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人03】3A游戲一定比獨立游戲優(yōu)秀嗎?—淺談游戲評價中的“木桶效應”
一、3A游戲一定比獨立游戲優(yōu)秀嗎?
這個問題就好比現(xiàn)實中的政治正確的相關話題,在美國我們不能說白人比黑人更加優(yōu)秀,因為這是種族歧視,但倘若換個方式,我們進行美國社會白人和黑人的犯罪率比較,其結(jié)果是由可靠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所決定的,雖然統(tǒng)計數(shù)字本身會被別有用心的種族主義者加以利用,從而導致科學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本身似乎天生就帶有一定的歧視性。
3A游戲與獨立游戲的比較當然不是那么沉重的話題,更何況還有大量難以被單純歸類為3A游戲與獨立游戲的游戲作品,但是其道理是類似的,綜合來說3A游戲的制作,正如游戲媒體們普遍傳播的3A的含義(A lot of money,A lot of resources,A lot of time)那樣,都是高成本高投入,3A游戲與眾多所謂的獨立游戲從誕生之初就從基礎資源上拉開了極大的差距。從這個角度講,3A游戲比獨立游戲“優(yōu)秀”似乎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因為評價一款游戲的質(zhì)量應該從綜合實力出發(fā),這其中包括了一款游戲的玩法、規(guī)模、畫面表現(xiàn)、交互邏輯、故事劇情等等方面,所以3A游戲比獨立游戲優(yōu)秀從綜合實力角度來說是成立的。
二、什么是游戲評價的“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當然是一個借來的概念,我們在游戲評價中所觀察到的“木桶效應”與其原始概念并不完全一致,這里的“木桶效應”指的是我們將一款游戲的每一種評價方面,類比為木桶上的每一塊木板,其中短板的部分將嚴重制約一款游戲的綜合評價。例如最近的游戲《賽博朋克2077》,區(qū)別于眾多遠古和中世紀風格的開放世界游戲,我們可以說其在近未來都市開放世界的塑造方面表現(xiàn)十分出色,相應的木桶上這一塊木板特別長,但是眾多影響游戲基本游玩體驗的惡性bug頻繁出現(xiàn),也使得木桶的另一塊木板特別的短。總體而言一款還不錯的開放世界游戲其綜合評價被bug這塊短板嚴重制約,每一位贊揚推薦《賽博朋克2077》的人都要謹慎斟酌其表達方式。
從另一方面來講,對于每一款游戲組成其木桶的木板又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能將劇情深度作為《馬力歐賽車8》的評價標準之一,也不能說《王者榮耀》是一款不合格的恐怖游戲。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評價一款游戲時,至少要先進行基本的分類,我們不會對一款回合制游戲的操作手感和流暢度要求太多,但相應的我們會比較在意游戲機制和數(shù)值上的平衡,也就是說木桶的木板里并不包括操作手感和流暢度,但游戲機制和數(shù)值的平衡會是非常重要的一塊木板。
三、我們該如何“客觀”評價一款游戲?
真正的客觀評價當然是評價一款游戲的綜合實力,但這樣的綜合評價對于玩家來說并沒有太多意義,因為大多數(shù)時候只要知道了一部游戲的制作公司制作組的規(guī)模與實力,以及游戲的投資規(guī)模和制作周期,一部游戲的綜合實力就八九不離十了,說白了“有錢就是可以為所以為”。
但是這樣的游戲評價方式并不能解釋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小眾游戲在粉絲間良好的口碑和穩(wěn)定的營收,也不能解釋突然出現(xiàn)的某個爆款游戲極高的營收投入比,更不能解釋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許多手機游戲的高額營收現(xiàn)象。為此我們需要基于“木桶效應”下的游戲評價體系,來更好貼合市場和玩家,具體來說就是關注一款游戲的“短板”和“木板組成”。
對于許多不同的3A游戲和獨立游戲,盡管其游戲類型多種多樣,但兩者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木板的數(shù)量”,評價一款3A游戲,我們所考慮的方面往往要比獨立游戲多上不少,所以3A游戲更容易受“木桶效應”的制約,無論其他方面做得如何出色,只要有一處關鍵的“木板”比較短,游戲整體的評價和口碑都會嚴重受損。
當然我們可以從游戲售價和制作組規(guī)模的角度來解釋這種現(xiàn)象,因為獨立游戲的售價和研發(fā)成本普遍低于3A游戲,所以玩家的期待與要求也不同。但是我更側(cè)重于游戲設計的角度,也就是說許多的游戲在作為獨立游戲的同時,也是屬于專注于某一個類型領域的游戲,例如去年表現(xiàn)亮眼的《黑帝斯》、《Among us》等游戲都是小眾領域中風格獨特玩法新奇的游戲。因此我們普遍對于一款獨立游戲的評價更趨向于“極端化”,也就說雖然“木板的數(shù)量”相對更少,但一款優(yōu)秀的獨立游戲必須在某個類型領域做到優(yōu)秀和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