需要虛偽的親戚、朋友和同事了。
如果有一天,你討厭圈子了,也厭惡群體了,那你還會不會委屈自己,去合群呢?我的建議是,不要委屈自己。
人活一世,也僅僅是兩萬多天的時間而已,如果不為了自己而活一場,總是在意別人的眼光,那人生又有什么意義呢?
亞里士多德說過:離群索居者,不是神靈,就是野獸。
綿羊喜歡合群,但不妨礙這些綿羊永遠弱小,被狼吃掉。孤狼喜歡獨來獨往,但不妨礙孤狼橫行天下,到處吃羊。說到底,個人的強大,才是根本。
往后余生,要跟自己喜歡的人往來。至于那些虛偽,且不喜歡的人,將他們清空就好。人生,因為高質(zhì)量的獨處而幸福,而不會因為低質(zhì)量的合群而美好。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