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乏力,要警惕心血管??!美國心臟協(xié)會聲明
識別癥狀是心血管病診斷、評估、管理的關(guān)鍵。近日,美國心臟協(xié)會發(fā)表科學聲明稱,當今心血管病研究主要關(guān)注不良心血管事件,但較少研究癥狀。
聲明稱,患者對心血管病的癥狀描述有很大程度的主觀性,有些人可能并不認為老沒勁兒、睡不好、體重增加和情緒不穩(wěn)定等情況,與心血管病有關(guān)。但有可能提示需要就診甚至有住院的可能性。在各種心血管疾病中,呼吸困難和乏力等癥狀很常見,也可能有睡眠差和抑郁等癥狀。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警惕異常乏力
對于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胸痛最常見,通常表現(xiàn)為胸骨后壓迫感或不適,并可能反射到下頜、肩、手臂或上背部。最常見的伴發(fā)癥狀是氣短、大汗、異常乏力、惡心和頭暈。
乏力常被認為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不典型表現(xiàn),但這一觀點是基于男性的典型癥狀而言,而不是真實情況。一項匯總分析發(fā)現(xiàn),除胸痛、手臂痛、下頜痛、肩背痛外,異常乏力、氣短、睡眠不佳、頭暈、頭痛、焦慮和胃部不適癥狀都很常見。心絞痛患者也會發(fā)生抑郁和焦慮。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患者更多主訴胸痛和氣短癥狀。
如何判斷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前驅(qū)癥狀仍存在挑戰(zhàn)。事件發(fā)生前1個月至48小時的癥狀常被認為是前驅(qū)癥狀。
但有研究認為,有臂痛/不適和異常乏力的女士更可能在接下來90天內(nèi)發(fā)生心臟事件。因此,女性更有可能被誤判,或?qū)Y狀歸因于其他問題,而導致ST段抬高心梗。
有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表現(xiàn)為放射痛較多。也更有可能有惡心、肩痛、上背部痛,急性心梗的年輕女性更有可能出現(xiàn)上腹部癥狀、心悸、下頜、頸部、上臂或肩痛或不適。女性更有可能表現(xiàn)為異常乏力,常認為是“不典型”癥狀。這可能是由于臨床試驗中沒有女性參與,影響了癥狀的識別。
心衰:乏力提示心衰晚期
呼吸困難,又可稱為呼吸短促、氣短或胸悶是心衰的一個標志。呼吸困難可為靜息時呼吸困難、勞力呼吸困難、端坐呼吸、陣發(fā)性夜間呼吸困難和附身呼吸困難。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報告的呼吸困難較少,但這是因老年對呼吸困難感受不明顯。
也可有胃部不適、惡心、嘔吐和食欲不振等胃腸道癥狀,乏力是最常見的心衰癥狀,可能預示著肌肉萎縮和惡病質(zhì),是心衰進展到更晚期的指標。
心衰患者也常有睡眠差,與心衰(如肺充血)、非心衰原因(如睡眠呼吸暫停)或藥物作用(如夜尿癥)均有關(guān)。
在心衰患者中,認知功能障礙也很常見,可能與心衰導致的腦血流量減少、腦結(jié)構(gòu)和功能改變有關(guān)。
25%~30%的心衰患者有抑郁和焦慮癥狀。女性心衰患者的癥狀更多,更容易出現(xiàn)抑郁和焦慮,生活質(zhì)量也更低。
心臟瓣膜?。簾o癥狀期通常較長
人口老齡化和心肌疾病是目前瓣膜病的主要原因。在沒有急性嚴重瓣膜功能障礙的情況下,患者無癥狀期通常較長。
主動脈瓣疾病的癥狀通常有性別差異。主動脈狹窄通常數(shù)年無癥狀。隨著狹窄的進展,女性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和運動不耐受的可能性高于男性。男性更容易出現(xiàn)胸痛。
腦卒中:女性患者多有非典型癥狀
面部不對稱、肢體無力、言語困難是腦卒中的典型癥狀,此外有感覺異常、言語不清、協(xié)調(diào)/平衡紊亂、眩暈和復視等非典型癥狀。女性卒中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非典型癥狀(如頭痛、情緒變化和眩暈)。
卒中后要注意焦慮、抑郁、疲勞和疼痛的評估。處于不同恢復階段的卒中患者中,大約1/4有焦慮,1/3有抑郁,一半出現(xiàn)疲勞,一半的患者有疼痛(神經(jīng)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肩部疼痛、痙攣相關(guān)疼痛)。
房顫:年齡越大,癥狀越不典型
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室上性心動過速、緩慢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動過快。心悸是許多心律失常的特征性癥狀。
心悸是房顫的典型表現(xiàn),但房顫也可無癥狀,房顫患者常表現(xiàn)為心悸(27%~70%)、疲勞(26%~75%)和呼吸困難(28%~76%),也可表現(xiàn)為胸痛(12%~30%)、眩暈(19%~44%)、先兆暈厥(3%~4%)和焦慮(12%~50%)。
房顫患者也可能有時有癥狀,有時無癥狀。女性和年輕患者常有心悸,男性患者更常無癥狀。年齡越大,房顫患者的癥狀越不典型,或表現(xiàn)為無癥狀。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52%的房顫在消融前無癥狀,79%在消融后無癥狀。
外周動脈疾病:非小腿的運動性疼痛更多見
大約三分之一的外周動脈疾病患者會出現(xiàn)典型的間歇性跛行。然而,非小腿的運動性疼痛(non-calf exercise pain)比典型跛行癥狀更多見。女性更有可能出現(xiàn)非典型癥狀或無癥狀。評估休息、鍛煉和恢復期間的癥狀有助于區(qū)分缺血性癥狀或非缺血性癥狀。
與外周動脈疾病相似,外周靜脈疾病可能有癥狀或無癥狀。外周靜脈疾病的臨床癥狀包括腿部疼痛、酸痛、疲勞、沉重、痙攣、緊張、不寧腿綜合征和皮膚刺激等。
抑郁提示心血管病患者預后更差
聲明強調(diào)了心臟病患者篩查抑郁的重要性,心臟病患者的抑郁發(fā)生率約為沒有任何疾病的人的兩倍。抑郁是心血管病患者預后更差的危險因素。
聲明強調(diào),持續(xù)性胸痛、心衰、卒中和外周動脈疾病患者通常有抑郁和(或)焦慮。抑郁和認知功能等因素可能會影響癥狀的評估。
來源:The Relevance of Symptom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esearch: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2 Aug 18.
聲明:本文來源于中國循環(huán)雜志,作者xujing 文韜,僅用于學習交流,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