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與魔女之花》不完全觀影指南

《瑪麗與魔女之花》是米林宏昌離開吉卜力工作室,成立普樂卡工作室之后執(zhí)導的首部長篇動畫電影。該作改編自英國作家Mary Stewar的兒童文學作品《小掃帚(The Little Broomstick)》,在中國內地定檔4月28日上映。

從目前已經(jīng)放出的海報、宣傳PV等物料,包括已經(jīng)我已經(jīng)參與過提前點映場后的實際觀影體驗來看,《瑪麗與魔女之花》還是有著濃烈的吉卜力風格的在里面的。為什么會如此?這時候就不得不提到本作的監(jiān)督米林宏昌在吉卜力時的經(jīng)歷了。

米林宏昌監(jiān)督于1996年加入吉卜力工作室,開始跟隨宮崎駿學習動畫方面的技巧。他曾作為原畫參與很多吉卜力歷代的經(jīng)典電影,例如《幽靈公主》、《千與千尋的神隱》、《懸崖上的金魚姬》等,并且負責了很多重要場景的原畫。

《借東西的阿麗埃蒂》是他執(zhí)導的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該片在日本最終取得了92.5億日元票房的成績。

而《回憶中的瑪妮》是米林宏昌在吉卜力執(zhí)導的第二部也是最后一部動畫電影,他在動畫完成公布&座談會的活動上,宣布了退出吉卜力工作室的決定。
隨后,他與同是從吉卜力工作室離職的制片人(曾擔任《輝夜姬物語》、《回憶中的瑪妮》等作品的制片人)西村義明一同成立普樂卡工作室。而普樂卡工作室之后也進來了不少吉卜力的老員工,再加上米林宏昌、西村義明這兩位吉卜力培養(yǎng)出來的準接班人,自然《瑪麗與魔女之花》有吉卜力的影子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再說回《瑪麗與魔女之花》作品本身,秉承著不劇透的原則,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這部動畫電影究竟有什么看點。
靜:《回憶中的瑪妮》,動:《瑪麗與魔女之花》
之前米林宏昌監(jiān)督執(zhí)導的動畫電影《回憶中的瑪妮》,比較注重描寫登場人物的內心的情感變化,是比較偏向文學的作品。米林宏昌監(jiān)督形容這是一部“靜”的作品,但是其中有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就是:小孩子可能會看不懂。
本作的制片人西村義明在深圳點映會接受ANICOGA及其他媒體群訪的時候就曾說《瑪麗與魔女之花》的目標之一就是要“讓小朋友們看的開心。”那么《瑪麗與魔女之花》如何才能讓小孩子看的懂,看的開心呢?

《瑪麗與魔女之花》的做法就是把登場人物的喜怒哀樂的表情充分表現(xiàn)在臉上,讓人一眼就能看的出來,并且設置了很多“動”的情節(jié),讓整個劇情的節(jié)奏充滿著動態(tài)感。
如何把“魔女”題材做出新意
“魔女”作為日本動畫中常見的設定,相信大家已經(jīng)非常熟悉了。
譬如說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動畫《魔女宅急便》,一經(jīng)上映就成為了當年票房最高的電影。之前米林宏昌監(jiān)督在接受日媒采訪時也開玩笑的說要和《魔女宅急便》“一決高下”。
那么《瑪麗與魔女之花》如何才能把“魔女”做出新意呢?這也是值得期待的看點之一。
當然還有其他的看點本著不劇透的考量,就待大家4月28日移步電影院自行挖掘了。
文/Koo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